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

2017-10-26 21:52吕岩威刘洋
当代经济管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发展发展路径

吕岩威 刘洋

摘 要 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纵向一体化、工商资本引领、龙头企业引领以及现代电商平台,进而总结出纵向一体化对应产业渗透和产业间产业重组的融合方式,龙头企业引领以及现代电商平台对应产业渗透的融合方式,工商资本引领对应产业交叉的融合方式,并针对不同的路径选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业融合发展; 农村发展; 一二三产业;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69.2;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10-0038-06

一、引 言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平稳增长,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还不牢固[1]:从农业的经营模式看,我国长期粗放式经营,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方式来增加收益,提高粮食产量,既浪费农业资源,又使得农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从农民收入看,在家庭经营受成本抬升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下,农民收益十分有限,从而使农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局面面临极大的挑战;从资源环境看,农产品产地环境受到污染、耕地资源逐渐减少、水资源日益短缺等农业资源环境问题,不仅降低土地生产能力、抬升生产成本,而且威胁农业生态系统的安全、威胁农业的根本。在这种背景下,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进农业,并首次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若要实现农民增收,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由此可见,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

二、 文献综述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本质上属于产业融合。所谓产业融合,是指基于制度创新或技术创新形成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和产业发展一体化的现象。对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而言,产业融合指的是以农业为基础,通过要素集聚、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扩散、产业联结以及体制创新等,将不同产业的资源进行集约化配置,从而使农产品生产行业、加工行业与餐饮、销售、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进行有机结合,使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农业产业链得到延长、产业范围得到扩大,农民也因此享受到更多的利益。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依托,產业渗透、产业交叉以及产业重组是融合方式,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进入农业的工商资本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依赖的新型经营主体,延长农业产业链、扩大产业范围、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想起源于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1994)提出的“六次产业化”概念,他认为农业的六次产业指的是农村一二三各产业之和,即1+2+3=6,其含义是农业不仅指农畜产品生产,还应该包括与其相关联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后来今村奈良臣对这一提法进行了修改,认为农业的六次产业应该是农村一二三各产业之积,即1×2×3=6。其含义是若农村产业链条中有一个产业的产值为零,那么六次产业带来的总体效益为零。农业的六次产业内涵的转变,意在告诫人们,只有以农业为基础,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

随着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在国内的传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姜长云(2015)通过研究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得出了我国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互动与日本推动“六次产业化”的区别与联系,对当前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赵海(2015)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来源是日本农业的“六次产业化”,同时比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更加丰富[3]。芦千文(2017)在梳理交易费用、契约选择、合作互惠、集体行动等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运行机理[4]。李俊岭(2009)提出产业融合在农业中有以下四种表现方式:农业产业内部子产业之间的融合、农业与外部产业的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向农业渗透融合以及新兴产业的替代融合[5]。芦千文、姜长云(2016)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融合类型主要有农业产业链延伸、三次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农业农村功能拓展、种养业重组主导的循环经济等[6]。梁立华(2016)提出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要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积极创新农业流通方式,完善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7]。姜长云(2016)提出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要拓宽视野,一是要明确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的方向;二是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农民;三是要拓宽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的思路[8]。苏毅清等(2016)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遵循产业融合的基本规律,先巩固农业基础,再实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9]。

不难发现,上述研究大多集中在内涵特征和对策分析等方面,对发展路径探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并选择各路径所对应的融合方式,最后针对不同的路径选择提出政策建议。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纵向一体化、工商资本引领、龙头企业引领、现代电商平台。

(一)纵向一体化

近年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普及,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配置以及使用成为可能,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外部交易费用,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发展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所谓纵向一体化指的是在企业内部,通过控制股权、协商合作等一系列方式,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至农业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等,向下游延伸至农产品深加工、市场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并以此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由此可见,纵向一体化有利于农业和其他产业资源、技术、信息的整合,从而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创新已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主要手段,通过纵向一体化对各种资源、技术、信息进行整合,还可以大大缩短技术开发时间, 使企业从时间上获得优势[10]。endprint

