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随文练笔训练 提高语用教学效率

2017-10-27 10:53吴庆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19期
关键词:外延随文苏教版

吴庆

“随文练笔” 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内容生发或语言表达形式的迁移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它能紧随阅读教学,融读写为一体,读练结合,以读引写,以写促读,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笔者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例,探究随文练笔的形式,对于相关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内容补白——妙笔生花显神韵

语文课本中囊括了很多名家名篇,不少作家喜欢在作品中留下适当的“空白”,追求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这些“空白”,挖掘、补充、丰富文章内容,让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

1.标点之处添神韵

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微小却又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那就是标点符号。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时,若能“抓住”文中的标点,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是课文最感人之处,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行文至此,笔者让学生思考:句中的省略号,省去了哪些内容呢?这一话题,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他们很快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写话之中。有的学生写道:此时,他心如刀绞,泪水在眼中打转,心里默默地说道“大黑骡子,你为革命而牺牲,我向你致敬!”;有的学生写道:此时的彭总眼含热泪,深情地说道“大黑骡子,我代表所有红军将士向你敬礼!我们一定将革命进行到底”……学生们大胆合理的想象,循守着文本的主旨与神韵,充分激活并释放了学习的潜能。

2.看图之时增意蕴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表现了课文的局部内容或全部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其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再创造。

如笔者根据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中 “这满池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描述,引导学生仔细看课文插图,并要求运用“有的……有的……”句式来表达各自的观感,以补充文本意蕴。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个案相继生成,学生们的笔下涌现出了这样的荷花:有的真像个害羞的姑娘,含苞待放;有的挺立着,似乎在比美;有的随着风儿轻轻摇动,仿佛在翩翩起舞……在丰富的想象与自由的表达中,学生不仅活化了插图,对文本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外延拓展——笔随心动文飞扬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它可以使儿童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而注重外延拓展,则是实现由模仿到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练笔中的外延拓展式训练,是学生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可体现出“语用教学”的现实意义。

1.基于句式的借用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燕子》一文,开篇即对燕子的外形进行了描写:“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简洁的语言、准确的用词、形象的描写,把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描摹得活灵活现。对此,笔者这样引导学生:“这称得上是描写动物外形特征的典型案例”,并鼓励学生通过外延拓展,选择所知动物的三个外形特征,借用 “ 的 , 的 ,加上 ,凑成 ”句式描写另一种小动物。这样的练笔,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的熏陶,也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到作者表情达意、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精髓,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基于片段的参照

片段练笔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通过择取具有明显特征和实用价值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广玉兰》第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不仅写出了广玉兰的花香、色美、形秀和叶片的独特情趣,更通过“含羞待放”“刚刚绽放”“完全盛开”和“凋谢”四种形态写出了广玉兰的整个生命历程。课后,笔者让学生参照这种写法,写一种花生长的四个过程。这样的练笔,日积月累,自然会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基于立意的比附

入选小学课本的文章,其立意大都独具匠心。随机引导学生比附文本之意,另择对象练笔,不仅可让学生学会作者确定主题及表情达意的方法,还能提高学生准确立意、自如表达的能力。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黄果树瀑布》是篇写景散文。该文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描绘;二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景致如诗如画。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运用类似的手法,介绍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以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外延拓展,学生经历由模仿到创新,一旦学生掌握其方法,必将在“语用”课堂上获益多多。

三、角色转换——随文练就笔生花

1.古诗改写情趣多

变换文体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对古诗文的改写。要想将它们改写成功,角色的转换至关重要。所谓角色转换,即学生要“将作者变成自己,让自己成为作者”,以作者的角度与念想,对原文体进行改变,并按要求完成相关的表达。例如《小儿垂钓》《渔歌子》等古诗情趣盎然,教师可以启发、引领学生将其改写成有趣的小故事。

2.形式豐富乐趣多

角色转换还要尊重作者原意,在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上,以作者的视角及口吻对文本的相关内容进行缩写、扩写或续写。其间,教师可让学生缩写篇幅较长的文本,引导学生确定重点,简要叙述主要内容;而对于一些精悍短文,则可鼓励学生进行扩写。这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缜密度及想象力。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三袋麦子》 的结尾,仅交代了“土地爷爷看到小猴的麦囤后哈哈大笑”便戛然而止。此时,可设计土地爷爷又各给三个小动物一袋麦子,让学生猜想小动物们各自会怎么做并将它写下来。这样,会使文本主旨得到进一步深化。

总之,随文练笔是语用教学的取胜之策。只要教师以爱心作支撑、以策略求制胜,坚持在日常的教学流程中、在平时的资料累积中、在后续的应有预设及生成中不断关注随文练笔,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必将得到显著提升,“语用”课堂也定将成为师生的一片“芳草地”。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延随文苏教版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硅外延片过渡区控制研究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入坑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