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琭++李莹莹++欧阳煜微++许晨晨
摘 要 “三农”问题历来受到我国政府重视,在国务院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当下,完善农村市场、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时代必然性。农村因其抵押物缺乏,信贷往往是资金融通的主要形式。是故本文针对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进行研究。本文从小额信贷现状出发,描述当前小额信贷存在的供需关系、市场情况、业务品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存在的客观矛盾进行分析,并综合时代特点及政策走向提出若干有助小额信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发展背景
(1)“两个一百年”节点临近,全面小康加速推进
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就要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享受金融服务带来的经济建设助推作用,让所有主体都能共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这也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2)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成趋势
据2015年人口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总人口13.74亿,其中城镇人口7.71亿,乡村人口6.03亿,我国城镇化进程效果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2.81亿,比上年增加424万人,我国农民工总量持续增加。
城镇化建设卓有成效,不断吸引着农村劳动力人口进城务工,使得部分土地荒化。自主经营的个体农户、农业生产链上的各级企业面临着引进生产建设设施和短期周转资金不足的矛盾,表现为对资金的需求,对完善配套农村金融服务产生客观呼唤。
2.政策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核心作用,始终把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基础建设、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推动金融产业创新作为主攻方向。自2014年4月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里强调“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拓展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稳步培育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加大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201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表明“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机构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普惠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强普惠金融教育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直至今年4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颁布:深化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明晰产权归属;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细化和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资源来源: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公开政策性文件)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践意义
(1)提供农村金融改革方向的参考
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农村金融改革下一步必须触及制度层面,走制度、体制创新和扩张的道路,需要重点放在结构性改革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农村金融贷款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为缓解需求增长与供给的矛盾,文章从农村金融供给侧角度,探究农村小额信贷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为农村金融结构化改革提供参考。
(2)加深农民对农村金融的认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课题以典型的农村金融工具小额信贷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了解农民资金需求现状,加深农民对农村金融新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农民理解金融信贷的积极作用与可能存在的风险。改变农村金融工具单一化,改善农民资金需求选择的局限性。同时提出小额信贷规范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促进金融机构与农民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改善,引导农村资金供给的多元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
(3)小额信贷的發展有利于我国农村金融的规范化,推动我国金融改革进程
小额信贷是农村金额方式的创新,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非正规机构资金来源受限等问题,为农村金融体系提供更多创新性产品,增强农村金融竞争力。监管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我国农村金融结构的完善,同时也为城市金融提供参考,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有积极的正面效应,推动我国金融改革进程。
2.理论意义
(1)丰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理论研究范畴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国家宏观政策,对我国的农村金融信贷工具进行研究。小额信贷在农村金融文献资料方面较少,理论研究匮乏。本文对小额信贷的影响,将丰富我国农村金融理论研究,同时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理论方面提供参考。