案例: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鸡生产加工出口企业之一,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2012年,凤祥股份有限公司着重发展“育种—养殖—屠宰—加工—营销”绿色农业产业链,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条集饲料加工、种禽繁育、鸡苗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分割、熟加工、海内外销售为一体全产业链的现代化肉鸡产业巨龙。目前,凤祥股份有限公司建起了“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大型现代化肉鸡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凤祥集团实行纵向一体化路径扩大了企业规模,提升了市场影响力。同时使得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以成本价供应,这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因为涉足领域广、经营产品多,在市场失灵时,该路径也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但是纵向一体化发展往往需要进行跨行业大规模并购,这对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1],同时也降低了企业进行变革的意愿,容易引起管理模式和技术的固化,降低企业应对外在环境变化的灵活性。因此,即便是对凤祥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说,纵向一体化发展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

(二)工商资本引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现阶段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作为基础产业,农业还具有休闲、创意、体验等多种功能,通过整体包装可以获取更高的附加价值,这些因素都吸引着工商资本竞相进入农业。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可通过为农户提供机械设备进行规模化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或者为农业提供专业人才,将科学技术引进农业,或者带领农户积极开发当地农业的休闲旅游资源,丰富农业多样性[12]。

案例:金铭恒源(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起初主要从事矿业、能源等领域内的大型项目投资,后来公司看好汤原县适宜种植水稻的生态环境,在2013年,金铭公司与汤原县五个村签订了3.04万亩的土地流转合同,投资过亿兴建全省规模最大的有机稻米产业园,业务范围覆盖有机稻米的生产及加工、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金铭公司将工业化理念引入农业,雇佣当地经验丰富的农民按照水稻品种、水稻种植、操作流程、收获、整地、品牌“六统一”标准进行生产,农田变成了类似工业流水线的生产车间。同时建立了四本档案,包括:種植档案、成本档案、诚信档案、综合档案,通过全过程精细记录,可以追溯产品来源、进行诚信监督,同时可以对农民进行绩效考核。在分配机制上,金铭公司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民享受到工商资本进入所带来的收益,这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的积极性。工商资本引领虽然带来了金铭公司和汤原县的双赢,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规模扩大带来的边际效益递减是实力强大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必须正视的问题,金铭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会面临边际成本快速增长、竞争力明显下降的问题。而且金铭公司大面积租赁当地农民土地,对农民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另外,金铭公司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农民相对处于弱势地位,若出现公司“毁约”“跑路”等问题,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龙头企业引领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龙头企业为骨干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2010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提出,要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目前为止,政府针对龙头企业出台了一系列如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并在基地建设、设备引进和产品外销等方面给予扶持。至此,龙头企业已成为我国新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繁荣农村经济的关键要素。农业龙头企业科技水平高、加工能力强、销售渠道多,其借助自身较强的整合能力,带领着农户,将产业链向农业生产端延伸,形成“龙头企业 + 农户”“龙头企业 + 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多经营主体共存共赢的典型路径[13]。

案例:鲁花集团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其花生种植基地不仅遍及山东全省还分布在河南、安徽、陕西等周边省份,在粮食产业集群中已成为支柱企业。鲁花集团作为龙头企业通过生产基地带动种粮农户进行粮食生产,将粮食的生产、加工、销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处于核心地位的鲁花集团带动农户和粮食关联产业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农户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农户通过与鲁花集团建立契约或产权联系,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较为稳定的供求关系有效地减少了各种事前交易成本,如信息成本、运输成本、垄断定价的损失成本以及专用性投资不足造成的损失等。同样对于鲁花集团而言,选择龙头企业引领路径也可以减少其在市场中的交易费用,比如市场搜寻费用、质量监督费用以及产品质量和数量不确定所造成的各种事后损失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鲁花集团和农户之间存在利益诉求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力量不对等等问题,可能会诱导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另外,农业经营活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但我国目前缺乏风险基金保障制度,难以有效防范市场风险。

(四)现代电商平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传统工业和城市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使得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成为工业发展和城市进步的“牺牲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地区经济活力明显下降,因此发展淘宝村是繁荣农村经济的有利举措。近年来,互联网普及率显著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日益改善,在未来的10~20年,我国农产品网购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使得各大电商相继进军农村电商领域。现代电商平台指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现代物流体系在网上进行产品销售,将农业生产与城镇居民消费直接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现代新型业态。该路径通过构建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现代电商平台带来的利益。由于技术门槛较低、运营成本低廉,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电商发展的政策引导,现代电商平台应用的越来越广泛[14]。endprint

