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前期的工艺美术

2017-10-27 22:00王永魁
百年潮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工艺美术品工艺品

王永魁

工艺美术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新中国成立后,工艺美术事业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初期,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遭到全盘否定,传统题材的工艺品被斥之为“复古”“倒退”,大量库存的所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工艺美术品被砸烂、毁掉,工艺美术工厂大量停产、转产,大批技艺人员受到迫害,工艺美术事业蒙受重大损失。例如,1966年武汉市有工艺美术企业27个,职工3420人,总产值达1460万元,到1970年,近半数企业改行转向,剩下16个企业、1700多人,产值降到787万元,下降了47%,品种从317种减为107种,出口产品由55种减为5种,出口产值从207.72万元下降到24.21万元,许多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传统产品销声匿迹。1970年6月,经过调整、精简、合并,国务院重新设立了下属的各个部委,工艺美术由轻工业部负责领导,“文化大革命”初期无人领导的局面得以改变,工艺美术事业开始恢复和发展。

工艺美术品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971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余秋里在全国日用工业品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中国工艺美术品,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宝贵的民族遗产,应当积极增产,扩大出口。把出口工艺美术品说成是“为资产阶级服务”,就不生产,不采购,使出口额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必须迅速加以改变。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只要不是反动的、丑恶的、黄色的,都应当积极出口。同时还强调指出,中国的工艺美术品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的宝贵财产,如果衰落失传,那我们是要负责任的。这篇讲话是一个重要信号,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初期那种极左的观念开始向正常状态回归,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工艺美术开始重现生机。

1971年,北京市象牙雕刻厂组织了由领导干部、工人和设计人员参加的“三结合”调查组,对该厂历年来生产的产品和象牙雕刻的历史资料做了调查,整理出5大类、198个品种,583个花样,摸清了本单位生产的传统题材产品的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于那些在历史上具有民主性、革命性的题材,采取继承和发展的方针,继续生产。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创作的《南京长江大桥》,不仅主题思想好,而且继承和发扬了象牙雕刻的传统技艺。这个作品,充分发挥了象牙雕刻立体圆雕、镂空雕的玲珑剔透的技艺特点,雕出了精细逼真的240个秀丽的玉兰灯和桥梁中间一列满载旅客、冒着青烟的火车;同时,还在雕刻浪花方面,经过实际生活的体验和反复推敲,吸收了古代名画家画水的方法,创造了水纹、浪花和漩涡等新的表现方法,使作品中的大片江面波涛起伏,浪花飞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珐琅厂的“三结合”创作小组和生产工人,对传统题材的工艺品注意继承和发扬美好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色。他们努力继承明代景泰蓝色彩强烈的鲜明性,发扬清代润色的技法,在图案纹样上采用国画章法,使花形仿真、花叶有翻转折叠的透视感。从1971年下半年开始,这个工厂增加了茶花寿带鸟荷叶盘、金鱼扁葫芦瓶、花鸟向阳罐等十种新的造型式样,创造了一批色彩富丽、素雅大方和风格多样的产品,使景泰蓝工艺品更加精致,引人入胜。

除北京外,全国其他省市的工艺美术事业也有较大发展。1971年,广东省手工艺品的总产值比1970年增长13%,1972年上半年比1971年同期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许多手工艺品的题材不断创新,花色品种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广州的牙雕、玉雕和彩瓷,海南的椰雕,高州的牛角雕,潮州的麦秆画,佛山的剪纸,石湾的美术陶瓷,新会的葵制品等都有了新的发展。从整块象牙中雕出一层一层可以转动而且有精细花纹的象牙球,是广州牙雕传统产品。这种象牙球在“文化大革命”前只能雕到28层,1972年已能雕32层。广州玉雕创作了《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等新题材的作品,这些玉雕新作品造型比过去更加美观,琢工精致,衬托得当,受到群众的好评。潮汕抽纱是潮汕妇女的特种手工艺。她们精工制作的窗帘、台布、衣饰等,远销世界各国。截至1972年,抽纱女工把通花与刁花两种针法融合起来,创造出400多种刁绣拼通花的新花色、新品种。

