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燕
摘要:新课改促进了语文课堂的变化,阅读教学更强调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对话的环境,点拨学生对话的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逐渐走向深入,从而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精彩对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教师以及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对话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以便获得深刻的启发,收获知识。
一、以平等为基础,有效对话
新课标呼吁构建民主、平等的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勇于展示自己,能够畅所欲言,充分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有效对话,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时,当教师把课文的题目写到黑板上时,就鼓励学生读一读课文的题目,将那种骄傲和自豪的感觉读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这样引导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自己感觉自豪、骄傲的事情,想一想当时的感觉,然后读一读标题。”这时学生纷纷讨论起来,然后有很多同学站起来试着朗读,甚至有的学生配合了适当的表情以及动作,效果很好。在这时,老师发现有一个平时性格内向的同学想读一读,但是没有勇气主动站起来,于是笔者叫那位同学站起来,鼓励他试着读一读:“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你也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一员,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读好。”最后这位同学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朗读的任务,而且建立了自信。
平等,是有效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帮助每一位学生取得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合作者,教师和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学习才能让学生的对话落到实处,获得效果,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以引导为中心,启发对话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敢于将课堂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个性化解读,教师在学生出现分歧的时候适当引导点拨。
例如,在教学语文《负荆请罪》一课时, 在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化对文本人物的形象认识,于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对话文本以及全体师生。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有人说,蔺相如就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说一说你的理由。”有的学生同意这个说法,说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欺负一声不吭,可见胆小,不配做一国之相。有的学生则不同意,说蔺相如不是胆小,而是顾全大局。两种观题各不相让,于是教师让学生以“蔺相如该不该避开廉颇”为论题进行辩论,在这样的开放性对话中学生们认识到蔺相如躲避廉颇不是害怕,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这样的团结精神和大将风范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这样的对话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化,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对于这样的“争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巧妙引导,启发学生就不同见解展开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深入文本,获得正确的认识。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三、以深入为核心,强化对话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越來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很多课堂对话流于表面,没有触动学生的内心,也就不能实现学生的深入解读,不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对话教学,由表及里,让学生的理解直达文本的核心。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时,在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句话的关键词“奔”和学生直接对话。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里为什么用‘奔,我们将这个词换成‘走行不行?二者在表达上有什么区别?”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验说出见解,认为“奔”这个词更能体现爸爸内心的焦急,也更能反映当时爸爸非常担心妈妈。这时,教师进一步追问:“那么,爸爸怎么就发现妈妈病了呢?”学生们进入文本精读,体会到原因也许是因为尝出来饺子的味道发生了变化,也许是爸爸很细心,已经发现“我”在撒谎了等等,这些答案都可以看出在对话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直接对话文本,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由浅入深进行对话,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获得感悟,这就是强化对话,直达文本核心的效果。
对话教学可以有效地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注重对话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让语文课堂的精彩绽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