案例:该路径的典型代表是淘宝村,它通过淘宝、天猫等网上交易平台,将农产品在网络上销售出去,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纵观淘宝村的发展历程,有创新精神的电商带头人在淘宝村这一新兴产物的形成中发挥着关键的带头作用。淘宝村依托农村地区的“熟人社会”传统,存在扩散效应,電子商务迅速普及,最终形成了具有规模经济的淘宝村,并由此衍生出众多网络产业集群,在商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上相互协调,大大提高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淘宝村通过直接交易的方式,省去一系列中间环节,不仅可以保证农产品的原质原量,还提高了农民的议价能力。由于农村是现代电商平台的融合基点,使得农业流出到工商业的就业岗位和附加值内部化,从而留住加工流通、休闲观光以及消费环节的部分收益。但该路径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的背景下,现代电商平台缺少了发展的基础。另外,淘宝村还面临着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尤其是同质化竞争,会引发价格战,降低产品利润,面对这一难题,淘宝村的商家应该如何协调发展,成为今后需要破解的难题。

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融合方式选择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找寻到合适的路径以及适合每条路径的融合方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渗透、交叉和重组为融合方式[15],每条路径都有着其对应的融合方式。

(一)产业渗透

产业渗透有两种方式,分别为顺向渗透和逆向渗透。顺向渗透是指立足农业,向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销售、餐饮以及农产品物流等农村服务业延伸。比如兴建农产品产地加工业、建立农产品直销店以及直接形成链接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消费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逆向渗透是指依托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建立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高产的农产品原料基地,为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提供数量稳定、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原料保障。产业渗透往往发生在产业之间的交界处,比如第三产业中的互联网技术向第一产业渗透形成的淘宝村,故而现代电商平台路径对应产业渗透的融合方式;产业渗透有助于延伸产业链,因此,在企业内部延伸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路径和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以延伸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引领路径均对应产业渗透的融合方式。

(二)产业交叉

产业交叉通过增加原有产业新功能,完善产业的内部结构,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融合型的新产业体系。产业交叉的融合方式本质上是市场的一种引导,近年来我国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不断多元化,促使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间的交叉不断深化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比如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即是农村地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交叉的表现,这已成为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这种产业交叉形式大部分是在工商资本对乡村进行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工商资本引领对应产业交叉的融合方式。

(三)产业重组

产业重组是指在一二三产业内部或者一二三产业之间发生集中、大规模的资产重组活动。产业重组往往发生在同一类产业内部的子产业之间或者具有密切联系的不同类产业之间。在一个产业内部或者联系密切的产业之间,由于独立的企业、部门之间生产的产品和经营的方式有着较强的相似性或互补性,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往往通过兼并、重组以及组建战略联盟等形式重构在一起。其中,在一个产业内部的重组不属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也就没有产业融合路径与其对应,因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至少要有一二三产业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到场”且交叉重组。而联系密切的产业间的重组则属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由于通过产业间的交叉重组可以实现纵向一体化,使产业间深入融合,因此,纵向一体化路径不仅对应产业渗透的融合方式,也对应产业间产业重组的融合方式[16]。

五、推动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纵向一体化对应产业渗透和产业间产业重组的融合模式,龙头企业引领以及现代电商平台对应产业渗透的融合方式,工商资本引领对应产业交叉的融合方式,下面本研究针对以上四种路径分别提出政策建议。

(一)纵向一体化路径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产品的标准化建设

纵向一体化的运作要求企业生产的硬件或软件产品具有标准化和品种规格系列化的特点,这样会使产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按照不同的技术关系组合到各种相关产品上,以便实现批量生产,降低研制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标准化是选择纵向一体化路径的前提[17]。

2.加强法制建设

纵向一体化使企业之间的依存度进一步提高,一旦发生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交货不及时等问题,企业就会遭受很大的损失。我国近年来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还有很多,使得企业间合同执行成本增加,生产协作的经济性被抵消。因此加强法制建设是促进纵向一体化运作的重要保证。

3.加快市场环境建设

良好的市场环境必须要有健全的市场体系,完善的中介服务系统,市场统一开放,竞争充分有序,从而保证每个企业顺利调整生产结构,充分发挥企业核心职能,在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由此可见,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实施纵向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内外共同努力。

(二)工商资本引领路径发展的政策建议

1.夯实基础,加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基础。许多农业项目投资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不仅企业受益,农村环境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会得到提高。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农业公共基础设施投入,降低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额外成本。

2.互惠互利,处理好工商资本与广大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endprint

要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订立合同条款,保障土地流转的合法与合理性,要积极探索设置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基金,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农民土地流转的权益。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当地农业经营者投身产业融合的能力,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比如可以通過实行保底价收购、股份分红、二次利润返还等方式,建立工商资本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二者的共赢。