(2)推动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对整体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之前,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较少,对农村金融的作用定位尚待完善。本文从小额信贷为研究出发点,探究农村金融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结合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将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理论研究。
(3)促进金融创新理论向前发展
本文从系统性、完整性的角度对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及风险进行研究,小额信贷等金融工具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创新历程,同时也为城市金融创新提供借鉴。农村金融理论的快速发展,弥补了农村金融创新方面研究的空白,推动我国金融创新理论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
(一)农户整体收入较高endprint
参考以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将农户按收入五均等分为低、中等偏低、中等、中等偏高、高收入五类。
一方面,贫富差距较大,高收入近三倍于低收入及中等偏低收入。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居民整体收入较高,达到中等偏高收入水平。中等偏高收入低收入、中等偏低收入、中等收入明显低于平均收入,说明这三部分农户比例较低,中等偏高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占主體。见表1。
对一部分极其贫困的农户而言,其贷款需求源于无法弥补的生活开支。这类居民一方面严重缺乏收入,一方面面临刚性消费需求。明显不适于商业化金融机构介入,更多的应由政府机构予以政策性援助。
对大部分普通农户而言,其贷款需求源于日常的大额消费支出,如子女教育费用、住房投资费用、医疗费用等。其本身具备一定的收入能力,有相应偿还能力,但缺乏相应的抵押资产。这类农户属于被正规金融机构忽视的资金需求人群,存在着相当大的消费潜力,是小额信贷机构未来主要服务对象。
对一部分中高收入的农户而言,其摆脱了传统生产方式,贷款需求主要源于经营性开支,如生产工具的代换、经营场地的升级、经营货物的批发等。其具备相当的盈利能力,是正规金融机构及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服务对象。
(二)传统现金支出占主流
由数据可知,现金支出占总支出80%以上,支出途径、支付手段较为传统。
(三)消费偏好差异明显
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低收入人群消费方向较为集中,主要开销用于满足生存需要,食品、居住支出占绝对比例。这很好解释,将农户收入由低到高排列,基尼系数分别为0.433、0.426、0.405、0.386、0.353,参考基尼系数0.4的贫富划分标准,有一部分居民是还未踏入小康的;二是而高收入人群在消费方面有更多样化的选择,为精神需求的开支比例(尤其是文教娱乐支出)大大超过中等收入以下的居民。这可以解释为高收入人群的基础消费边际效用递减,边际储蓄倾向递增,在物质需求能够相对满足的情况下,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让其有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四)潜在消费能力巨大
农户耐用消费品保有量相对较低,农村市场存在庞大潜力。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城镇基础消费品,在农村并未完全普及。三年来,政策大力扶持,企业主动销售,仍有近四分之一的空缺率。移动电话拥有量最高,平均每户家庭有两台以上,但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仍较低,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表明,智能手机普及率为26.9%,这意味着还有上亿农户未接入互联网。
农户的需求还未被真正满足,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趋势明显。可以预见的是,当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户收入进一步增长后,人们为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会释放出极大的物质需求。对于消费耐用品的购买,从资金额度到偿债方式,小额信贷无疑是最佳选择。见表2。
(五)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
国家统计局2016年数据,我国有效灌溉面积6715万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665万公顷,大中型拖拉机607万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962万套,小型拖拉机1703万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3041万套。相比机械化程度高的美国,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有较大差距。随着国家城镇化稳步推进,可耕面积逐步增加,农业对耕种收割机械的需求量必然增加,进而产生对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需求。
(六)产业链带动多层次资金需求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产生多层次资金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产业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一些新型经营主体出现,如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乡镇龙头企业等。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具有规模化、机械化的特点,为引进优良品种、流转土地、购买现代化机器设备等产生资金需求;乡镇企业生产、加工农产品,需要建设厂房、购买机器设备、投资固定资产等,也需要资金支持。一些传统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把握时机,在向好政策指导下,借助互联网平台,凭借其在产业领域的资源,谋求产业链协同发展。
三、农村小额信贷供给现状
(一)正规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有以下三个特点:(1)贷款额度较低。贷款资金可以支持农户正常的农业生产工作,却很难满足农户引进机械化种植的需求;(2)贷款范围狭窄。大部分信用社都限定了贷款用途,通常只能用于农业生产,农户其他融资原因很难取得贷款;(3)贷款发放慢,缺乏时效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季节性,而贷款发放不及时极易使农户错过最佳投资时机,未来产能降低。
