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
当前的学校体育改变了传统的老观念,老模式,不再注重技术技能的教学和教材教法的研究,而从学生的兴趣,身体健康入手,着重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使现有的体育课体制进一步更新,使其更加符合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好的为快乐体育奠定基础。近些年来,学校体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学生喜欢体育却厌倦上体育课的现象在学校体育中较为普遍,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究竟怎样克服,怎样改变呢?这也正是学校体育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快乐体育”思想内涵解读
1.什么是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思想最初是日本引进的,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刻板毫无生机的竞技体育教学思想而得以传播的。其内涵是指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教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开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
2.快乐体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最先诞生于日本和德国,在亚洲最早传入日本,其在教育方面全盘吸收西方教育思想,同时结合日本自己的文化习俗,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一种新的富有进取意识的人文精神。“快乐体育”拓宽了日本人的视野与思路。“快乐体育”的内涵丰富,一般的理解为:在体育教学中,将感知运动的内在意义与快乐作为行为目的的理念,即为“快乐体育”思想。在此情况下,催生了“快乐体育”这一全新的教育主张。“快乐体育”在我国迅速的漫延和扩展开来,是针对学生的体育厌学而提出,为适应终身体育思想而发展起来。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其基本核心是:如何通过各种措施力求使体育教学达到“乐教乐学”这样一个较为完美的境界。树立科学全面的“快乐体育”教育观,在体育教学中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乐趣,逐步形成学生终身体育的志向和习惯。
3.快乐体育的特征
快乐体育关注个性,主张启发式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实效性,努力营造宽松,欢愉和谐的课堂气氛。其在形式上打破传统,不仅包括学校里指定的运动项目还包括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快乐体育”的诞生,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为新生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传统的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对工作在体育教育一线的教师的访谈得知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组织体育——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后练习等传统模式。笔者对体育教师反应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快乐体育做了对比,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许多弊端。
可以看出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有1.教学目标单一,狭窄。强调增强体质,忽视了智育和心里品质的发展。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所学毕业后用不上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3.教学方法单调乏味,限制了体育课结构的发展,抑制了中小學生活泼好动的天性,造成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现象。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2.机械的重复
在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学生都上同一种形式的体育课。这对活泼、好动的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和束缚。因此,如何上好体育课、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是广大体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快乐体育实施的必要性
1.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
(1)新课程标准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提高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等方面教育。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身体,心理为健康水平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是以高出学生一等的地位,对学生发号司令,实施管教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标准则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他们不仅仅是教学的对象而是学习的主体。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提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2.推行快乐体育,回归了体育课程的本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也随之而诞生,改变了单纯的增强体质和传授技能转向注重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新式体育课与传统体育课相比,有两大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孩子们不再为上体育课发愁。其次,快乐体育课体现了趣味性和人文关怀,增加了许多趣味性的内容,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享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3.快乐体育进一步促进了智育的发展
现代大脑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体育在促进孩子智力发展方面的功效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许多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智育,轻视甚至忽视体育。快乐体育是从素质教育入手,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活动。它的实施使体育课有新意,学生感兴趣,学生体质有了明显增强。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坚定了学习信心,进一步促进了智育的发展。
四、结论
第一,快乐体育教学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兴趣的培养;并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激发,引导,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第二,通过实践,发现快乐体育是一种适合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好模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因而,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