为了促进工艺美术品生产的发展,自1971年开始,江苏省苏州市委和市革委会专门组织力量,对全市各个工艺美术行业的传统产品、品种、题材以及技术队伍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领导群众总结了历史经验。著名的苏州刺绣,经过艺人们的总结提高,品种不断增加,技艺更加纯熟。1972年,刺绣女工运用多种针法绣制成功的高3米、宽4.5米的大幅作品《百花齐放》,继承和发扬了苏州刺绣传统特色,整个作品运用了1000多种色彩,绣成的花卉万紫千红,反映了国家欣欣向荣的景象。

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工业公司建国瓷厂生产的琅窑红、均红、桃红、翠绿、象牙黄等高温颜色釉和金星绿、苹果绿等低温颜色釉达80多种。用这些颜色釉装饰的瓷器产品,五光十色,别具风格。雕塑瓷厂的老艺人,创作了《熊猫》《乒坛友谊》等许多新的瓷雕作品。这些作品形象逼真,姿态优美,色彩绚丽,很受群众

欢迎。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许多壮锦厂、社组成立了有干部、技术人员和老艺人参加的“三结合”壮锦工艺创作小组,对壮锦的传统图案进行发掘整理,积极创作新图案、新品种,新设计和织制出《延安颂》《桂林山水》《粮棉丰收》等新花色图案达80多种。新创作的《万字菊花》被面,艺人们用彩色绒线织成342朵套色菊花,整齐地排列在瑰丽的“万”字当中,构图美丽,色泽鲜艳。新创作的《鲤鱼嬉莲》的提袋,艺人们在仅28厘米宽的锦面上,织出一朵在水面上盛开的红莲,一对鲤鱼围着红莲漫游嬉戏,栩栩如生。与此同时他们还运用新的织锦工艺,织出了《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等巨幅画屏。

各地工艺美术职工创作的新作品当中,有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人民新的精神面貌的作品,如漆器镶嵌《南京长江大桥》,湘绣双面绣《李铁梅》,苏绣乱针绣《王铁人》,彩塑《我爱北京天安门》,黄杨木雕《藏族饲养员》;有反映各国人民友谊的作品28层象牙球《友谊第一》;有反映明朗向上、生动活泼的山水花鸟作品绒绣《瞿塘峡》,挂毯《长城》,苏绣双面绣《白猫嬉螳螂》,石雕《咏梅》,玉雕《虾盘》;还有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封建剥削,向往美好生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传统题材作品,如牙雕《揭竿起义》、贝雕《嫦娥奔月》、牙雕《牛郎织女》等。各地雕刻行业在形象塑造上,还吸取了解剖、透視、比例的雕刻技巧,去掉了陈规式的脸谱造型,利用新的开相技法,更好地表现出了人物的脸型特征和思想endprint

感情。

工艺美术品畅销引起高层关注

1972年9月3日至1973年1月27日,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展览会组织各地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和行业代表来京参观座谈,观众达80多万人,同时还接待了来自90多个国家的外宾1万多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叶剑英、李先念、余秋里、聂荣臻、徐向前、邓颖超、王震、郭沫若、周建人等参观了展览。叶剑英为展览会题词:“二万七千展品,蔚为艺术之宫”。郭沫若题词:“百花齐放,万马腾空,为民服务,巧夺天工”。这次展览会进一步促进了工艺美术产品的生产和产品技术的提高。