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推进建设融通资金。其信贷是面向产业经营优质龙头企业的信贷。
(二)公益性金融机构
一类是国际组织援助,政府机构或社会团体主办,以社会公益为目标,以民间组织形式存在。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的由商务部下属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组织实施的小额信项目等。一类是民间自营,此类机构近年消失太快,寥寥无几。
以中和农信为代表的小额信贷公司有以下特点:(一)操作可持续。利率水平随融资成本、操作成本、风险准备金变动而浮动,始终保持机构本身可持续发展而非保持农户始终获取低利率。(二)利率适中。设定利率:银行<中和农信<民间借贷。由于NGO组织资金有限,因此应尽量服务于自身优势人群。设定利率高于银行利率,意即不和银行竞争,放弃能从银行贷款的优质客户,让银行放弃的、实际也具有一定信用资质的农户能够获得贷款,同时让其享受中和农信规范化操作带来的便利。
(三)民间金融机构
农户的正常资金需求不能被完全满足,因此民间金融一直以来都有较为广阔的市场。作为正规金融的替代品民间金融能够有效满足大部分需求。而且民间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为被银行和信用社放弃的缺乏信用证明资料的客户,因此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互补,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明显。另外一点,民间金融以盈利为目的,是靠市场机制调节的金融活动,注重信用关系,因此有足够的驱动力和手段收回贷款,这也是民间金融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endprint
(四)互联网金融机构
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农村金融市场也深受影响。
以宜信、翼龙贷为代表的涉农网贷及众筹平台快速增加,一些有实业背景的P2P平台与实体农业经营企业联合,依托实体企业的客户、数据等资源,借助供应链对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控制来降低风险,开展借贷等业务,目前已有相对稳定的模式和客户群。銀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与一亩田、云农场等农资产品电商平台合作,借助电商平台累积的农户交易数据,为农户提供贷款服务等。
(五)农村小额信贷品种与运营
主要金融市场主体的小额信贷业务集中表现为以下特点:
1.贷款品种设计:与需求匹配、较为单一
纵观所有正规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品种,主要都是满足经营性、产业化需求,都对贷款者本身资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且对贷款去向作了相应规定,贷款流程也均较为传统,且更注重确有的偿债能力,充分利用网点的固定性,偏向于标准化、制度化。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在要求上更为宽松,更注重实地调查,了解农户具体情况,偏向于个性化、差异化。
2.贷款运营方式:线上 + 线下为主
在整个借贷产业链条中,包括客户招徕、信用评估、贷款去向追踪及贷后催收等环节,基本是线下尽调、线上记录相结合的授信模式,受征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贷款业务关键环节贷前调查、信用评估仍以人工为主,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一线人员负担较重,运营成本高,业务标准化程度不高,推广难度大。
(六)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1.金融机构网点布局优化
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已超过90%,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指标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下一步,重点建设中西部及经济落后地区,加快村镇银行在农业大县、小微企业集中地区的设立,对其乡镇布设网点工作给予充足支持。
2.征信体系建设初起步
国家发改委降低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9类农村金融机构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费用,降为每份15元和1元。在推进金融机构网点广布局的同时,将金融机构纳入央行征信体系的一部分,规范化、流程化征信制度。
3.数字技术使用水平提升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逐渐成为商业主流支付手段。2016年,农村地区网上银行开通数累计4.29亿户,增幅20.5%;手机银行开通数累计 3.73 亿户,增长35.14%;电话银行开通数累计2.15亿户,增长18.78%。手机银行交易继续增长且十分迅速,网上及电话银行持续增长。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清算系统,稳步推广农村移动便捷支付,不断提高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水平。
4.丰富农村金融主体
鼓励农业基金、服务“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设立。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明确金融机构界限,建立相应考核、评估机制,给予恰当支持,为实体经济服务。
四、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一)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小额信贷项目面临的问题
1.信贷工作人员不足
农村居民分布较散,贷款工作流程繁杂,工作量大,因此开展小额信贷工作需要一批专职信贷业务员,现阶段政府工作人员显然不足。
2.实际贷款操作随意
存在地方政府和部门并没有完全按照操作规范发放贷款。存在诸如寻租现象,因熟人关系发放高风险贷款,不按照联保原则发放贷款等操作,贫困农户未得到有效满足,本金收回面临风险。
3.贷后监管主体缺失
由于重放轻收的思想根深蒂固,且没有明确相应的责任主体,贷后对农户的监管并不严格,滋生了“还款率高、坏账率高”的现象。
4.项目缺乏可持续性
以政府部门主导的小额信贷工作多是以行政手段推进,不以盈利为目的使得工作人员缺乏动力。缺乏成本核算概念,资金使用率低下,实施情况远差于政府部门规划。
5.信贷市场缺乏竞争
一方面,在农村资金大量流失的同时,商业性金融机构撤离农村,竞争的缺乏,造成农信社“一社独大”,垄断地位不断加深,却未能很好的满足所有需求;另一方面,农信社体制改革倾向于商业化,追求利润使资金流向相对收益率较高的非农部门。
(二)农村信用社、非政府组织面临的问题
