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
不开矿、不办水泥厂,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2.52亿元,平均每天有约2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团前来“取经”,安吉余村,这座4.86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坐标”。
人类发展史上,总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浪花”,开启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的一间老会议室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提出,无形中解答了整个安吉、整个浙江,乃至整个中国发展转型过程中的一个迷思。
十二年过去了,如今的安吉不再迷恋过去的发展方式,将“两山”重要思想所体现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融入到全县18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伴随着国家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首批中国生态文明奖、全国首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等一块块分量十足的金字招牌收入囊中,剖析安吉绿色发展的模式和做法,正当其时。
那山那水的“新活法”
“换活法”如今的余村转变思路发展绿色经济。
不开矿、不办水泥厂,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2.52亿元,平均每天有约2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团前来“取经”,安吉余村——这座4.86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坐标”。
十二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
“习总书记当时是来考察余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听到我汇报村里关掉了矿山、停掉了水泥厂之后,习总书记说这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余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新民仍历历在目。他向《小康》记者介绍说,当时村里靠着山上的石灰岩开矿、办水泥厂,每年有200多万元的纯收入,是安吉名副其实的首富村,但是村里却遭了殃,竹林上空飞沙走石,河里的水成了白泥浆,整个村子暗无天日,村民也深受其害,“家里的桌子,只要一天不抹,就能用手指写字”。
那时的鲍新民几乎没睡过安稳觉,一方面担心发生安全事故,一方面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是继续硬着头皮开矿,还是关掉?假如关掉矿山和水泥厂,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又从哪里来?
“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要学会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余村不再犹豫,从此开始了打造美丽乡村的“新活法”——住农家民宿,体验乡间漂流、农业采摘,余村游客接待量超过30万人次,成为了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余村之变,只是安吉之变的一个缩影。曾经受制于对发展规律认识的局限,安吉GDP的高速猛进却掩盖不了溪流浑浊、烟尘漫天的黯淡。1998年,安吉在国务院开启的太湖治污“零点行动”中受到了“黄牌警告”。痛定思痛,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安吉毅然选择了生态立县之路——2001年,生态立县战略正式确立;2004年,在全国首开先河推出“生态日”活动;2006年,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三大战略。
生态立县的过程中,并非没有“阵痛”。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肯定了安吉的尝试,也让安吉在矛盾中看到统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其中,安吉首创的美丽乡村建设,更是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年,安吉县在全国率先提出用10年时间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把多年来农村工作“粗放型”“号召性”的工作方式转化为党委政府可抓可管可考核、定性定量定目标的工作模式,出台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2014年4月,由安吉县全程主导制定的《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首次发布。2015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农业部、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以安吉县政府为第一起草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32000-2015)国家标准。由此,安吉主导的美丽乡村标准实现了县级标准上升为省级标准、最终成为国家标准的跨越。
“四无”村庄的变形记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安吉县鲁家村“阿鲁阿家”小火车迎来了4.5万客流,由小火车路线串联起来的十八个各具特色的农场首次集体对外亮相,成为“田园鲁家”景区明年5月正式开园的一次预热。
