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慢性病老人三种照料方式的养老困境

2017-10-30 23:04曾祥明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照料养老

曾祥明

摘 要:中国经济在近三十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村慢性病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家庭养老问题却日益突出。通过详细地了解农村慢性病老人的生存状况和家庭养老所面临的困难,详细阐述三种照料方式(自我照料、老伴照料和子女照料)在照料方面的差异。农村慢性病老人的家庭养老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个人、家庭的努力,也需要国家给予相应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农村慢性病老人;养老;照料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048-03

引言

中国的养老问题是建立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基础之上的,而人们常说的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增长与少年儿童数量占人口比重下降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在农村,老人养老不仅缺乏城市的养老资源与社会支持,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缺乏子女的照顾下,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变得更加严峻。尤其是那些慢性病老人,不仅需要长期服药,支付大量的医药费用,而且还要忍受长期的病痛折磨,缺乏生活照料。慢性病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一般要维持一年或更长,且需要持续不断的用药,而且慢性病人一般都身缠复杂的多种病症,一旦并发,需要即刻住院治疗。慢性病老人的养老多以家庭养老为主,而慢性病的这些特点都对农村老人的生活以及家庭养老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研究现状

针对农村家庭养老的研究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家庭养老这一养老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现如今的家庭养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部分学者提出新型的农村养老方式。例如王昭(2014)提到:“基于政府养老压力巨大且收效甚微,养老服务的城乡差距,农村老年人口需求过剩,家庭养老与养老院养老已不能满足当今老年人养老需求之上。”并且他认为:“养老服务中的非政府组织应该参与且在养老服务中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紧密配合,建立了新型的互助养老模式。”[1]马明(2014)也认为,应该建立起“农村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且农村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和国情相适应、循序渐进地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注重法律规范、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仍然适用于当前社会,并且在现如今的农村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汪学军(2013)认为:“当前农村养老以家庭养老依然是主要模式,传统的养老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家庭在养老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动摇,其作用也未为其他养老方式所取代。”[3]

而对慢性病老人这一群体,张朝雄(2006)曾对慢性病老人的护理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为了满足患病老人的需求,必须建立新型的护理制度,这种新型的护理制度应该是具有协调一致性、专业性、长期性与连续性、以预防为主的特征。”[4]杨敏等(2012)通过问卷设计的方法,针对杭州社区314名老年人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慢性病老人在养老方式上选择居家养老开始增加,因此要加强相关的医疗卫生服务[5]。而乔建歌(2014)对慢性病老人乐观心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6]。

二、农村慢性病老人的家庭照料困境

农村慢性病老人的养老难度更大,城市慢性病老人可以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疾病的预防[7],而农村缺乏这样的条件,而与农村健康的老人相比,农村慢性病老人的缺乏照料,不仅体现在生活上缺乏照料,而且体现在患病期间的一些医疗照顾问题,再加上老人自身对慢性病的认知存在着缺失[8],由于疾病而伴随着的心理问题[9],这就使得老人在养老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

(一)自我照料

慢性病老人的照料主要分成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自我照料,就是老人自己照顾自己,这种照料方式,是由于子女多外出打工,无人在家,只有老人自己或者和孙子辈在家,而老人的身体能够自理,慢性病并没有太严重,自己能够承担自我的照顾问题。而这样的照顾形式,无疑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便是老人的照料质量问题,老人本身就身患疾病,自我照顾就存在一些困难,或者用个案一的话来说:“不能说是照顾,能活一天算一天。”老人的自我照料可能无法谈得上质量,只是为了生存。其次,老人的自我照料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这种风险体现在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因此,老人自我照料是存在各种问题和风险的。

(二)老伴照料

老伴照料的照料模式在三种慢性病老人照料模式中,是比较好的。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照料者身上,首先,照料者自己身体健康,这也为照顾慢性病老人提供了可能。其次,照料者是慢性病老人的老伴,两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慢性病老人的生活习惯照料者非常了解,两人年龄相近,相互了解,慢性病老人能都得到比较细致和舒适的照顾。但是,这种较好的照料模式,它存在的不足也是体现在照料者身上,与子女照料相比较,这种不足就更加能体现出来。老伴照料的问题首先便是体现在老伴的照顾时间上,这种照料模式是老伴自己在家照料老人,而子女是外出打工的,那么老伴不仅需要照顾老人,还要承担家务劳动,甚至是农业生产活动。老伴是否能够有充足的时间照料老人,这便是老伴照料的一大问题。

其次,便是老伴照料的知识缺乏的問题,这种老伴照料模式在老人的生活照顾上会比较有利,让老人能够得到一个熟悉、舒适的照顾环境。但是,这种模式中老伴在作为照顾者的角色时,是否能够给老人一个正确的照顾方式,主要存在的顾虑是老人医疗知识的缺乏,在老人日常生活的照料中,这种知识的缺乏,对老人和老伴来说是最为致命的。

(三)子女照料

农村慢性病老人在养老过程中,与家人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是否能够处理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这关系到慢性病老人能否幸福地享受家庭生活,绝大多数人是生活在社会中,而农村老人其实是生活在家庭中的,这也是农村老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在家庭生活中,无疑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而且农村慢性病老人这个群体与家庭其他成员产生的矛盾尤为突出。endprint

