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2017-10-27 12:17徐嘉彬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读图大气课程标准

徐嘉彬

[摘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分析学生读图能力欠缺的原因,从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9102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内容,是常见的地理工具。《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所列的地理技能目标中,包括提出问题、收集和组织地理信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评价资料、发展通则、作出判断、作出决定、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目标,强调这些能力培养要以利用以文字、数据和符号等形式表达的资料,如图片、表格和地图等,以及实地考察、绘制地图等技能训练为基础,并将其渗透在具体地理技能培养的内容和过程之中。可见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在地理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意义

1.符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不仅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试卷考查范围的参考标准。在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地图的学习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为读图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在“地图”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认识地图、识别地图,而且要将地图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将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若能较好地完成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在面对试卷中的读图题时,会更得心应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

2.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品质

在地理课程标准中,对于素质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显然离不开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地图是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在实际生活中常为人们提供很大的方便。例如我国地形图,看似毫无章法,但实际上“内有玄机”,纵横交错,学生阅览时会不由得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渐渐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品质。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通过读图学习地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过程,包括地理操作能力、地理认知能力、地理应用能力等。在对地理内容进行记忆的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如在记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时,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如图1,这4个日子在月份上都是3的倍数,在日子上也有一定规律。再结合图像记忆,很容易理解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移动的运动轨迹为回归的范围,所直射的范围为南北回归线内。结合地理图像进行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二、学生读图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读图兴趣

在地理学习中,由于读图的过程比较枯燥,有些时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少学生缺乏读图兴趣。而且地理课程中部分地图较难判读,如判断经纬网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所在半球时,由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非本初子午线,而是西经20度东经160度,有些学生在判断时易混乱,进而对读图失去兴趣。

2.没有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学生在面对较复杂的地图内容时(如将随海拔高度变化而产生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与地形剖面图结合在一起,研究同一海拔高度上产生温度差异的原因),由于不知道如何对这种复杂的地图进行分析,所以无从下手。

3.地图知识基础薄弱

由于学生个人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和教师后天培养方式等原因,学生在学习地图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度不同,熟练度也不同。学生地图知识基础薄弱,将会影响其读图的结果。

三、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方法分析

通过对学生读图能力欠缺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先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然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1.培养学生读图兴趣

通过多联系时事,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萨德事件,教师可以通过此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韩国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了解乐天萨德事件带给我国的危害。也可以让学生平时观察生活,学生不难发现地理读图能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十分有用。如,播报天气预报的时候,会在中国的地图上标注天气预报符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收看天气预报的过程中,对天气预报符号进行收集与自行判读,同时结合中国地图察看各省天气状况,逐渐让学生养成读图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形成了读图兴趣,就会自主地在生活中运用读图能力,如:找不到某一地点时,正确使用电子地图;在某一景区旅行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景区示意图,可以更好地了解景点的分布,避免浪费时间。

2.让学生加强对地图知识的学习

在讀图的过程中,如果基础的地图知识储备不足,会影响读图结果,所以应在高中学生开始接触地图的时候,先复习在初中学习过的基础地图知识,如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分界线,判断所在位置在哪个半球,复习经纬线、标志性岛屿、海峡以及各大洲的分界线等。将这些知识穿插于教学当中,规划好复习计划,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掌握一定的地图知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地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读图步骤

帮助学生明确读图步骤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学生面对较复杂的地图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可以达到对地理图幅的正确理解的。如在面对判读气候类型的习题时,帮助学生明确读

图步骤:首先根据高低温出现的时间判定所在半球;接着以“温”定带,根据最热和最冷的温度为多少进行判读;最后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以及雨季的分布状况进行判读。掌握了这样的读图步骤,学生就可以根据所给出的地图对气候类型进行判断,而不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

4.指导学生构建心理地图

在地理考试中,有些题不给出地理图像,而是需要学生自行回忆,进而解决问题。如下面这道题: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那么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的什么过程?要想知道是什么大气过程,就要回忆大气的受热过程图,需要做到心中有图,当脑中浮现出图后(如图2),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题目考查的是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颗粒物等增多,使大气层加厚,很显然能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箭头指向地面的辐射,是大气逆辐射和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而我们知道,太阳辐射的大气吸收非常少,所以对地面增温的主要大气过程为大气的逆辐射。由于大气层的加厚,大气辐射减弱,而大气逆辐射增强,因而地面增温。图中也显示得非常形象,大气逆辐射的箭头是较粗的,也就是说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是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当出现此类型的题时,试卷中是不会给出我们如图2一样的示意图的,所以需要学生做到脑中有图。当我们脑中有图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就不会遗漏某些环节。

要解答好这些需要地图辅助的问题,学生需要做到脑中有图,对一些常用的地理图像进行记忆,形成脑中地图。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1]冯以浤.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 地理学报, 1993 (4).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周侯辰)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图大气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揉以成器,大气悠远
大气光学现象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微趣图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