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力
增冲侗寨:侗乡偏居的烟火人间
文/陈力
我和老公绕过千户苗寨,来到增冲侗寨,目的是感受古朴、厚重、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和生活。这个位于贵州省黔东南的小小侗寨,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返朴归真是它的基调。
当汽车穿过尘土飞扬的山路,依山傍水的增冲侗寨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沿着曲折的石子路走,两旁绿意盎然,塞中河水清澈,黝黑的石块露出河面。我们经过时,有几个侗寨女子在石上洗衣,其中一个背着小孩,双手拉起长长的秀发,甩出的水珠经晨光照射,闪着光芒,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抵达侗乡最有名的增冲鼓楼,据说它是贵州省历史最久、形体结构最大的鼓楼。始建于清代,外观似宝塔,木质,高二十多米,独具匠心的侗族人用四根大柱构成锥形方架,不用一钉一铆支撑起整幢楼。楼内雕梁画栋,有人物、花鸟、虫鱼等等,每一层都可以用来居住,被誉为“侗族建筑艺术的明珠”。在1997年国家发行的邮票《侗族建筑》中,增冲鼓楼就是其一。鼓楼还是寨子的活动中心,每当有要事或重大节日,就有管事的来击鼓,寨中人听到鼓声,都会赶来开会议事。
中午,男人们在鼓楼下抽旱烟聊家常,女人们在家做午饭,大锅炖着肉,木筒蒸着饭,远远地,就能闻到香味。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象征吉祥的石头,正午的阳光打在木板墙上。
鼓楼连接着一座残破老旧的风雨挢。寨中有几座风雨桥,这些风雨桥静静地架在河上,黑色的瓦覆盖着木制栏杆,没有任何雕饰,屋顶和栏杆有些地方已经破损,更显沧桑感和历史感。
慢慢行走在路上,遇见的人都冲我们淳朴一笑。这里没有商铺,只有经历了风霜的杆栏式居宅,依然保持着原貌,每一处都宁静且质朴,有一种慢而悠长的烟火气。寨子里许多年轻人走了出去,留在这里的大人小孩,穿着传统民服,沿袭着民俗生活,男孩子们养尊处优,而女孩子们早早负担起家务,担柴、做饭、带小弟弟或小妹妹。我学这里的女子,把头发高高绾在头顶一侧,穿了传统侗服。彼时,四合院里有一只来回奔跑的小狗,一把低矮的竹椅,恍然间,我成了全身上下光彩闪亮的侗族女子。
离开时,回头望,夕阳下的侗寨,一片灰色的屋顶,几座风雨桥,小孩子们在玩耍,有炊烟袅袅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