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勋+宋立新
摘要: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长春市双阳区财政、农业部门加强领导,重点投入,使农业信息化工作收到显著成果。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基本情况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农业信息化工作开始于2002年,从基础建设着手,成立了农村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区、乡、村、站点四级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全区共建设8个乡级信息服务站,132个村级信息服务站(零公里信息服务站),实现了全区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全覆盖,按照标准为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和132个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点配备了设备。建动态网站3个,“双阳农业信息”微信公众平台1个。正在筹建具有农业监测及预警系统功能的农业信息视频会议室和信息应用展示室。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使用手机定位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率先在鹿乡镇石灰村和双营乡尹家村的农民和涉农人员中推广应用APP“易农宝”软件,现全区约有1.5万人应用该软件。在双营乡的5个新农村大院和文化大院建设LED显示屏项目,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资讯、政府工作、社会新闻动态和娱乐服务。为解决农村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培育了区、乡、村、服务站点四位一体708人的信息员队伍。近三年共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510万元。目前,全区农村有线电视实现全覆盖,移动电话22.27万部,入户率156%;全区网络宽带实现村村通。全区90%的农民会通过零公里信息报接受农业技术等信息,70%的农民接触电视专栏和手机短信等信息服务台,50%的农民会上网,能通过网络接受信息。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落实责任。成立了由主管农业副区长任组长,由财政及涉农部门、乡镇相关领导为成员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乡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建立了信息员队伍,建立完善了管理和服务制度。建立了区“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乡镇信息服务站和具备电子商务功能的村级信息服务站点,解决了农村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区政府把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列为全区民生实事之一,农业局把这项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为深入扎实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二)精选站点,打好基础。站点的选择直接影响农业农村信息工作的成效。在确定站点时,明确了软硬件条件,主要选择在村中位置好、人气旺、房子宽敞,具备上网条件的合作社和小卖店。同时,站点负责人要在本地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信誉度,品行好,守法经营,对农业信息化要有一定认识,并能够积极、热情地为当地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初选站点有乡镇农业站踏看后提出初选名单和农民自主加盟两种方式,再由农业局组织人员逐个考察,最终确定站点。
(三)搞好培训,提升能力。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采取集中办班、个别辅导、外出考察等方式,通过请省平台、农资加盟企业、通信运营商、金融企业等专家讲座的形式,培育了区、乡、村、服务站点四位一体的信息员队伍,根据学员的需求,采取开现场会、QQ群讨论和电话回访等形式,对受训学员进行持续跟踪,使广大农民转换了传统农耕观念,学习了信息科学技术,用信息化、农业化和机械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耕作,指导带动周边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
(四)强化宣传,扩大影响。依托自己开发建设的“双阳农网”、“双阳农业机械化网”、“双阳区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双阳农业信息微信公众平台”(以下简称“两网两平台”),积极开展宣传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充分利用“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短信平台”、相关农业网站、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农业信息化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积极参与到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中来。
(五)强化服务,确保实效。为确保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实效,强化了对站点的管理和服务,通过开展巡回检查、跟踪提供技术服务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发挥“12316新农村热线”和“12582农信通”专家作用,从开展这项业务开始,平台专家就耐心地为农民解答疑难问题。在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时,及时召开全区农业信息化工作现场会,让效果好的站点介绍做法,农业局总结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增强了服务站点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的信心,同时使各站点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有效地推动了全区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经验效果
多年来,紧紧围绕全区促进农民增收和“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精神,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创新信息服务方式,拓展信息服务领域,丰富信息服务内容,双阳区成为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区、全国20个进村入户试点县之一、吉林省以及长春市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区”,部、省、市领导多次到双阳区调研,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先后在全省和全国介绍经验。
(一)全面加强服务体系。双阳区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依托“两网两平台”为农民进行综合信息服务,每月信息更新量160条,年发布各类信息4000多条。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应用“12316新农村热线”和“12582农信通”,充分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和农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全面应用于农业生产、生活、经营、管理上,形成对农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信息化指导与服务,真正实现各种农业信息化服务应用的有效落地。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指导监测、农业物联网试点监测、远程视频服务监测、全区农业服务站点监测等各项管理与指导,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获取信息难、办事难等现实问题,让农民不出村、不出屯、甚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信息化服务带来的便捷与实惠。
(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2010年,在省农委的统一安排下,双阳区首先开展了以“网上直购农资”为主的农村电子商务工作。2011年2月25日,我区平湖街道黑鱼村信息服务站负责人杨德方在网上成功购买5吨化肥,成为农民网上购买大宗农用生产资料的全国第一单,到目前,双阳区农民通过双阳区“三农”综合服务平台购买化肥近4000吨,加上网购播种器、农药和日用品,成交额1000多万元,位于全省前列。同时,农民的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形势也越来越好,几年来,我区农民通过网络卖出的杂粮、有机猪肉、鹿产品等成交额1300多万元。2014年,积德泉酒业等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淘宝·吉林馆”和“邮乐网”;2016年,国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涉农企业申报长春市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点。
(三)纵深推进物联网应用。奢岭国信农业园区、缘山湖蔬菜基地、爱国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吉林绿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5家温室和双阳区姐妹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接入“吉林省物联网技术应用服务平台”,接受了省12582平台专家指导与服务,通过PC机、平台大屏幕、手机等实现农情监控、生产信息管理、产品溯源等,对示范点数据指标进行自动化采集、分析应用和预警处理。2016年,在国信农业园区、齐家镇张家村和良种场增设物联网应用,扩大了物联网应用范围,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其他领域的示范应用,指导农民,实现增产增收。2015年10月12日, 以色列亚龙·卢里亚教授到奢岭国信农业园区、缘山湖蔬菜基地两个园区考察,对园区的水肥一体化、本体感知、智能化控制管理给予了肯定。
四、下步工作打算
以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主攻方向,以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为目标,以组织实施物联网农业示范项目和信息进村入户试点为突破口,加强农业电子商务示范点建设,统筹协调各类为农服务平台资源,增强互联网在农资供应、技术指导、金融服务等方面服务功能,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和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工作,使双阳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標准化农村信息服务站比率进一步提高。继续开展具有农情监测及现场服务指挥调度的物联网技术、专家远程视频调度、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情况跟踪等各项监管与服务。加强农村信息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凌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