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目前,我国煤炭生产行业依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在我国主要几个产煤大省,其安全生产事故率仍旧处于高位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发生一次性死亡人数大于10人的煤炭开采安全事故至少有30起。调查显示,在引发我国煤炭开采事故的因素中,由于人为管理疏忽导致的事故占到了50%以上,因此,可以说,人为管理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深入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煤炭事故情况,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煤炭安全问题,以三类危险源理论为切入点,针对国内煤炭安全生产事故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确保国内煤炭安全生产事故降至最低。
[关键词]三类危险源;煤矿;开采;事故;安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055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0-00-02
0 引 言
近几年来,虽然煤炭开采安全事故得到了煤炭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但煤炭安全事故依旧存在多发、高发的特点。所以,必须进一步提升现有的煤炭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着力改善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为煤矿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1 目前我国存在的煤炭行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弊端
1.1 煤炭行业生产监控能力较低
目前,国内一些煤矿依旧存在较为严重的违规违法生产问题,很多煤炭开采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追求高额经济效益,不惜以牺牲矿工安全为代价,无视相关的煤炭开采安全制度规程,肆意简化安全生产流程,蔑视国家相关法律,使得煤矿企业一直处于高度危险的高负荷运转中。很多地方性的小煤矿,不管不顾国家关于煤矿开采的强制性措施,在安全设备不合格的前提下就草率开工,进场出现超限开采问题。此外,很多煤炭企业存在安全管理制度和系统不完善的问题,矿工绩效管理方式单一、死板,不能保证矿工均能得到与自己工作相匹配的待遇,且没有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纳入煤矿开采工作实践中,出现安全管理责任缺失问题。
1.2 部分煤炭企业技术设备严重落后
当前,国内煤炭开采企业的安全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和不足,很多煤炭企业为了节省投入,依旧使用较为老旧的安全管理设备和方式,在很多管理实践中,全凭管理人员的自觉性和经验,缺乏制度约束,很多安全管理没有对照标准。受到专业知识、经验的影响,很多安全管理人员无法胜任煤矿事故管理工作,在具体管理实践中,不讲究科学管理方法,对于不合理的管理方式仅仅停留在罚款和口头批评层面。此外,在企业安全管理人才培训方面,很多方面缺失严重,由于人才教育缺失,导致很多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人才的储备能力。
2 三类危险源理论概述和分析
三类危险源理论是在传统两类危险源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发展得到的较为完善的危险理论方法,率先由煤炭安全专家田水承教授提出。所谓的三类危险源理论主要涵盖以下内容:第一,基本的能量承载体及容易引发危险的物质;第二,涵盖基本的物障碍、物体物理特性及环境因素等;第三,不满足安全要求的组织存在因素,包括组织流程、组织结构及组织制度等。基于以上三种危险源理论,将其应用到煤炭安全方面,主要指的是,煤炭开采层内的瓦斯含量、煤层中包含的不稳定矿层、火源等高能量物体,上述物质均属于第一类危险源,是后续各类灾害进一步发生的前提和物质准备。第二类危险物质,主要指物理因素,是描述一类危险源失控的基本情况,属于灾害发生位置,如瓦斯含量监控设备、火患预警系统等设备。第三类危险源属于人为因素,主要涵盖相关安全制度的建立及企业安全文化教育等内容,是导致事故最终发生的根源。
3 提高煤炭行業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提升法律约束能力,提高监管层责任意识
完善法律约束与规章制度。国家煤矿安全的立法工作要与时俱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应与不断变化的煤矿生产状况相适应,充分运用法律法规约束煤矿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杜绝企业超负荷生产、无证生产等违法现象的出现。必须将各种安全管理行为建立在对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层面上,煤炭企业在具体实行阶段,应该妥善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实际,深入研究分析具体的方案对策,细化安全监管规划,制定出完全符合自身企业发展实际的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在具体实行阶段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应着力提升安全监管层的责任意识,作为监管层,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和落实效力,属于一种强制执行手段,尤其对于控制煤炭超负荷运转,私挖滥采、非法生产现象具有较高的威慑力。因此,必须进一步提升监管层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落实好监管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规划制度,做到监管责任落实到人,明确个人管理目标和责任领域范围,实现安全责任管理工作的高效化、细节化、具体化,覆盖整个煤矿开采生产领域。
3.2 建立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激励制度重视安全生产教育工作
首先,应该建立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激励制度。若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必须实现从心理到意识及行动上的多重改变,应照顾到参与煤炭安全管理的每个人员的现实利益,善于从正面激励煤炭生产者及安全管理人员。此外,除了激励正面行为以外,对于出现违规行为不能出现“打哈哈”的现象,必须追究其个人责任。除了落实好激励制度外,为了提升激励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必须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保证激励工作能够贯穿整个监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各方面激励行为及正激励和负激励相互配合的局面。在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方面,首先,应加强煤炭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专业技能,建立细化的员工技术培训体系,特聘专业人士进行煤炭开采作用培训,提升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准。然后,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聘用机制,对待选拔和任用的人员进行各项技能考核,完善内部自测自评,优化人员配置,实现用人的科学化、高效化。
3.3 积极引进先进科学管理技术
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强化硬指标,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高科技设备实现对煤矿开采的全程监控和监测,做到出现事故能够第一时间通报,第一时间处理。此外,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和手段,提升技术管理水平,着重解决现有的瓦斯预警、瓦斯防治及各种自燃问题。鼓励积极引进工作效率更高的开采设备,实现煤炭企业科研、生产、安全管理共赢的基本局面。
4 结 语
众所周知,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效工作,必须持续性不断投入。因此,应着力完善相关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强化安全管理细则,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任用制度。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始终是煤炭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煤炭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对发生安全事故的积极处置能力,确立以人为本的煤矿管理理念。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石新,王文涛,肖石英.中国煤炭企业安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陈红,祁慧,谭慧.基于特征源与环境特征的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9).
[3]刘海滨,李光荣,黄辉.煤矿本质安全特征及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2007(4).
[4]田水承,李红霞,王莉.三类危险源与煤矿事故防治[J].煤炭学报,200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