几乎与此同时,在1972年秋季的广交会上,工艺美术品也大放异彩。这届交易会展出的7000多件(套)工艺美术作品中,新品种、新花样占了1/4以上。这里有精雕细刻、高雅别致的牙雕、玉雕、石雕、角雕,有造型优美、图案新颖的陶瓷、漆器、料器,还有构思奇妙、富有天然色调的贝雕画、羽毛画、树皮画、编织品等等,各放异采,美不胜收。一位墨西哥朋友参观了工藝品后,十分赞赏。他说:“这些工艺品,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中国灿烂的文化传统。我相信,把更多的中国工艺品介绍到墨西哥去,一定会增强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一位初次参加交易会的西欧朋友看过工艺品后,赞叹说:“太美了,没有一种不叫人喜爱!”贝雕画和羽毛画是艺苑中的两枝新秀,深受各国朋友的赞赏。这些被人们赞赏的“画”,是我国山东、辽宁、广东、广西等地的美术工作者,吸取国画和雕塑技巧之长,用各种珍贵的贝壳、羽毛作材料创作的艺术品。一位日本朋友面对着一幅贝雕画《对虾》,情不自禁地连声称赞:“妙极了,妙极了,好像和真的一样。”一位联邦德国来宾称赞描绘各种飞禽走兽的羽毛画,是他看到的“最奇妙的艺术品”。

这届交易会上,国外要求中国提供的工艺品数量大大超过了过去。大会开门前,天天有很多外商等在门口,门一开,争先恐后地涌进去,抢购商品。例如:端砚,五分钟抢光;红木家具,一天卖光;料器、石刻,两三天售完;绢花,两次提价,八天就卖完;旧地毯,三天卖掉60%,再提价,三四天全部卖光。一些日本商人,不问价格,就贴上订货标签。秘鲁商人路易斯说:“我最怕没货,也害怕音乐,因为一放音乐就要下班了。”有些外商对缺货反映不少,他们说:“现在我们从中国业务员那里学会了‘没有货的中国话。”西班牙商人贝雷斯说:“交易会货太少,一个星期就没货了,以后一个月怎么办?”有些商人说:“刺绣、漆器等都很好,想购买,但缺货,没有买到,很遗憾。”抽纱、雕刻、漆器、珠宝、首饰、各种画等都很好销,许多品种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情况。有些外宾因为没有买到自己需要的工艺品,或者对于订到的数量不满足,纷纷要求在交易会闭幕后继续与有关方面洽谈工艺品的供应。多次参加交易会、长期向法国介绍中国工艺品的法国勃兰比拉公司的彼得说,中国的工艺品花色品种多,许多工艺品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同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为法国人民所喜爱。

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的盛况和工艺美术品在广交会上引起外国商人抢购的现象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1972年11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致信国家计委、轻工部、农林部、商业部、外贸部,指出: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只要花色品种多了,而且质量又好,别的国家和台湾是竞争不过我们的。看来,计委、外贸部、轻工部、农林部、商业部还要抓这些东西的生产,加强收购才能增加出口。不只是出口,而且国内也需要,不会多的。望在适当时候开个会议来抓。要抓紧,不抓紧,等于不抓。如果抓得好,好处多得很。出口物资增加了,国内市场的需要,也能解决一些,特别是还可以吸收城市劳动力就业,增加公社、大队、小队和社员的收入。你们看,难道说这样不好吗?当然是好的。因为国家需要,人民也需要。1973年3月22日,李先念在听取对外贸易部汇报时说:“土特产品、手工业品、工艺美术品,千万不能挤掉”,“手工业品、工艺美术品,有它的特色,外国比不了。到现在,我还不了解手工业究竟恢复得如何?我赞成手工业再增加一点人,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嘛!说集体经济与国家经济没有多大关系,这是不对的,关系很大。一个戒指,加上宝石、绿松石,搞它个千把万件,就可以卖一、二亿美元。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我看了两个馆,大家都说是无价之宝,就是多卖钱嘛!把手工业挤掉是不对的。要相应地发展。我们有劳动力。手工业在出口方面,来一个大发展,大有可为”。

