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CI模型的中医药师承管理新模式效果评价

2017-10-27 09:00王玉玲白晓旭赵茜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25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

王玉玲+白晓旭+赵茜

[摘要] 目的 探索并評价医院中医药师承管理新模式的效果。 方法 以2014年1月~2017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第一届院级师承人员为研究对象,将SECI知识转化模型引入医院中医药师承管理工作,通过跟师学习、临床实践、集中学习、参与培训、共同读经典、撰写文章、创办专刊、承担科研项目、修订院级师承管理办法等方式,实现中医药隐性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综合化、内部化,并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在师承前后对导师和继承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医院在师承期间共组织院内培训12次,院外培训17次,完成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师承人员在院内及全国《伤寒论》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出版师承专刊4期、师承学术汇编1部;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项;修订医院师承工作方案,完善院级师承制度,督导考核21次;以院级师承为契机开展了区级师承。问卷调查结果提示师承前后继承人的专业技能有明显提高(P < 0.05)。师承前后继承人的基础知识、临床能力、科研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师承前后导师的带教水平、临床水平、科研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将管理学SECI模型引入中医药师承管理切实可行,能够提升师承效果,促进中医药知识的继承与发展,加快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中医药师承;SECI模型;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9(a)-0098-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new management mode for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7, the inheritance persons of the first session in Fangshan Traditional Medical Hospital of Beijing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SECI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model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management of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rough the way of learning with the teacher, clinical practice, learning together, participation in training, reading classics together, writing articles, setting up professional periodicals, undertaking research projects, revi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the socialization, externalization, integr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f the implicit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promo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heritance,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tutors and students. Results Total 12 times of hospital training and 17 times of out of hospital training were organized, 1 item of municipal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projects was completed. Tutors and students got excellent results in the hospital and national competition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4 issues of professional periodicals and 1 academic compilation were published. 16 item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ere declared. Work programs of inheritance were revised. Management system of inheritance was improved. 21 times of supervision and assessment were completed. The inheritance of district lev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inheritance of hospital level.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 enhanced before and after inheritance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asic knowledge, clinical abi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students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ing level, clinical leve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tutors (P > 0.05).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introduce SECI model into the management of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can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of Chinese medicine.endprint

[Key words]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I model; Management mechanism

中医药知识亦可分为中医药显性知识和中医药隐性知识,中医药隐性知识是中医传承的命脉,是中医发展的动力,是中医药知识不断创新的源泉。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传承的重要形式,而师承工作的关键是挖掘并传播中医药隐性知识[1-3]。SECI知识转化模型是知识管理领域的代表性学说,它描述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相转化,从而实现知识创新的过程,SECI模型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模式包括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部化(externalization)、综合化(combination)、内部化(internalization)四种模式[4-7]。本研究旨在探索医院中医药师承管理的新模式,并对师承效果进行评价。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展系统化中医药传承工作已近3年,我院在原有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借鉴经典的SECI知识转化模型,将拥有中医药隐性知识的导师及继承人作为管理对象,充分挖掘、合理配置和使用各类中医药隐性知识资源,将名中医的中医药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共享,再转化为年轻一代中医的隐性知识,探索建立起一种相互转化、不断优化的师承新模式,完善师承管理制度,为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第一届院级师承人员28名,其中导师14名,继承人14名。研究周期为2014年1月~2017年1月。

1.2 管理模式方法

中医药传承工作中,在原有中医药传承工作的基础上引入SECI模型理念,创新管理模式。

1.2.1 中医药师承社会化 根据院内师承人员比较容易集中的特点,定期组织师承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并开展“师生共同读经典”“师生共同上讲台”活动,促进中医药隐性知识在师生间的扩散,是SECI知识转化模型的社会化过程。

1.2.2 中医药师承外部化 继承人通过撰写临床医案、学术论文、跟师笔记和学习体会等,较全面地总结和整理导师经验和技术专长,并创建师承专刊,促进中医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是SECI知识转化模型的外部化过程。

1.2.3 中医药师承综合化 师生共同做科研,把中医药显性知识进行验证,形成系统的临床经验及总结,是SECI知识转化模型的综合化过程。

1.2.4 中医药师承内部化 通过项目实践修订《房山区中医医院中医药师承工作建设方案》,提升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培养能力,并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新的师承管理模式,是SECI知识转化模型的内部化过程。

