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浅谈

2017-10-30 14:35梁光武
魅力中国 2017年42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

梁光武

摘要:物理的学习过程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自然课堂教学也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成功的物理课堂是会想方设法设计出特殊的教学方法,成功的物理教学本就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好这种艺术,课堂教学才能给学生带去不一样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模式改变

一、改变授课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一些教师在课堂中讲授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把所有教学内容都讲得清清楚楚,不给学生留一点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其实,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是將学生的头脑当作一个容器,学生只能被动接收,没有回味的时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应尽可能地掌握相关的背景材料,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变化过程,认真改变授课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按实验要求让学生亲自试验观察结果:“当水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像这样通过实验结论引出了折射定律,学生是很容易理解并牢牢记住。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动力,这样才能产生教学艺术的效果。

二、摒弃传统模式,大胆尝试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习惯于求同性、定向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思维。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一题多解型习题的讨论恰恰是实现这种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选择好具有几种较典型解法的例题,在习题课上让学生展开讨论,寻求不同的解法。例如判断球的空、实心问题,就可通过比较密度、质量、体积等多角度、多思维去解题,然后让学生讨论比较各种方法,在讨论中,通过对一道题多解法的比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妙处,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回答问题以解惑,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个优秀教师,不仅欢迎学生提出疑问,热情解答这些疑问,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质疑,是物理发展的一个动力,是创造意识的具体体现。

三、用悬念感来引发学生的思维

设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在新课中一种最简单的设疑方法便是在前一节课结束之际,针对新课的中心内容,提问设疑,让学生有一种且听下回分解的心境,把课上的思维活动延伸到课后,特别是对每周仅有3节课的物理来说,让学生在课堂外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去思维、去探索,能大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讲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时,首先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平时我们能不能抓住向你飞过来的子弹?2.那么要随手像抓一只昆虫一样,抓住子弹你有没有办法?3.书上引言中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通过设疑,让学生激起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扮演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漏斗,学生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的双主体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放和自主发展,压抑了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为此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直接面对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实践能力便得到了提高。

五、改进物理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及手段这四大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这四大要素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把教材提供的知识及所包含的能力传授给学生。现在我们强调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指导如何正确处理课堂这四大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使这四大要素形成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若教师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则教师就是教材的搬运工,这就是“注入式”、“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相反,若教师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则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且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素质型课堂教学。

通过物理入门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适应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达到了正常学习的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上来。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在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且能有效实施的教学方案,从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当然,学习活动的设计应该是科学、生动、有趣的。不仅能满足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应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六、加强能力训练

一节物理课的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学生的知识获取多少,而是取决于学生的能力是否获得。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完成任何一项活动度需要人的多种能力的结合。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发展。能力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顺利完成活动的重要内在因素。

总结: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虽然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是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好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因材施教,就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锡鑫.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原子能出版社,1982.

[2]张宪魁.物理课堂教学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创新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