1972年12月13日,外贸部、轻工业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发展工艺美术生产问题的报告》,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规划。《报告》指出:全国现有工艺美术企业1500多个,专业职工25万人,副业队伍400多万人,已经成为发展工艺美术生产,提供外贸出口货源,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1972年,全国工艺美术产值预计可达113000多万元,比1971年增长32.68%;出口值预计为2亿多美元,比1971年增长43%。生产大幅度增长,品种、质量显著提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为丰富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扩大外贸出口,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当前工艺美术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适应国内市场和外贸出口日益增长的要求。大多数工艺美术产品没有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原材料供应比较困难。许多可以实行机械化的生产工序,仍未摆脱手工操作的落后状态。不少企业,厂房破旧拥挤,没有得到相应的改造。这些,都影响工艺美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上述情况,《报告》提出:(1)必须继续贯彻执行毛主席“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努力提高艺术水平和生产水平,变小批量生产为大批量生产。在题材上,除了反动的、黄色的、丑恶的以外,都可以生产,并积极组织出口。(2)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发挥专业工艺美术厂的骨干作用,又要以专业带副业,认真组织农村副业和城市街道的厂外加工。很多地区发展农村副业工艺品生产和组织厂外加工的经验证明,这样做,好处很多,可以不增加职工指标,不增加商品粮,不增加基本建设投资,既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发展工艺美术生产,增加出口,又可以吸收城市闲散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村社、队的集体收入和社员家庭收入。有些适宜于这样做的行业,如抽纱、竹、藤、棕、草、柳编织等等,更应该充分发挥副业队伍的作用。(3)必须根据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助为辅的原则,相应地解决工艺美术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设备和少量的基本建设投资问题。为加强工艺美术生产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报告》建议:要继续做好工艺美术企业和职工的归队工作。凡改产转向不适当而生产又有需要的工艺美术企业,应该尽可能地转回来,企业下放不当的应予收回;其他单位借用、调用的工艺美术行业的厂房、设备、资金等,应予归还。过去下放农村的老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一般应调回原单位工作,并且解决他们的城镇户口和粮食问题。要认真落实对老艺人、技术人员的政策。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在政治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对于老艺人和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可根据党的政策、技艺水平以及对国家的贡献大小,分别给以艺术称号,以资鼓励。要给他们以传授技艺、开展创作设计的便利条件,为他们安排好接班人,并允许他们带子女进厂,随父学艺。技艺高超的作者,应允许他们在工艺美术品上题名。《报告》还就原材料、生产设备、基本建设投资、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学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endprint

1973年4月21日,国务院批转了这个《报告》,在批语中说:“我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有独特民族风格,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发展工艺美术生产,不仅为丰富国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所必需,而且是扩大外贸出口,换取外汇,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大力增加生产。”“发展工艺美术生产,投资省,用料少,收效快,换汇率高,潜力很大,大有可为。”

工艺美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973年,全国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和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都有较大进步。在苏州从事工艺美术事业的许多老年女艺人,努力挖掘和发展传统产品。著名的苏州刺绣,经过老艺人的不断总结提高,传统技艺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她们创作了双面绣《小猫》,针法从疏到密,色彩由浅入深,使绣品获得了毛丝松顺、光泽柔软的艺术效果,继承和发扬了苏州刺绣的传统特色。过去一度在苏州失传的橄榄核雕,经过苏州工艺美术厂的一位女艺人的努力,又焕发出新的光彩。她利用小小的橄榄核雕刻人像、头像,甚至用一只橄榄核雕成一只载有十几个人的游船,结构精致,造型细腻,形象生动,获得各方面的好评。苏州工艺美术部门的各级领导和老艺人十分重视对青年工人的培养和教育,不少青年女工在老师傅的带动下,为继承和发展祖国的工艺美术事业奋发图强,刻苦学艺,进步很快。有参观者这样描述:在刺绣研究所、玉石雕刻厂、檀香扇厂的车间里,青年艺徒静静地坐在师傅们的身边,专心一意地绣着,刻着,磨着,画着,有人走到身边也不抬一下头。从师傅那里,青年女工学会了怎样把一根丝线用手指轻搓细捻,分成24股,学会了怎样用40多种色线绣一条金鱼的身躯。

在1973年春季广交会上,展出的工艺美术品品种之多,技艺之精湛,为历届交易会所少见。据粗略计算,在陈列的8000多件工艺品中,有3000多件是新款式、新画面。大连贝雕厂展出的“喜庆丰登”等三幅大型贝雕画,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老的艺术传统,吸引了不少观众。广东的牙雕29层“龙头挂灯牙球”、千人“龙船”等,造型新颖,做工精细,人物生动,是少有的艺术珍品。在玉雕、木雕、石雕、漆器、料器、景泰蓝、各种编织品和画类等方面,有许多也是第一次展出的珍品。

