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

2017-10-26 15:32王媛刘晓雪吕晓璐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0期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

王媛+刘晓雪+吕晓璐

摘要:建构主义关注知识和学习的本质,注重学生知识的内化,强调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建构主义视角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重视案例式教学、“互联网+”教学技术革新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创新形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案例式教学;“互联网+”;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0-0110-02

一、建构主义视角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近几十年来,将学生视为被动知识接受者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由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盛行。“以学生为中心”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1951年首先提出。建构主义关键词是“知识”与“建构”,从“知识”构建入手,再延伸到讨论学习者和学习过程。人本主义的关键词是“人”及“学习”,从学习者和学习过程入手,重视教学过程而不是内容,重视教学方法而不是结果。虽然两者理论侧重点不同,却殊途同归。

1.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关注知识和学习的本质。知识不能独立于认知实体即学习者而存在,它是认识主体在现实中添加的对世界的感知,并随认识主体的不断探究和时代的进步而扩充和迭代更新。认识主体的学习行为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经由他人的帮助和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构建的过程。学习共同体中应该建立多向多维度的沟通和协作。(1)学习气氛应和平、自由而不是紧张束缚,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着重从仪式、空间角度强化教师的权威地位和学生的服从身份,教学过程中权力的极大差距为学生自由思考戴上了枷锁,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2)教学互动应是双向的,教师应引导课堂走向,宜洞察、激发并聆听学生的声音。(3)给予学生之间互助合作交流的空间,以便知识得以在互相争辩、讨论与合作中共享和构建。

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本身是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的过程,这正契合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构建出来的解释体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可避免也极有必要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相联系,并将抽象的知识融合于实际情境中。总而言之,教育过程目标的实现必然落脚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创造,这一方面受教师传授什么知识的影响,更取决于学生能否将知识和技能内化,这也奠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评价体系的核心点。

3.建构主义盛行以来,各种以此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层出不穷,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提供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以“支架式”教学为例,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起辅助作用,主要工作是为学生搭建起合理的学习支架,而关键在于学生通过支架自主独立学习和发现问题。正如布鲁纳提到的动机原则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要远远比外在动机更能激发学习热情。学生是信息加工和意义构建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扮演促进者的角色[1]。

二、建构主义视角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案例教学与情境学习。知识的学习应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不仅要通过间接的理论介绍和讲解去认识问题,还要到实际环境中去感受和领悟问题。只有在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才能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间隔,文本知识的更新速度常常滞后于现实问题和需求的变化速度。于是,课堂内即时的案例更新,以及与课堂外社会真实情境的实践结合,“模拟”与“真实”情境间的不断转换,对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吸收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现在各个专业领域都非常强调实训教学,本意即是如此。教师教学前进行背景知识搜集,教学中引入大量社会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后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都利于学生对理论和概念的深入理解。

因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取专业资料和社会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得以强化,使得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并没有成为教师教学管理的阻碍,反而是改革教学方法的机遇,也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技术上的可能。然而,其挑战在于,繁杂、琐碎甚至错误的资料和信息常常充斥在各种渠道中,学生缺乏辨别能力,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低下。因而,教师应进行初步的筛选,提供更多符合课程需求的优质原始资料,并教授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利用研讨、辩论、实践等方式建构知识。

2.“互联网+”教学技术的革新。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正在改变和提升传统教学技术。建构主义所强调的与他人协商、交流、合作学习与网络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特征不谋而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教育的广泛应用使得建构主义显示出更为强大的影响力度[2]。

翻转课堂就是近几年来兴起的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独特性在于对学习过程的颠覆,师生角色和教学过程的“翻转”。教师向协助配合学生的角色转换,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获取者。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课程来学习教师本应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课堂的主要功能则变为为学生答疑解惑,提升了师生之间的相互性,知识的共享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具有简短性、针对性、可反复回放、重难点明确等特点,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课堂得以实现时空上的延伸,充分调动起学生在课下的积极性,提高了课上的知识学习效率。当然,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也带来了其他方面的挑战。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传统教育形式下,中国家长对教育成果抱有很高的期待,翻转课堂的实施很容易引来较大的争议。此外,在教师与学生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双方的适应度、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的资源和技术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课程设计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等,也成为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克服的困难。

3.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3]。小组合作學习是“协作”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种让学生分组进行沟通协作的学习方式,它强调了教师指导下学生组合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在学生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

小组合作的优势体现在当小组内部成员在教学过程中以合作的精神通过辩论来集思广益和明晰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时,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于独自学习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从被动的听课和记笔记到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性学习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大胆展示自我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利于学生在相互竞争中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具体实施中的风险在于任务承担不均衡、搭便车、评价难度大、人际关系冲突等。为了扬长避短,教学实施者应规范小组设计,明确组员职责,合理分配任务,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过程管理。

三、结语

当前高校的改革关键点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理论是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改变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共同努力的成果,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建议。

参考文献:

[1]赵富春.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校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10,(01):88-90.

[2]邱阳,杨云涛.建构主义视角下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探索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5):56-60.

[3]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案例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紧扣案例特点,开展有效教学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兽医临床诊断学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体会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