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华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拨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很多项目都要求落实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并且往往规定地方不配套就不能立项。作为下级政府和部门,为了得到项目,就承诺配套,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配套资金大部分不能到位,从而形成项目实际实施结果缩水,以弥补地方配套资金不足的部分。
(二)未按计划实施筹资投劳。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规定》,将农民自筹投劳作为土地治理项目立项的硬性条件之一,且规定部分地区对于筹资投劳的自筹资金达到中央财政资金的60%以上,给予优先扶持。而这一规定与农村现实不符,目前農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现只留下了老弱病残及留守儿童,没有劳力投入,筹资折劳的方式又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也不配合。为了能够完成项目要求,也就出现了虚报项目实施结果,以填补筹资投劳空缺的问题。
(三)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不够。一些县每年农业专项资金虽然数额不少,但是“僧多粥少”,需要用到资金的乡、镇、村较多,在资金分配的过程中,“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严重,导致每个乡、镇、每个村,每个项目都要分到资金,致使资金使用太过分散,对每个项目来说都是“杯水车薪”,不能发挥资金整体合力。
(四)重复申报项目骗取财政补助资金。审计调查发现,存在个别供水项目在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资金的同时,还申报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或者农村饮水项目,从而同时获取不同部门的补助资金。
(五)项目建设、验收、检查等环节流于形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自上世纪80年代末实施以来,尽管在项目的立项、建设、验收、检查,还是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等均有一系列的体系和监督,然而在实际审计中发现,体系虽然完备,但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尽管项目库、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等各类文件资料齐全,但存在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验收报告、项目建设实际三者不一致情况;项目主管单位在项目验收时存在走过场,未能严格按相关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的现象。
(六)项目建设不规范。在审计工作中发现,尽管项目实施方案中,项目实施单位均提及工程应公开招投标、应进行工程监理等,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往往以工程量较小或者企业管理不完备等理由,不进行公开招投标,工程项目缺乏监理,对项目建设质量无法进行监督;更有甚者,部分项目实施单位虚报工程资金,以旧充新,以补偿发票税金的方式来获得超出实付工程款的发票。
二、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建议
一是逐步取消农民筹资投劳政策和规定。应按照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相关要求,在进一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提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允许各级地方政府和村级集体组织采取其他筹资方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相关主管部门应将监督考核的重点放在财政资金是否被挤占挪用和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确保项目真正惠及于民。
二是整合涉农惠农资金。在确保资金来源和不改变资金投向的前提下,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国土、水利、环保、交通等相关项目专项资金,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实现资金的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共同考核的新机制,有效解决项目工程重复建设、多头申报、资金分散等问题。
三是增强配套资金到位率。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在下达项目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当地财力情况,适当降低配套资金比例。地方政府应努力调整支出结构,适当加大地方财力对项目配套资金的投入,增强项目实施后劲,努力达到项目预期效果。
四是强化项目工程管理和监管体制。要建立全面的质量监控体系,严格落实项目工程管理责任制,单位领导和技术负责人要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监管到位、奖罚分明。认真执行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对施工环节的监管。要严把材料的进场检验关,严把作业指导关,严把施工工序关,监理人员要认真做好过程控制,上道工序未验收合格,严把项目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