3.加强引导,避免工商资本对农民产生挤出效应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要带动农民改变农业发展方式,繁荣农村经济,而非代替农民,要避免对农民产生挤出效应。政府要坚持资本、技术、农民三位一体的发展原则,合理引导、利用工商资本,使其主要向产前的农业技术传播、推广以及产后的农产品流通、农业新产品研发等农户能力不足的农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投资,而农户则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环节,这样才能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龙头企业引领路径发展的政策建议

1.支持龙头企业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将其发展的重点引导到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上,通过土地流转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农村经济。龙头企业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注重产业链的建设和供应链的管理。要鼓励龙头企业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销售网络。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创新发展订单农业

我国政府要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确定合理的收购价格,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要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农户参与农业保险。要鼓励农产品进行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体系,设立营销基金,打造联合品牌,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建立风险基金保障制度,从而防范和降低经营风险。

风险基金的提取既可以由龙头企业单独承担,也可以是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共同行为,可以从收购农产品与加工农产品的增值中按比例定额提取,也可以由龙头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提取的比例应考虑到农户的承担能力、企业经营状况、市场环境以及政府政策。风险基金主要用于以丰补歉和价格保护,风险基金保障制度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对双方的冲击,进而稳定双方的契约关系。

(四)现代电商平台路径发展的政策建议

1.完善农村电商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在交通网络覆盖程度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都比城市地区滞后,这不利于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物流服务为支撑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在计划实行现代电商平台的地区首先要将基础配套体系建立起来,基础配套体系不仅包括物流配送服务,还包括征信数据、金融贷款等。

2.采用产品差异化战略

产品差异化战略旨在解决农村消费市场产品同质化问题,要通过加强农村电商企业在产品上的原创设计能力,引导企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另外,农村电商主要销售农产品,可以通过在不同地区销售差异化的产品、反季销售等方式实行差异化战略,从而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

3.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

市场信息是电商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主要依据,市场信息包括市场规模信息、竞争对手信息、消费者需求信息以及产品的技术信息,发展现代电商平台就要建立一个信息互动平台,电商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构建自己的数据分析库,对消费者的偏好、行为进行收集和分析,并且可以收集到竞争对手在产品创新方面的信息,从而打破以往农村地区信息不通畅的不良状态。

[参考文献]

[1] 刘明国. 务实求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 农业工程技术,2015(20):20-23.

[2] 姜长云. 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3):5-10.

[3] 赵海. 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 农村经营管理,2015(7):26-29.

[4] 芦千文.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机理和理论阐释:例证皖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24-29.

[5] 李俊岭. 我国多功能农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的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9(3):4-7.

[6] 芦千文,姜长云.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对湖北省宜昌市的调查[J]. 江淮论坛,2016(1):12-16.

[7] 梁立华. 农村地区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及实施策略[J]. 改革与战略,2016(8):74-77.

[8] 姜长云. 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要拓宽视野[J]. 中国发展观察,2016(2):42-43.

[9] 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中国软科学,2016(8):17-28.

[10] 王爱群,夏英.合同关系与农业垂直一体化应用比较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6(7):38-41.

[11] 张义博. 农业现代化视野的产业融合互动及其路径找寻[J]. 改革,2015(2):98-107.

[12] 涂圣伟. 工商资本下乡的适宜领域及其困境摆脱[J]. 改革,2014(9):73-82.

[13] 蔡荣. 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的契约选择及决策权配置研究——来自山东省苹果行业的实证[J]. 软科学,2013(2):32-35.endprint

[14] 于爽. “農村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探讨[J]. 商业经济研究,2017(5):61-63.

[15] 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

[16] 梁立华. 农村地区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及实施策略[J]. 改革与战略,2016(8):74-77.

[17] 申俊喜,刘志彪. 新经济时代的价值链管理模式:虚拟垂直一体化[J]. 南京社会科学,2002(11):1-6.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conv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realizing the new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licy of supporting agriculture and benefiting agricul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conv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including vertical integratio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apital's driving, leading enterprises' driving and modern E-commerce platform, and then sums up the industry penetration mode corresponded by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leading enterprises' driving and modern E-commerce platform, and the industrial crossing mode correspond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apital's driving,the inter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mode corresponded by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for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h.

Key words: 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development; rural development;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ment path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发展发展路径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热理性分析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