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全覆盖下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2017-10-26 21:33刘鹏伟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机关人员

刘鹏伟

通过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整合和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从而实现审计监督对象、项目、内容、方法的全覆盖,其重要意义是:实施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审计监督范围更广;实施审计项目的全覆盖,审计发挥作用更大;实施审计内容的全覆盖,审计监督职能更高;实施审计方式的全覆盖,审计手段要求更高。

一、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一)由于审计机关力量不足或审计计划的不周,有可能出现审计盲区,使审计对象全覆盖不能很好落实。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而审计部门的力量严重不足,距离审计对象的全覆盖还有较大差距。例如,全国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有300多万个,但全国审计人员只有9万多名,其中超过80%的审计人员分布在2800多个市、县,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且审计监督力量分散。

实际中,一些审计计划还处在一种“盲人摸象”的粗放管理状态,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沟通或调研不深入,使审计计划流于形式,难以发挥“龙头”作用;二是对中长期审计计划重视不够,各年度计划缺乏全局性、协调性,极易造成审计重复或审计盲区;三是对临时交办审计事项预计不足,盲目应对,在一定程度既影响了审计计划的实施,也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由于审计人员工作能力不高或责任心不强,有可能造成实施审计的漏项,使审计项目全覆盖不能完全实现。审计人员工作能力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被审计单位财会人员利用会计手段作弊看不出、拿不准、识不破,必然会使其违法乱纪问题蒙混过关,加大审计风险;二是对法律法规不熟悉,既对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對相关的行业规章及其政策规定平时不注重收集和学习,这就很可能使一些问题漏审;三是审计方法不当,有的审计人员审计方法运用不当或方法单一,抓不住审计重点,找不准审计的目标,泛泛而审,虽然下了功夫,费时费力,但顾此失彼,审计查得不深不透。

审计机关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准则和规范,但实际工作中,个别审计人员并未能严格遵守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其审计行为随意性很大。如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前未进行系统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不具体等,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进行合理的专业判断。然而由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如果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审计中没有保持应该持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势必导致不必要的差错或者应当执行的必要的审计程序没有得到执行,进而形成审计风险。

(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全面或综合能力弱,有可能导致审计质量不高,使审计内容不能做到全覆盖。在审计力量总体不足的情况下,审计专业人才相对紧缺,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信息化等方面人才匮乏,对大型项目、复杂环境的审计不深不透,情况掌握不全面,难以适应新常态下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同时,随着审计领域的拓宽,审计任务的加重,特别像政策性、综合性强的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但有更高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思维,要站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高度来谋划和思考审计工作。

面对全覆盖的审计任务,一些审计人员综合分析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的有效开展。一是在审计现场阶段,分析判断能力不足。传统审计模式没有转变,还在延续着先查账本、再看报表、后翻阅凭证的惯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会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中,而未能良好运用综合分析法进行全面深入审计,这将导致审计工作深度不够,难以发现和审计出重大问题,降低了审计质量;二是在审计报告阶段,形不成高质量的报告。一些报告晦涩难懂,专业术语太多,数字堆砌,报告太长,就审计谈审计。一些报告对问题的定性不准、条理不清、问题不明,有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还有一些报告在进行综合分析时,往往也只是进行“粗加工”,不能很好地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形不成“精品”。

(四)审计信息采集问题或审计方法的缺陷,有可能给大数据审计带来困难,使审计手段不能做到全覆盖。由于部分单位电子数据不融合,产生“信息孤岛”,导致数据关联难度大。近年来,虽然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都在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数据采集及积累方面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部分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部门数据只用于单位管理,不能互联互通、高度共享,使审计机关从多个口径获取的数据存在表述不一致、信息不完整、内容不规范的问题,人为地给数据关联匹配制造了障碍。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基层审计机关大多数还处于传统的账务基础审计阶段,对现代审计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运用水平还普遍较低,如果要以人工来审计智能化的财务会计系统和管理系统,这无疑对审计工作是一个挑战。在大数据环境下,从广度和深度上探索新的数据分析方法,没有较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审计人员要想真正从多源异构、纷繁复杂的大数据中挖掘出其蕴含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技能。

二、实施审计监督全覆盖对风险的防控对策

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简单过程,更不能简单地把审计全覆盖仅仅理解为每年都要对审计对象全面审计一次。而要充分考虑审计力量、审计技术、审计资源等综合因素,坚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有的放矢、稳步推进。