1.3 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在师承初期和终期对28名导师和继承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继承人版和导师版。分值为0~10分,0分为完全不能掌握知识/技能,1分为能够掌握全部知识/技能的10%,2分为能够掌握全部知识/技能的20%,3分为能够掌握全部知识/技能的30%,以此类推,10分为能够掌握全部知识/技能。继承人版调查问卷内容为继承人对自身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临床能力、科研水平的评分。导师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方面:①导师对继承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临床能力的评分。②导师对自身临床水平、带教水平、科研水平的评分。调查问卷信度Cronbach α值为0.71,效度检验KMO值为0.547,巴特利检验P < 0.01,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用于师承效果的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频数进行描述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满足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药师承管理新模式的定性分析结果

2.1.1 中医药隐性知识社会化过程和效果 我院成立了中医药传承研修班,组织全体师承组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集中培训情况见表1。师承期间完成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房山区中医医院第一批中医药院级师承经验交流培训班》。为了配合“师生共同读经典”活动,组织全院开展《伤寒论》比赛3次,师承人员中3名获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师承人员参加“第六届全国经方论坛《伤寒论》背诵比赛”,全国40名参加,我院进入7~16名;1名导师参加“第六届全国经方论坛《伤寒论》论文比赛”获得三等奖,并上台演讲;医院荣获“第六届全国经方论坛优秀组织奖”。2名参加“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伤寒论》背诵比赛”,1名获优秀奖。“师生共同上讲台”活动中共有5对师生上台讲课。

2.1.2 中医药隐性知识外部化过程和效果 我院中医传承办公室创办了师承专刊《杏林苑》,截至目前《杏林苑》出版4期,收录论文情况见表2,共印刷420本,发放至上级主管部门及区域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时中医传承办公室对3年来院级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学术工作进行了收集整理,出版《房山区中医医院首届院级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继承人学术汇编》,共收录论文265篇。

2.1.3 中医药隐性知识综合化过程和效果 师承期间师生共成功申報院级科研项目12项、区级1项、市级3项。

2.1.4 中医药隐性知识内部化过程和效果 我院修订了《房山区中医医院中医药师承工作建设方案》,完善了院级师承制度,制订了日常考核表、年度考核表、结业考核表,各年度督导考核情况见表3。同时我院以院级师承为契机,2016年12月在北京市房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了区级师承,即房山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春苗培育计划”,第1批16位春苗导师全部来自我院。endprint

2.2 中医药师承管理新模式的定量分析结果

师承前后共发出调查问卷56份,回收55份,回收率为98%。1名继承人因休假未填写师承后调查问卷。师承前后继承人的专业技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师承前后导师对继承人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临床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师承前后导师对自身临床水平、带教水平、科研水平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6。

3 讨论

3.1 中医药师承社会化、外部化、综合化、内部化效果的定性分析

3.1.1 中医药师承社会化 社会化:导师及继承人在师承意愿下,通过共同体验、感知和学习起到相互共鸣的过程,形成中医药隐性知识的扩散[8-9]。从SECI模型不难发现,隐性知识只有在流动和共享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其价值[10-12]。但是传统“点对点”的一师带一徒模式,中医药隐性知识只能在师徒间纵向流动。为了克服传统师承模式知识单向流动的缺点,扩大知识的横向交流,促进隐性知识的多方向流動,医院借鉴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学习型组织”[13]以及博耶提出的学习共同体的概念[14],为了体现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特点[15],我院成立了中医药传承研修班,组织师承人员集中培训、集中学习,通过共同学习、共同参与活动促进了中医药隐性知识在师生间的交流和共享,实现了中医药隐性知识社会化。

3.1.2 中医药师承外部化 外部化:以师承意愿为前提,以导师知识基础及学术经验为主体,以师承管理模式为导向,共同构成导师理论与实践经验(隐性知识)外在化的过程,使知识更为清晰[8-9]。导师和继承人将自己的带教经验或跟师体会用文字表达出来,出版师承专刊《杏林苑》,促进了中医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实现了中医药隐性知识外部化。

3.1.3 中医药师承综合化 综合化:将分散的中医药显性知识汇集成系统化显性知识的过程。其中,知识分子或是既定的临床经验,或是融合导师思维后得到的概念原型[8-9]。导师和继承人通过整理、分类、综合等方式将分散的、不系统的中医药显性知识进行了进一步整合得到了综合、系统的显性知识,并成功申报科研项目,实现了中医药隐性知识的综合化。

