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臣
摘要:“送教下乡”是我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项惠农工程和惠民工程。通过全日制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增强其致富技能。然而,在开展“送教下乡”的过程中,因多种原因,导致了学生到课率不高,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果难有保证。透过以上问题,查原因、找症结,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方法,达到了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都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提高;“送教下乡”;到课率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0-0100-02
2009年,河北省农广校开展了涉农专业“送教下乡”教学试点,定州农广校作为示范校之一,在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成果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的到课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农民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根据其生产、生活、求知的需求搞好教学安排,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提高在职农民学生的到课率,既不能照搬照抄大学固有的一套教学模式,又不能像短期培训班一样,为推广某项技术“打一枪换个地方”,应根据农民的需求,采用农民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本校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教学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下造成学生面授到课率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一、学生到课率低的原因分析
涉农专业“送教下乡”招收对象为18—45周岁,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有志在农村创业的社会青年。注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成家立业的农民,他们身兼数职,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又要照顾家人,还要按照送教下乡“2+3”(两天理论学习,三天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参加学习。在每周两天的面授当中,难免有学生缺课的现象,有时学生到课率还不到80%,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造成学生面授到课率低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1.学生自身原因。首先,少数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为拿文凭而来,为享助学金而来。其次,务工费比较高。最近几年,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农村扩散,加之农村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和农村社会对钟点工的需求量大增,使好多农民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少数学生禁不住诱惑就去打工。再次,产学矛盾比较大。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而注册的学生90%左右的是农村妇女,她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照顾孩子和老人,又要上课,压力比较大,难免会出现旷课的现象。
2.授课教师业务素质较低。首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面授质量不高或备课不充分,讲课照本宣科、重点不突出,缺少台上台下的沟通和探讨,等等问题,这势必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到课率的下降。其次,教师对作业要求不严。教师在讲完课后,基本上都要留作业或写实践报告,但等到收作业时只收来上课学生的作业,缺少了对缺课学生的一个关键制约环节。再次,在平时成绩管理上不能一把尺度,存在照顾情面的现象,从而使得学生觉得少到课也没有关系。
3.课程设置欠灵活。现行的专业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从学生反映的情况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所开设的课程不太满意,想学的课程不开,虽然教学班所在村具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偏小,大多数耕地还是以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而现开专业又界限分明,如果选修蔬菜方面内容的课程,就不能开设如农作物生产技术等其他方面的涉农课程。不想学的基础课程按教学计划又不得不开,如数学、英语等课程,学生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基本上用不到,大多数没有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到课率的对策及措施
提高学生的面授到课率,应从造成到课率低的原因入手。但是,并非所有的原因是靠我们目前的条件就能够改变的,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好教学点,合理设置专业。搞好“送教下乡”全日制教育,选好教学点非常关键。在选择教学点上要坚持五个原则:(1)交通要便利。(2)村两委班子要过硬。村两委班子团结,工作出色,才是正常开展教学的重要保障。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要担任教学班的班主任,对学员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学生的到课率。(3)要有农业特色产业。根据教学点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合理设置学习专业。(4)完善的教学条件。有固定的教室和完善的教学设施,才能做到不搬家、不流动,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5)村民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要高。
2.选好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实行双班主任跟班制度。班主任是学校的“窗口”,也是联接学校与学生的纽带。首先,在班主任选配上,应把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耐心、协调能力好、工作扎实的教师聘为班主任。班主任作为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时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听课的重要性,让他们从内心产生一种听课的动力;其次,选聘教学点负责人或村支部书记作为第二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出勤和日常管理,保证学生的到课率。
3.选聘优秀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授课教师的水平、授课艺术和责任心,决定着到课学生的收获大小,因此选聘教师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因地制宜的选拔授课教师。在农业系统内选聘一些懂技术、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效果好的农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2)重职称,重能力。在选聘授课教师时,优先考虑那些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到全面权衡、优中选优,同时还要兼顾那些具有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初职人员。
4.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授课手段也应当与时俱进,教师应不断创新其授课模式。(1)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在面授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3)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要高,理论联系实际既贴切又具有可操作性,课堂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实习基地现场教学,实地操作,既生动活泼又引人入胜。
5.加强学籍管理,严把考核关,实行淘汰制度。学籍管理对于整顿学生学风、建立正常教学秩序、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面授到课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执行淘汰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我们根据省校下發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制定了《定州农广校中专学籍管理制度》、《定州农广校学生守则》、《定州农广校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等18项教学管理制度,对在学习期间,不按时参加面授辅导,有事不请假,连续三次旷课的学生,停发当月的助学金,累计五次不上课者,取消其学习资格,按自动退学处理。学生上课、考试、社会实践活动都要进行考勤,凡连续三科无故不参加辅导和考试者,按自动退学论处,取消其学籍。两年来,根据这些制度我校对无故缺课的13名学生依照规定程序给予了“自动退学”的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其他学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6.改进工作方法,经常深入授课一线。为促进教学工作地顺利开展,农广校领导要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听课,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经常性的听课制度,不仅是学校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到课率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提高学生面授到课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农民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提高授课艺术水平,尽快适应教育改革与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增强责任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狠抓落实,才能提高学生的面授到课率,从而全面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水平,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实用人才,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祥超.浅议“送教下乡”教学中农民学员学习兴趣的调动[J].成功(教育),2013,(09):1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