工艺美术对外交流活动也得到恢复和发展。1973年6月30日至7月5日,“现代日本传统工艺美术展览” 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共展出150多件陶瓷、染织、漆器、金属和竹木等工艺美术作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日友协名誉会长郭沫若、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对外友协副会长林林,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徐运北等参观了展览。通过中日两国工艺美术界的交流,可以看到,中日两国人民所创造的工艺美术品,在风格、技巧等各方面有不少共同之处,同时又有各自的民族特色。1973年,我国分别在冰岛、意大利等国举办了工艺品展览,在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上展出了轻工业品、纺织工业品和工艺品等展品2000多件,接待观众80多万人次。1974年,我国又分别在加拿大、日本、秘鲁、伊朗等国举办工艺美术展览。1975年4月,我国参加了在意大利举办的第39届国际工艺美术博览会,展出2000多件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

1973年,轻工业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出版大型画集《中国工艺美术》,收录了222件作品。这本画集收录的作品技艺精湛,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精致美观,丰富多彩,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精神风貌。不少现实题材的作品,歌颂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塑造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描绘出祖国的河山新貌,表现出我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世界人民的友谊;一些传统题材的作品,经过批判地继承和精心的艺术加工,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反对封建、反对压迫,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具有新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感染力。至于取材于花鸟、鱼虫、山水等自然景物的作品,以及为数众多的朴素无华、健康向上、适用而又经济美观的日用工艺品,同样富有新意,体现出我们社会主义时代文化艺术的特征,间接地反映了人民群众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1973年工艺美术产值达15.98亿元,比1972年的10亿元增长48.4%。其中出口换汇3.57亿美元,比1972年的2.15亿美元增长66%。1974年以后,工艺美术事业遇到曲折。江青集团污蔑工艺美术生产和出口“复辟倒退的东西很多”,“牛鬼蛇神出笼,群魔乱舞”,“起了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作用”。“工艺美术黑线回潮,前面有人抬轿子,后面有人撑腰”,原因是“一些党政负责同志也喜欢旧的东西,在旧道路上走惯了,保守势力很厉害”。面对这些无理指责,广大干部和群众坚决抵制。许多地区的同志说:“在中央没有新的正式文件之前,我们仍按国务院46号文件的精神办。”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積极搞好工艺美术生产和出口。李先念对群众的积极性给予热情的支持,严正指出:工艺美术品要增加出口。批林批孔以后,这也不能出口,那也不能出口,有的说是“回潮”,这是不行的,统统不作数,还是要根据总理的“三不”原则,搞好出口,换取外汇。尽管受到干扰,一些部门和行业有所下降,不过总体来看,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和销售工作还是得到较大发展。1976年,全国工艺美术产值为23.4亿元,比1972年的10亿元增长118%,平均每年递增21.5%;其中出口换汇达4.86亿美元,比1972年的2.15亿美元增长126%,平均每年递增22.6%。内销工艺品也从1972年的3亿元发展到1976年的6.5亿元。

20世纪70年代前期,随着社会秩序逐渐恢复,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机构开始正常运转,各项事业开始走上正轨。尽管仍不时受到政治运动的干扰,但由于以周恩来为首的国务院有一批比较务实的领导同志坚持工作,各级政府都吸收了一批“解放”出来的老干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广大群众对政治运动进行抵制,所以,从总体上看,国民经济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工艺美术的恢复和发展就是一个缩影。(编辑 黄艳)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第二研究部一处副处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艺美术品工艺品
新时期传统工艺美术品创新设计策略研究
艺术工艺品欣赏
工艺美术品在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发展措施分析
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发展及应对措施分析
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工艺品开发中的应用
华安玉工艺品雕刻
探究工艺美术品设计中计算机的运用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COLLECT 2018——当代工艺品国际艺术博览会
行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