3.1.4 中医药师承内部化 内部化:将综合化的中医药显性知识转变成内在隐性知识的过程,是知识延伸的体现,继承人通过知识转化的过程,将组合化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使之体现其价值,且继承人在实践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经验,逐渐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螺旋知识循环体系[8-9]。梁馨月等[16]提出对师承教育进行定期考核与督查是完全必要的,这是带教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证,同时督导考核要力求灵活多样、全面、综合[17]。我院非常重视师承督导考核工作,由专职人员负责,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师生教学档案,通过督导检查提升了师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继承人尽快完成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传承的转变。同时根据赫茨伯格所提出的双因素理论[18],为了充分调动师承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我院对师承导师和继承人这类知识型员工[19]给予多种形式的财力与物力支持,积极落实保健因素;并给予师承导师和继承人更多的培训机会、晋升机会、表现机会等,提升师生的职业成就感,努力加强激励因素。我院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提高师承人员教与学的热情,实现了中医药隐性知识内部化。“春苗培育计划”提升了全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能力,促进了中医药知识的循环增长和螺旋式上升。

3.2 中医药师承综合效果的定量分析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师承后继承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前明显提高。其余项目虽无明显差异,但师承后各项评分均值均高于师承前,提示新的中医药师承模式对提高继承人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临床能力、科研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导师的带教水平、临床水平和科研水平。

师承教育是中医药知识继承、发展与创新,提升中医药临床生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挖掘和凝练中医师承教育核心内涵的基础上,探索新型的现代中医师承教育模式,是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20-21]。通过对定性结果与定量结果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院结合管理学中的SECI模型,从中医药隐性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综合化、内部化着力,挖掘中医药隐性知识传承的特殊规律,并为这种师承管理新模式提供开放的交流机制、完善的推广机制、严格的考核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系统的评价机制作为制度保障,使导师的中医药隐性知识向中青年医师转移,促进中医药知识的显性化,并通过科研验证、成果转化等形式实现中医药知识的循环增长和螺旋式上升,扩大人才培养的规模。

师承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师承工作任重而道远,我院通过对师承管理新模式进行的初步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调查对象较少,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对这种新的师承管理模式进行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师承管理模式,使之能更好地加快人才培养,建立人才梯队,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春锋,王彩华,陆炜青,等.名老中医传承中的隐性知识挖掘[J].中医杂志,2016,57(11):930-932.

[2] 肖增敏,申俊龙.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医传承与创新激励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6,22(9):24-26.

[3] 杨光华,王萍,黄利兴,等.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研究方法探析[J].中医杂志,2014,55(21):1810-1812.

[4] 高锡荣,杨娜,万倩.基于SECI框架的企业知识生成系统动力学模型[J].现代情报,2016,36(11):8-15.

[5] 储节旺,李章超.SECI及其衍生模型评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7(3):63-67.endprint

[6] 储节旺,是沁.基于SECI模型的开放式创新机制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10):57-61.

[7] 秦铁辉,彭捷.试论竞争情报工作对知识转化的促进作用-基于经典知识转化模型SECI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2):71-75.

[8] 邓新梅,杨小义.隐性知识传承机制与共享管理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90-92.

[9] 申菲菲,申俊龍,魏鲁霞.基于隐性知识转化的中医知识创新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8-119.

[10] 李朝辉,张丽娟.教师隐性知识分享的困境与破解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6-10.

[11] 侯小丽.教师隐性知识管理模型[J].信息系统工程,2016 (12):155.

[12] 鲁团花,耿娟娟.内生理念下的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136-139.

[13] 单伟颖,段莉,杨莹,等.学习型组织在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2):156-158.

[14] Boyer E. A Basic School:A Community for Learning [R]. Princeton,NJ: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1995:15-18.

[15] 王芳.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5,591(28):177-179.

[16] 梁馨月,康瑛,张健.中医师承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3):171-173.

[17] 许二平.关于中医药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6,35(4):9-12.

[18] 汤文华.“双因素”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10(3):223-224.

[19] 林阿妙.双因素理论在知识型员工激励中的运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7):44-47.

[20] 王欣,刘更生,郭栋,等.挖掘中医师承精髓创建多元师承模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3):24-26.

[21] 顾国龙,龚伟.传统师承教育与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54-157.

(收稿日期:2017-03-13 本文编辑:张瑜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浅析WSN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基于ECC的智能家居密钥管理机制的实现
安全计算机通信管理机制的形式化验证与实现
煤炭企业仓储管理机制探索和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管理机制的“海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