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制定标准:造福呼吸病患者

2017-10-27 04:18刘洁朱蕾
大众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鞘管呼吸科中山

刘洁 朱蕾

“中山标准”:肺功能检查更规范

肺功能检查是评价患者呼吸生理功能的常用措施,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等)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手术耐受性评估,职业病研究,劳动能力鉴定,高原旅行评估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患者正常呼吸、用力吸气或呼气等动作的评估,以及气体成分分析,可明确其是否存在通气、换气功能障碍,障碍的类型与程度,并判断呼吸功能损害是否可逆,以及损害的部位和性质。结合拓展项目,如动脉血气分析、气道激发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诱导痰、脉冲振荡技术、运动心肺功能、动静脉分流测定、呼吸肌力、中枢兴奋性等,可全面评价患者的呼吸功能。

中山医院呼吸科于20世纪5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临床肺功能检查,建立了肺功能实验室,自行研制了肺功能仪,出版了国内首部肺功能专著,制定了华东地区肺功能预计值公式。随着肺功能检查的普及,其操作标准和诊断规范逐渐成为核心问题。中山医院呼吸科通过总结数十年经验,创立了一系列“中山标准”:验证和修订了1988年肺功能诊断标准,首次换算出“一秒率”的正常值,并在国内推广;2014年出版《临床肺功能》第二版,并发表了正常预计值公式、操作指南和诊断指南等;2015年发表了《常规肺功能测定程序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建议》,对肺功能专业术语的国家标准进行了定义和解读,同时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完成了全国唯一符合现代要求的肺功能操作录像,指导技师操作,并用于患者检查前宣教,对提高患者配合度、缩短检查时间、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均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中山医院呼吸科每年完成各类肺功能检查6万余例,医务人员的操作效率、患者的依从配合程度及安全性显著提高,无并发症产生。

呼吸内镜新技术:肺部病灶“精准定位”

随着技术的革新与进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已成为目前诊治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工具。医生通过操控一根可弯曲旋转、直径4~6毫米、长约60毫米的软性镜身,可直观地了解气管、支气管腔内的情况,并对病灶或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直视或X線透视下的活检、刷检、冲洗等操作,获得组织及分泌物,进行病理学、细胞学及细菌学等检查,协助明确病变性质。

气管、支气管的形态类似一棵大树,越到外周,分支越细。正因为如此,对于肺周边部的病灶,支气管镜往往“鞭长莫及”。若病灶位于气道外,支气管镜也无法检出。引导鞘管-径向超声系统(GS-EBUS)为这些病灶的评价、定位及引导采样提供了解决方案。借助直径1.4~2.5毫米的超声小探头,医生可对支气管镜无法通过的某些部位进行管内超声探查,实时、准确定位病灶、判断病灶性质,减少患者、操作医生的X线辐射暴露时间。

中山医院呼吸科是国内首批、上海首家开展GS-EBUS技术的单位,近一年完成600余例,并可开展全麻下检查。GS-EBUS检查在气管镜室进行,与普通支气管镜检查同时进行,不增加额外检查时间,大多数患者在局麻下即可完成。操作时,超声探头隐藏在一根引导鞘管中,医生在获得病灶部位超声图像(即成功定位)后,将超声探头退出、鞘管保留,再借助活检钳、毛刷、弯匙、穿刺针等工具经由鞘管进行病灶部位的活检、刷检、穿刺等采样,大大提高了诊断率。引导鞘管可以说是支气管镜工作通道的延长管,具有固定采样位置、缩短寻找时间、减少采样时气管腔内出血等优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鞘管呼吸科中山
《中山寂雪沁梅香》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CBL教学模式在提高呼吸科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探索
经右侧成角狭窄的头臂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一例
风雨中逆行的抗“疫”巾帼战士——记呼吸科副主任张磊
中山君有感于礼
自制简易肌腱引导器修复手部肌腱损伤的临床应用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经皮经肝胆道硬镜联合鞘管治疗肝胆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