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策略

2017-10-27 20:06吴俊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图形师生思维

吴俊

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看,有效参与常常表现如下:整个课堂成为一个交互的“场”,在“场”内每一位成员(教师与学生)都是互动的因子,不管这位成员个人特征和课堂行为表现如何,他们的思维都不断地跟着“场”内的话题而运转,人人都积极参与“场”内的活动。师生形成教与学的合力与共振,课堂上的学生参与显著增多,参与面覆盖每个角落,学生的思维活跃且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所有人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课堂参与变成一种师生自身的需要,教也乐,学也乐,人人沉浸在学习和创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学习的美、课堂的美、自身思考的美,感受到课堂也是生活。

一、培养良好心态,让学生敢于参与

心理研究表明: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交往越通畅。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以交往的合作者、伙伴的角色来关照学生、关爱学生。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说得不清楚、说得不明白,应不责怪、不歧视、不讥讽,让所有的学生敢说、爱说、乐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人格的平等,既应保持必要的权威,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在话题的提供者、参与环境的创设者、课堂教学的主持人,是學生表达独特见解的旁听者和欣赏者。在鼓励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的心态也很重要,不要急躁,要耐心地对待面前的每一位学生。良好的心态,可以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是实现课堂参与有效性的前提。

二、巧设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诸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生长的过程,这种经验和体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与构建的过程离开活动是无法实现的。而活动的基本属性是主体的参与,活动的基本形态是交往和探究,主体的参与决定着活动的始发、活动的过程、活动的质量。因此,数学教学要以活动为主线,巧妙设计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小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促进师生和生生的交往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主体参与中学生才能获得思维与想象的自由,才能积极思考、深入探究,使全体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如:一年级《认识图形》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活动1.给一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积木进行分类,然后说说是怎样分的。活动2.找出长方体,观察其中的一个面,借助自己的思维去发现一些特征,根据特征给出长方形名称。(正方形、圆同上)活动3.从体上抽象出面,认识这些面后,让学生用体在纸上画出面,并再次感受体和面的关系,感受三维图形的特点。活动4.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加强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活动5.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图形,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图形,渗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感受出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三、开展多元评价,让学生乐于参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赞美能激发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营造好的心境,促人奋进。

一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年龄小,自制力差,在课上经常出现不注意听讲,随便说话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一味批评效果并不明显,而恰当的赞美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的老师用赞赏组织教学:“现在老师要表扬××同学,因为她听课最认真。”话音未落,班内大部分同学都坐好了,因为每一个同学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这句话在肯定这位同学优点的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指出:怎样做才是对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理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恰当的体态语则有着口头表扬无法代替的作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的激励与诱导。老师看到在小组学习时,学困生在尝试摆小棒思考问题,便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不住地微笑并跷起大拇指。老师无言的鼓励,给了学生以极大的鼓舞,班上的学困生在一天天进步,由原来的不说话到在小组内发言,进而在课堂当着全班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只有激活学生内心深处求知的欲望,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获取新知的途径。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愿做的事,当你用充满希望的目光注视着他们,看到的却是逃避的眼神。为此有的教师针对孩子们的心理,采用红花、笑脸、葫芦娃、蓝猫博士等多种彩贴,赋予他们以各种含义:“乖乖兔”送给那些守纪律的同学,“小蜜蜂”送给积极搜集资料的同学,“顶呱呱”送给出色回答问题的同学,“可爱的光头一休”送给爱动脑筋的同学——这些蕴含寓意的图画,让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作者单位: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形师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分图形
找图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图形配对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