(一)合理利用多方审计力量,发挥审计的整体效能。一是整合上下级审计力量。根据审计工作重点,淡化审计部门局限和专业限制,推动形成多层次、多部门、多类型、多专业审计力量共同参与、协作配合的“大兵团”审计模式,形成整体合力。二是借用内部审计力量。重视发挥内部审计基础性、源头性监督的作用,利用其熟悉单位内部情况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内审工作指导,审慎运用其审计成果,督促查清问题、自行整改。三是委托社会审计力量。在审计力量缺失或不足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将一些审计项目直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或聘用专业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发挥其在工程审价、资产评估、企业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特长。endprint

(二)统筹审计项目安排,形成“一盘棋”计划思路。一是坚持在年初安排审计项目时,注重对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进行综合考虑和提前布局。从年度项目计划、中长期项目计划的前后延续性着手,保证项目规划有序、前后衔接,使审计全覆盖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将各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有机地衔接起来,做到下级机关在独立开展审计项目的同时,结合上级机关的项目计划开展相关审计项目,避免上下级机关之间因审计项目之间的交叉、重复所导致的审计资源浪费。三是审计计划要有重点。审计“全覆盖”应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全覆盖”。审计项目计划一定要围绕社会焦点、民生重点、经济难点和反腐倡廉工作需要等重大问题进行安排。

(三)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一是鼓励审计干部积极进行自学或参加各类培训班的学习,全面提升审计人员工作能力以及相关法律、金融、经济管理、计算机等知识,锻造一批审计多面能手。二是审计部门要调动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审计的积极性,采用有效手段和措施,促使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审计效率。三是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深入掌握内外部重要文件及会议记录,透视多方内在联系,挖掘隐含在表象下的重大违法问题信息,推进审计监督深度覆盖。

(四)强化工作责任心,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一是各级审计机关均应建立责任过错追究制,坚持谁违法违纪违规谁负责承担其责任,包括一定的连带责任。其目的就是要增强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努力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二是不论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还是社会审计组织,都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他们严格遵守审计法、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坚持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客观公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五)通过外引人才与内部培养,不断加强知识更新。一是在注重引进(招录)审计机关紧缺人才的同时,更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各项技能培训,注重培养目前审计机关短缺的计算机审计、工程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综合经济分析等方面的审计复合型人才。二是采用轮岗交流,使审计人员接触审计对象、审计内容进一步扩大,从而拓展其知识面,通过审计实践来培养审计骨干及领军专业人才,为审计推进工作打造人才高地。三是积极开展审计项目复查、抽审工作,分析审计推进中存在的不足、问题,解决审计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做到审计推进有力、审计管理升级,让审计监督全覆盖有序推进。

(六)加强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训练,提高审计质量。一是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会说还要说得明白。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流时,要讲得利索,提纲挈领,言简意赅,该讲则讲,不说废话。二是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文字表达能力,不仅会写还要写得清楚。审计人员如果只能查账,而不擅长文字的把握,就无法用文字很好的表达出来,这会降低了审计效果和影响力。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字写作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草拟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审计要情等。三是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不仅会判断还要判断准确。审计工作就是从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业绩中找问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假设、猜想、正反向思维、换位思考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正确判断问题的结果。

(七)适应大数据环境,构建统一的数字化审计平台。一是构建统一的审计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审查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二是建立电子数据报送的制度化。中办、国办已明确要求:各被审计单位应依法向审计机关提供与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的电子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文档,不得制定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和开放计算机信息系统查询权限的规定;三是大力推进联网审计。依托“金审”工程,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业务系统连接,实现审计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联网审计;四是探索建立与其他部门联动的数据共享机制。审计机关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与纪检、社保、地税、公安、国土等部门的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

(八)积极试行大数据审计,不断提高审计技术方法。一是提高对大数据的认识和利用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下,海量的信息都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只有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才能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审计人员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大数据技术,才能使审计工作在数据利用中发挥应用的作用;二是加强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和审计软件的研发。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和開发环境,审计行业需要加强适合自身特点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和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三是在审计实践中积极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的概念和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审计人员要敢于接触新生事物,时时关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提高自己,勇于创新,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机关人员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打开机关锁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机关制造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