1.后续贷款资金乏力
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测算,单县资金要达到500万,才能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的数据是190万~200万),而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小额信贷总量并未达到该盈亏平衡点,易造成盈亏失衡,影响信贷发放组织的长期发展。
2.制度管理有待完善
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初期,中心主任手握大权,曾架空信贷员,造成大量贷款逾期。在随后的发展中,扶贫社明确了信贷员作为内部贷款管理终端的地位与作用,精简中间环节,形成了中心主任协助、组长配合下的顶点收贷模式,实现内部管理机制改善。
(三)农村金融贷款供需矛盾
1.小额信贷缺位,农信社供给不足
自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进入改革深化期来,农业银行职能逐渐回归三农,农业发展银行职能拓展,开展农业基础设施贷款和龙头企业贷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幅增长,但整体数量不足。农信社仍是农村金融业务主要承担机构。但实际上,农信社绝对规模小,不良贷款高,亏损严重,融资能力有限等因素导致其并不能满足农户信贷需求。
2.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信贷业务受阻
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缺乏抵押物,直接导致信用贷款成为农村金融业务的资金运作主要方式。但信用贷款的发展受制于信息不对称。居民居住分散、资金需求规模小、调研成本高等的客观因素进一步阻碍了信贷关键信息获取,最终使得农村金融发展阻滞不前。征信体系缺失使得金融机构难以评估自身风险大小而最终导致农户获取金融服务难,因而出现各大金融机构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信贷投入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这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endprint
五、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对策与建议
(一)尽快完善征信体系建设
征信体系是重中之重,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是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不对称困局,使得市场有效化,资金流通更有方向性的有效措施,这将会是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里程碑建设。
(二)引入市场+公益化机制
出于目前公益性金融机构的良好发展态势的考虑,在未来的小额信贷市场中,政府可以脱离直接管理,转而引导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为补充的金融市场主体竞争,优化细化激励机制,对表现优异的机构给予政策福利支持,使市场在竞争中加以完善,实现中央想要继续按照放宽准入、深化改革、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的原则,促进农村金融适度竞争的精神。
(三)发挥比较优势
农村小额信贷要发展,应该将信贷对象按贷款用途和贷款额度划分,充分发挥农村各层级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提供区分化信贷服务产品,正规金融机构重点发展较高额度的小额信贷,主要用于支持当地小微企业主、农户发展产业;赋予非政府组织更为宽泛的能力,让其重点发展较低额度的小额信贷,帮助低信用评级的农村居民获得贷款。
(四)精准支持,主动提升贷款质量
在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比较成熟阶段,可以考虑精准扶持以及通过提供投资技术指导的方式来主动控制贷款质量,以避免传统式农户获取贷款资金后的盲目投资生产,如此既能满足农户致富的根本目的,也能在根源上减少坏账率,提高贷款回收率。
(五)建立小额信贷的风险缓释补偿机制
由政府牵头,引导民间金融机构参与,设立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公司。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职权范围,将部分农业支持资金设为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对出现损失的小额贷款,给予小额信贷机构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在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由政府引导农村龙头企业,或是农民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小额信贷担保公司,为区域产业链金融提供担保服务。
(六)建立优质贷款转售平台
农信社、小额信贷机构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将优质资产证券化,需要资金时可在优质贷款转售平台进行再回购出售,或是直接出售以解决农信社的资金问题。待农信社受到这些优质贷款的利息偿付时,用收回资金进行再回购。基于此平台,加快农村资金流通效率,缓解农村地区“资金渴”。基于此平台,可以将城乡资金打通,突破地域、信用隔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实现金融市场融通功能。
参考文献:
[1]刘玲玲,杨思群,姜朋等.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完结篇:2006-2010.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2]《小额信贷在中国》丛书编委会.小额信贷在中国——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发展史.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3
[3]《小额信贷在中国》丛书编委会.小额信贷在中国——国际实践中的小额信贷.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3
[4]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利基研究院.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报.2017.6
[5]中國人民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6)序言.2017.8
[6]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15年年度报告.2016.10
基金项目:此文为: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4210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