虽然还未开园,鲁家村已小有名气。要见上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一面,也自然不太容易。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前,他不仅要见客商,还要参加景区验收的会议。等待的一个小时时间里,记者在村里转了转,据村民介绍,原先的鲁家村不仅脏,而且穷,村里人几乎都外出打工,农田、山林几近荒废,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看着眼前开阔的鲁家湖和岸上白墙黑瓦的农家小屋,听着载着游客的小火车所发出的汽笛声,很难想象这座村子仅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破茧化蝶的美丽蜕变。
“我们鲁家村没有古村落,沒有历史文化名人,没有惊艳的自然风光,更没有产业支撑。”朱仁斌坦率地摊开家底,“我们‘四无乡村能做的,其他地方也能学。”
2011年的鲁家村,全村1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个垃圾箱。也正是那一年,朱仁斌刚刚上任就在全县大会上被点名批评:全县卫生检查中,鲁家村排名倒数第一。
把村子搞干净,成为朱仁斌上任后的头等大事:全村每25户分发一个垃圾桶,一个村民小组聘任一个保洁员,动员妇女队长监督。每周,他都会开着车在村里转悠,后备厢里放着扫帚和簸箕。路边的垃圾,扫干净;河里的垃圾,捞起来;看到村民乱扔垃圾,就去劝导。
变干净的鲁家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在安吉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入精品村的创建行列。不过,这个小目标对于当时的鲁家村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要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需要投入约1700万元,钱从哪里来?endprint
“我接手的时候,村集体账户上只有6000元,还负债150万。”也许是依靠自幼习武所练就的不服输的性格,也许是依靠曾经经商所积累的生意经,朱仁斌通过盘活土地资源、项目资金整合、用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实行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等一系列创造性的举措,完成了1700万的资金“拼盘”。
利用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的1000平方米建设用地,建了20间三层村民联建商住两用楼,筹集了450万;鼓励在外经商的乡贤回乡投资,并聘请他们为美丽乡村顾问,获得300万元的捐款;村集体流转土地获得了60万元;拍卖闲置多年的村小学用地获得186万元;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补助金和各项涉农项目资金,共计补助357万元;整合交通、水利、环保等农村项目建设资金300多万元。
有了资金保障,两年时间里,鲁家村完全变了一个模样。泥泞不堪的土路和寸草不生的荒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和一排排精致的小洋楼,13个自然村实现了美丽乡村全覆盖。
想要包装打造几个漂亮的村子,不难。要想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达到村富、业旺、人幸福,并不容易。
“2013年开始,我们考虑村庄经营的事情。启动资金可以通过各种办法筹措,但是如果村子没有自我造血功能,维护也不可持续,美丽也是一时的。”那时,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朱仁斌眼前一亮:“村里有一万余亩低丘缓坡,发展农场再适合不过了。”
喜欢看美国西部乡村电影的朱仁斌没有想到,有一天,他曾经羡慕的农场景象,也能在鲁家村看到。
让梦想成为现实的关键节点,在于鲁家村超强的“规划意识”。2013年,鲁家村耗资300万元,聘请了广州顶尖设计团队,历时一年半,拿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鲁家村发展蓝图。有了这份蓝图,朱仁斌变身“PPT”书记,将蓝图制作成精美的PPT,一次次地向投资商和农场主描绘着鲁家村未来的美好蓝图。
“绿水青山到处都有,就看你怎么变成金山银山,我们想通过鲁家这个大平台来解决。”浙江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唐永前介绍说,“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整合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3000亩原本抛荒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给农场主,打造灵芝农场、牡丹农场、蔬菜农场、果园农场、石斛农场、野猪农场、竹园农场、鲜花农场、白茶农场等十八个特色农场,没有一家重复。既能吸引游客来,还能根据农场主题,提供不同类别的体验活动,让游客“一来再来”。农户每年也能获得8000元左右的租金。
农场建立起来之后,鲁家村又引进了专业的旅游公司负责经营,村集体以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形式占股49%,股份分红成为村民的一部分收入,形成“公司+村+农场”的经营模式,共同建设,共享利益。
此外,鲁家村因人设岗,为不同年龄层的村民创造了300多个工作岗位。“在外面打工,毕竟是给人家干活。现在我们大家埋头苦干,把这里搞起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曾经在上海做小百货批发的楼佰义如今负责鲁家村小火车的鐵路维修和岗亭安全,每个月都能领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
环境变美了,村民的钱包也鼓了起来。2011年到2016年,鲁家村村集体经常性稳定收入从不足3万元,增长到175万元;村集体资产从不足30万元,增长到90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9500元,增长到32850元。
据了解,明年5月开园之前,鲁家村还将启动几个大的工程节点,比如两山学院装修工程、智慧旅游工程、安置小区工程、城市管网工程、火车总站电瓶车总站及自行车总站工程、1000个车位的停车场……
鲁家村的“小目标”越定越大,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也不断提档升级,全县187个村,村村是景区,处处都能游。据统计,2016年安吉实现旅游收入233.16亿元,服务业占GDP比重47.4%,已超过第二产业。
一根翠竹挑起百亿产业
靠山吃山是“竭泽而渔”,困守青山是“缘木求鱼”,在走生态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安吉人盯上了当地天然的馈赠——漫山遍野108万亩毛竹。