根据表2可以清楚地看出,个案二的两位慢性病老人情况比较严重,一位是丧失自理能力(男),另一位则完全丧失自理能力(女),瘫痪在床。个案二有2个儿子,1个女儿,个案二很早之前就和大儿子分家,大儿子在本村是个工头。近几年,个案二的两位老人身体健康状况逐渐下降,直到去年个案二(女)瘫痪,二儿子的媳妇回到家中,照顾两位老人日常生活。直到今年过年,大儿子和二儿子进行商议,达成共识,两家每家照顾两位老人一个月。但是,两位老人的养老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儿子家中的生活仍然充满心酸。在大儿子家中,大儿媳不给老人洗衣服,只是给他们做饭吃,平常很少照顾老人。而在二儿子家情况好些,二儿子外出打工,由二儿子的媳妇在家照顾,儿媳会给老人洗衣做饭等,但在言语上又会经常产生口角。

有子女在家,居住在一起,反而是矛盾增多,由于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而激化,久病床前无孝子。这种矛盾是一种生活上一些琐事的矛盾,比如说吃饭、洗衣服、父母花钱买药,都在无形中造成了子女与父母之间隔阂的加剧,使得子女对老人产生厌烦情绪。然而并不能简单地对子女进行批判,进行舆论谴责,也应该从儿女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一方面,子女的经济压力大,这个年龄段的子女多为40~50多岁,他们不仅要承担自己家庭的生活开支,还要承担他们子女的教育、结婚等开支,尤其是结婚开支,巨大的结婚开支常常使他们必须攒钱盖房、付彩礼钱等大额开支,这样便对父母的治病花钱、养老等开支常常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农村中的子女多是从事重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长时间的照顾老人。

(四)三种照料方式的内在联系

对老人的照料形式,我们进行这三种简单的分类,但是,这三种照料方式并不是各自独立的,相反,有些老人在这三种照料方式方面是共存的。比如,在生活中,这位老人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老伴又身体健康,子女也够孝顺,经常来看望他和照顾他,那么他在照料方面问题也就并不是那么严重。当我们考虑两级情况时,那么上面的例子便是照料方式最好的情况,最坏的情况便是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没有老伴照顾,自己又没有积蓄,这种情况便是最差的情况了。但是,更多的人生活可能没有办法那么如意,在这三种照料方式中,总会缺失一些,或者说,大多数的人是在这两极之间的。

其实很难去讨论这三种照料方式的优劣,因为,每个个体和家庭的情况千差万别,那么即使是同样的照料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照料效果。根据上面讨论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三种照料方式都是存在着某种优点和一些缺点的。具体而言,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人,便会以自我照料为主,如果慢性病老人没有办法自理,那么老伴照料便会在生活中对老人进行照顾,然后才会是子女照料,这三种照料方式是存在着层级关系的,一种照料方式无法实现时,便会向另一种照料方式转变,这便是这三种照料方式的内在联系。

三、结论和讨论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家庭养老则发生了变化。由于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人们在选择自己将要采取的行为时,理性原则则会成为主导。很多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主要由于如果承担老人的养老,那么这种行为就是一种“无偿回报”,情感因素是不是还能像以前老人养老一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研究者看来,是存在疑问的。而正是由于这种“无偿回报”使得子女在照顾老人方面缺乏积极性。如果能够对赡养老人的子女进行一定的“有偿回报”,那么对老人的养老问题的解决应该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这些问题解决的难度远远比慢性病老人所面临的养老问题更大,城市可以通过社区救助的方式来进行一定的改善[10],而短时间内把农村慢性病老人的问题解决基本是无法实现。而老人由于身体因素,需要长时间见效的措施老人可能无法享受就已經去世。而现阶段,城市居家养老已经越来越成为老年人的首选[11],那么让农村慢性病老人的生活有所好转,家人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也应该通过制度和政策来改善农村慢性病老人的家庭养老。

参考文献:

[1] 王昭.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4.

[2] 马明.农村养老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J].华东经济管理,2014,(5):37-40.

[3] 汪学军.农村养老模式问题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4] 张朝雄.慢性病老人护理问题初论[J].社会科学论坛,2006,(2):50-52.

[5] 杨敏,钱英.基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J].健康研究,2012,(2):139-142.

[6] 乔建歌,杨青敏.慢性病患者乐观心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5):592-596.

[7] 赵永峰.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23):142.

[8] 娄珍,徐建,林梅.农村老年慢性病病人健康认知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3,(27):574-575.

[9] 谢婷婷.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60):295-297.

[10] 陈春雷.老年慢性病的社区救治[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65.

[11] 蒋岳祥,斯雯.老年人对社会照顾方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6,(3).

Abstract:Chinas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but the problem of family pension for this vulnerable group in rural chronic diseas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is study details the differences in care between the three types of care (self-care,caregiving and child care)by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rural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family pension.Rural dilemma of the old age of the elderly dilemma to solve this dilemma,not only need personal,family efforts,but also need the state to give the appropriat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Key words:rural chronic disease elderly;provide for the aged;take care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

猜你喜欢
照料养老
养老生活
漫 画
学中文
痴呆照料面面观
澳大利亚照料者暂歇计划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居家老人多元共治照料体系构建策略
养老更无忧了
词汇短语园地
大连:打造全国最大养老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