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涛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主体对含有重大错误的经济责任主体的履职情况表达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从构成内容来看,它包括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从可控程度来看,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发生审计风险会影响领导用人决策,纵容违法犯罪,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影响审计机关的信誉和形象。因此,加强审计风险的防范对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划定经济责任审计时间和内容
由于领导干部在某一岗位上的任期长短各异,对任期较长的不可能或没必要做出全部任期的审计,一般以审计三年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为宜,即从实施审计的这一年份倒推三年。在审计三年任期中,一旦发现有重大疑点问题,可以无限追溯。
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所负的经济责任是一个很大范畴,包括对区域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任期内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但审计所覆盖的经济责任是有限指标责任。因为法律授权及审计手段有限,超出法律就是越权。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二是各专项资金、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三是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四是任期内重大投资项目的效益追踪;五是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六是个人在经济方面遵纪守法情况。
二、严格依法履行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审计质量的保证,程序的违法会导致审计成果的无效。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特殊的审计事项,应特别注意六个环节:一是审计立项必须有受托依据,即有组织部门的委托,审计部门才能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是审计的前提条件。二是做好审前调查,了解掌握被审计评价对象所在单位及与其有密切经济往来关系的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大致情况,做好审计风险预测,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周密的审计方案。三是应在法定时限下发审计通知书,除下发到接受审计的单位以外,要注意抄送接受审计的本人。四是实行“双向承诺制度”,即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对提供的会计资料等作出真实、完整的承诺;审计机关作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承诺。五是审计实施阶段,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查阅资料、调看文件、座谈质询、调查取证等,详细做好记录,留好审计底稿。如果发现案件线索,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按规定程序进行移送。六是审计报告要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允许提出异议。对所提意见认真研究后提交复核把关,最后出具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评价指标过于财务化、短期化,没有形成层次和体系,地区、部门存在差异。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上,可区分为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划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基本评价指标,由审计署、中纪委、监察部、人社部共同研究制定,各地区、各部门共同遵守。第二个层次为补充指标,由地方审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共同制定,考虑照顾审计对象的地区、部门差异。第三个层次为附加指标,由审计机关根据具体审计对象的情况和审计对象上级部门的意见确定,考虑照顾审计对象的个性特征。每个层次可以设置财务效率类指标、经济发展类指标、自然资源资产类指标,以及与经济责任相关的其他指标。
审计机关不得超越权限、超越范围、超越标准进行评价,应遵循六条原则:第一,实事求是的原则。审计人员既不能带有任何个人感情和偏见,又不能看“眼色”行事,投领导所“好”。第二,一分为二的原则,成绩说足,问题说透。第三,有限性原则。做到“四不评”:法律授权之外的不评,审计未覆盖到的不评,证据不足的不评,定性依据不明确的不评。第四,一致性原则。评价应与审计报告、意见书一致,适用法律法规准确无误。第五,客观性原则。审计评价中应区分主观与客观、主管与分管、直接与间接、上级与本级、前任与现任、集体与个人等多种责任。对一时难以定论的问题可如实披露。第六,成果利用的有限性原则。审计成果是干部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而绝非惟一决定性依据。在审计成果利用上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审计部门过分片面强调审计成果的作用;二是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成果看作无足轻重或置之不理。
四、严格界定责任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既是财务审计与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的结合,又是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与选拔领导干部的依据,无论是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还是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都应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一要准确认定违法违纪事实,既要以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为根据,又要以直接影响履行经济责任的权利和义务的错误危害程度为判断是非、划分责任界限的分水岭。二要准确认定经济责任的性质,合理运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处理条款,正确处理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当地方规定与国家法规相矛盾时,應慎重选择。三要严格界定责任归属,包括现任领导责任与前任领导责任的界定,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的界定,集体决策责任与个人决策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审计风险,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五、靠制度打造过硬的审计队伍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培训,引进交流人才等措施,使审计人员掌握现代审计手段,优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重视加强审计队伍的廉政建设,严肃审计纪律,坚决杜绝人情审计、权钱交易,做到秉公执法,廉洁从审。建立审计执法责任制和过失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主体,用制度来明确审计人员、审计组、审计机关的权利和责任。由审计人员向审计组、审计组向审计机关分别做出审计质量责任承诺,使审计的各个阶段和各级人员都能各负其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提高质量,降低风险。
六、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
一是加强审计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审计风险理论研究,提高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理解和认识,从理论上为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提供指导。二是根据审计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选择各种审计方法,注意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常规及专业审计相结合,综合利用好其他审计的成果,避免重复审计,提高效率;账内审查与账外调查座谈结合,对查账过程中发现的疑点,通过外调取证与群众座谈等方式获取重要信息或线索;密切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系,使审计与组织人事部门正常的干部考察、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相结合,做到成果共用,互补互验。三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及时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经济运行情况、有关领导干部的履责情况,适应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