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碧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0--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美观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多数女性为了更年轻和美丽,选择整形美容。但整形美容局部手术可产生疼痛,在术前需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镇痛,并确保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分析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整形美容局部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110例整形美容局部手术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有55例。复方利多卡组男4例,女51例;年龄19-57岁,平均(32.18±2.89)岁。其中,上睑提肌缩短术有30例,疤痕切除整复有8例,重睑成形术有7例,脸部肿块切除术7例,上睑黄瘤切除术3例。常规麻醉组男5例,女50例;年龄18-57岁,平均(32.54±2.81)岁。其中,上睑提肌缩短术有29例,疤痕切除整复有8例,重睑成形术有8例,脸部肿块切除术7例,上睑黄瘤切除术3例。
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常规麻醉组术前单纯给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复方利多卡组术前1小时给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抹面部,按照1.5-2.0g/10cm2的剂量标准,后用密封敷膜覆盖。术前清洗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并常规给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整形美容局部手术实施效果;术后5小时、术后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
显效:术中无疼痛,手术顺利进行,美容效果好;有效:术中轻度疼痛,但手术基本可正常完成,美容效果较好;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整形美容局部手术实施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1]。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作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对比,结果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整形美容局部手术实施效果相比较
复方利多卡组整形美容局部手术实施效果高于常规麻醉组,P<0.05。其中,常规麻醉组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6.36%;复方利多卡组显效33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6%。
2.2 两组术后5小时、术后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相比较
复方利多卡组术后5小时、术后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4.13±0.77分、3.12±0.57分、2.61±0.13分低于常规麻醉组6.52±1.77分、4.55±1.57分和4.01±2.01分,P<0.05。
3 讨论
目前,整形美容局部手术已经成为多数爱美人士的选择,人们在进行整形美容局部手术时倾向于舒适性、安全性和无痛,因此在整形美容局部手术中需注意采取合适的镇痛方法,以减轻患者疼痛感,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整形美容局部手术通常采用麻醉药物局部注射,但患者仍可感到疼痛,且局麻药物过多容易引发组织水肿等不良反应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需寻求更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式[2]。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为复方制剂,以丙胺卡因和利多卡因为主要成分,均为麻醉药,可对神经传导以及神经冲动情况下所形成的离子流进行抑制,维持神经细胞膜平稳。其中,利多卡因起效快且穿透性强,而丙胺卡因起效慢但药效维持时间长,两者联合可发挥互补作用,提高麻醉效果。另外,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手术区域均匀涂抹,并用密封腹膜覆盖,可促使药物更快深入皮下层以及皮层,积聚在皮层神经末梢以及痛觉感受器官周围,发挥皮层麻醉作用。另外,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经皮肤进入体内,和静脉注射比较,其毒性更低,释放作用更强,使用更方便,患者依从性跟高,安全性更高[3-4]。
本研究中,常规麻醉组术前单纯给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复方利多卡组术前1小时给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抹面部,术前清洗并常规给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结果显示,复方利多卡组整形美容局部手术实施效果高于常规麻醉组,P<0.05;复方利多卡组术后5小时、术后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
综上所述,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整形美容局部手术中的运用价值高,可有效緩解患者术后疼痛,提升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盛国荣,严霞,刘海琴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激素依赖性皮炎Th17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6,35(12):1312-1316.
钟诚,汪丽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超前镇痛在低压无针注射器瘢痕内注射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2):190-192.
赵庆阳,赵晓峥,邵巍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眼部整形美容手术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7,7(6):14-16.
王丹凤,关金凤.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减轻老年患者留置针穿刺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2):141-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