曾经的《卧虎藏龙》让世界认识了安吉竹海,但是要让竹产业从原先的低小散,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并没有捷径可走。
“安吉竹产量仅占全国1.8%,但如今毛竹衍生出的总产值却占到了全国竹产业的20%。”安吉县农办副主任任强军对此颇为自豪。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安吉竹业在孝丰。走进位于竹产业科技创业园的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记者眼前一亮。从竹地板、竹橱柜、竹门、竹家具到竹主题装修整体解决方案,“绿色生活全竹家居”的理念跃然眼前。
“我从小就喜欢竹子,屋后的竹林是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方平一边向记者递来竹制名片,一边说,“来到永裕之后才知道,竹子的应用范围可以这么广。慢慢的,我对竹子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也愈发喜爱。”
创办于2000年的永裕竹业曾经也是一家普通的家庭作坊,生产单一竹地板坯板。那时安吉竹产业的大背景也基本处于低端手工编织水平,局限于传统加工。
2007年,永裕竹业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组建了竹制产品研发中心,此后不断加强与大专院校的科技合作,成立了竹制产品研发中心,设立了“专家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不断针对市场需求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
据研发人员介绍,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竹地板可以获得防火、防滑、吸音、抗菌和夜间发光等功能。还能把原本脆弱的竹子制成质地紧密的重组竹方材,能够像加工木材一样锯成所需规格,实现竹材性能的全新变革。科技的力量带动永裕的产品远销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顺应绿色发展的潮流,抓住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竹子的感情,希望唤醒人们的竹文化情结,提出了全竹家居引领低碳生活的理念。”周方平告诉记者,面对国内外上千亿的家具市场,通过与浙江万向集团、上海复星集团的战略合作完成股份制改造,永裕投入了1.2亿元打造全竹家具成品生产项目,从世界知名品牌提供竹地板的OEM生产,成功转型为向客户提供全竹家居产品解决方案的供应商。endprint
永裕的发展路径折射出的是整个安吉竹产业的成长之路。在孝丰的竹产业科技创业园里不仅有永裕竹业这样的新三板上市企业,还有263家从事竹制品加工、贸易、服务的企业。
“竹子本身就是一种可再生性很强的资源,成材期只需3到5年,树木则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竹为材料可以保护环境,本身就是循环经济的体现。”孝丰镇副镇长沈坚向记者介绍说,如今,“竹产业链”已经形成,竹笋可以做食品,竹鞭、笋壳、竹根可以做工艺品,竹节可以制作竹席、窗帘,经过现代工艺加工成竹板更是可以做家具、地板等。竹子中提取出的竹纤维可以制成衣物、床上用品,竹叶提取出竹叶黄酮可以制成保健饮料,竹屑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可以做竹炭包、化妆品原料。
从卖原竹到进原竹、从用竹竿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以孝丰为代表的安吉竹产业已经走上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绿水青山确实换来了金山银山。
“曾经的孝丰污染严重,穿境而过的南溪河就像酱油汤一样,汇入西苕溪主流后,延续污染到太湖。”安吉县孝丰镇党委委员阎莘颖回忆说,竹产业的绿色转型成为孝丰发展的标杆,在住建部8月28日公布的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里,孝丰竹产业特色小镇榜上有名,成为湖州唯一入围的小镇。以此为延伸,浙江和也健康科技的健康产业园落户孝丰,以君澜酒店、五峰山民宿、仲夏之梦等为代表的一批竹文化主题休闲产业也迅速崛起。
生態文明建设中存在一种认识误区,认为环境保护与财富增长是对立的关系,环保与财富增长不能兼得。在县委书记沈铭权看来,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就越强,“绿色动能”会成为安吉赶超发展的最强动能。
如今的安吉盘活“绿水青山”,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一向在大都市布局的美国万豪集团,在安吉开出了中国首家县级“JW万豪酒店”;投资170多亿元的上影安吉影视产业园,将形成涵盖电影学院、影视博物馆、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中心等各种主题的新型业态;总投资100亿元的海游天地度假城项目顺利推进,这是海游度假集团成立后投资的国内首个Odalys(法国第二大旅游品牌)度假品牌项目……
此时的安吉选择项目也更加挑剔严格。目前安吉在建的174个绿色项目,总投资达1500多亿元,据统计,这批项目全部竣工后将为安吉新增4500亿元以上的产出。从2005年到2016年,安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12.5%,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境内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曲线同向而行、同步而进。
“从安吉的名字,我想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我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想到经济发展的转变。”解码安吉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十二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余村说的一句话已成为现实,一批批安吉经验正在向各地输出,成为破解各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共生问题的“金钥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