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军事课程的创新

2017-10-27 10:21边宏广韩振国沈芝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1期
关键词:课程创新

边宏广+韩振国+沈芝

摘要: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枯燥的课程,激发学生们对国防军事理论课程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就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关键词:军队改革;军事课程;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1-0127-02

目前,我国军队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健全军队领导管理体制、理顺总部机关职能、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调整作战力量结构、完善政策制度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程同样需要改革与创新。这对国防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国防教育认识不充分,积极性不高。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的基础,是提高国民国防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目前,人们早已淡化了参军报国保家卫国的信念,而热衷于追名逐利,为了钱财抛弃了信仰。在校园中普遍存在着国防观念淡薄、忽视军事理论课程教育的现象。大学生首先是国家的公民,有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其次,随着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队体制的需要,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应征入伍,成为国防建设的主力军。其实,不论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的要求,还是担负国防建设重任的要求,都需要接受国防教育。而且我国《兵役法》第八章第四十五条有明文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业与生活的压力促使学生们更倾向于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如何赚取更多的金钱、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找工作上。中国多年的和平发展使得众多大学生对国防的关注失去了现实的兴趣。这导致大学生国防观念不断淡化,对学习国防知识失去了热情,也导致出现了少数大学生误入歧途,泄露了国家机密,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果在大学以及社会上对国防教育常抓不懈,做好宣传,这些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刻不容缓。

2.教师观念落后,课程内容缺乏创新。现代战争从本质上是对抗双方人才质量和知识含量的较量,更进一步的说则是军事人才制度的竞争和较量。这就要求我们的军事教育必须培养信息化战争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国高校的国防军事理论教育如果不从内容上进行改革,继续走很多年前的老路子,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创新是各行各业必须具备的常态,国防军事理论教育领域更是如此。当前,高校所选用的军事理论课教材,是落后于当代军事及国际政治领域发展的,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程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到课率不高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课程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尚未形成完整、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这既不能保持军事理论教育的连贯性,也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的考核体系。教师在军事理论课堂上仍旧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仅仅是把教师教授的东西记到脑子里面或记到笔记里,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被动地听,并没有把它真正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也难以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国防军事教育的精髓。

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程的完善

1.创新课程内容,结合时事热点。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国内外的时事随时都会更新。而现如今,有相当大一部分高校军事理论教师都死守着多年前的那套理论,套用很多年前的PPT。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应结合时下热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容易接受的案例进行教学。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兴趣,这也是激起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热情的一个重要措施。

教师教授的课程是偏理论的,空泛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因此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观军营、军事博物馆,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部队生活,体验军事文化氛围,从内心提升对国防的热情。案例除了具有真实感之外,还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收集相关的军事案例,将知识与案例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切实将军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积极地开展军事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编演军事理论话剧,通过学生自己去编排、策划、演出,让学生们从自身的角度感受国防思想,使军事理论真正与专业知识、政治思想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将国家人才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与高度。

2.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充分利用PowerPoint、网络课堂等现代教育设施,推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计、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都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系,使教师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建立相应的高校军事理论教师联盟,实行轮岗制,一所高校的教师可以到另一所高校教授课程,优化教师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授课质量,使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呈现一种赶超、比拼的态势。教师教授有动力,学生才会有热情。学生的听课热情与教师的讲课热情紧密相关,二者可以相互影响,因此二者都需要做好。同时我们要利用好尔雅通识课、网易云课堂等慕课平台,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使教学资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通过这种方式,能节约教学资金,节省时间。

3.实行开放课堂,鼓励學生自主学习。在军事改革进行的现阶段,军事理论教育不再仅仅是完成一个课程,不止要求学生修得学分,更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改革教学理念是提供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要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改变以往的传统模式,由教师引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质疑、课堂展示,从根本上改变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渐将学生们推上教学的中心位置,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一个引导启发的作用,引导学生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去解决问题。endprint

教师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我们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改变过去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和效果得到不断提高,做到既有一定的深度,同时又有系统性、理论性。军事教研室要经常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不断创新授课方式,提高授课质量,推广优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大学生对国防事业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能力。

4.改革学生成绩评判标准,完善教学测评体系。大学考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衡量与评价学生社会化状况的工具之一,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多重互动。目前高校的军事理论考试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而且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程考核大多以开卷考试为主,虽然这种考试形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要认识到军事理论教育与其他通识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区别,从考试形式的改革出发,全面、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理论知识与国防精神的掌握程度。笔试试卷涵盖内容有限,对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难以考察。因此可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地运用提问、讨论、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从而评价学生的水平。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根据学生日常表现进行加分与扣分。军事理论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它并不是一种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到的课程,需要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们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关注军事,关注国防。这就需要课堂中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去了解我国军事形势,从而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兴趣,回答问题加分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激励措施。

总之,国防军事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不能仅仅从单方面入手,应权衡多个方面,无论从政府、高校还是教师、学生层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每一个层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军事教育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任务,作为培养国家合格人才的高等学校,应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2002.

[2]索有为.广东侦破一批间谍案嫌犯不乏年轻学生[N].中新网广州,2016-04-27.

[3]程琴,谢大蓉,刘克林.高校考试改革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创新
微视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革与创新
试论高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