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松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主题,而把握时代脉搏、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思想潮流,是历代出版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自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启动实施主题出版工程以来,中央对主题出版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主题出版工作有了更广阔的平台。今天的主题出版,已成为出版界的亮点和热点,同时成为各大出版社,尤其是以出版党政类图书为特色的出版社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主业、实现选题创新的新途径。
总结2016:积极探索主题出版选题创新
作为上海地区主题出版的主力军,上海人民出版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集中全社力量做强主题出版。2016年,推出了一批具有“双效益”的优秀图书,在主题出版的形式、内容及经验总结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一是深入宣传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建党95周年出版党建和学术著作。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带一路”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包括林尚立教授的《论人民民主》、《中国协商民主的逻辑》,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王公龙教授系统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通俗理论读物《长风破浪会有时——“四个全面”是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配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而推出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天如何做一名共产党员》等等,得到了理论界的高度评价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展示建党95年来发展成就的窗口。作为上海的地方党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立足上海“红色起点”的定位,在内容和题材上探索求新,于建党95周年之际推出多部主题图书,更邀请党史党建研究的权威专家著书,着力提炼党的诞生地所具有的精神内核。有代表性的如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中国共产党创立之路》,中共党史专家和理论权威石仲泉的最新学术原创力作《我观党史四集》三卷本和解读新时期长征精神内涵的著作《长征行(增订本)》,目前存世最早、最权威的长征回忆录《二万五千里(珍藏本)》,清晰描述中国共产党诞生背景的《伟大的开端》,展示中共早期珍贵档案资料的《中共首次亮相国际政治舞台(档案资料集)》,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齐卫平教授的《中国共产党创建与上海》,展现中国共产党有组织、有纲领地领导文化思想战线斗争之初的“上海左翼文化研究丛书”等等。
二是增强主题出版有效传播。通过上海书展这个有效的阅读推广平台,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演讲、学术论坛、学者沙龙、读者见面会、新书签售等高品质的学术文化活动,将主题出版与学术积累有机融合,让深度话题延伸至社区、课堂和城市空间。其中,我社承办的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共同主办的“文化自信与出版传播能力建设——2016主题出版论坛”是全国主题出版领域的一次盛会,全国理论界、出版界、新闻界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汇聚一堂、交流经验,共同推动主题出版更加繁荣发展。
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在2016年上海书展期间莅I临我社调研时,对我社将主题出版融入学术出版中,推动主题出版系列化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增强了我们做好主题出版的底气和信心。我们的编辑也十分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主题出版方式方法,积极探索主题出版的未来。
我们在新一轮改革中,将积极探索用通俗的表达、专业的思考组织内容,用中西对话的方式做好营销推广,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三是推动主题出版“走出去”。近年来,我社立足主题出版,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出版内容建设,创新图书“走出去”方式方法,取得一定成效。中宣部出版局在2016年第19期《出版动态》上刊登了《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脉搏——上海人民出版社主题出版“走出去”成效和经验》的专题报道,介绍了我社主题出版“走出去”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一系列精品力作。一批研究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体现中国话语的图书走出去,如张维为的“中国三部曲”——《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迄今已累计销量上百万册,授出8项外文语种版權,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一批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图书走出去,如《超常增长:1979 2049年的中国经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中国与二十国集团》等,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很好的解读和参考;一批阐释中国当代价值理念和文化理论的图书走出去,如《中国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与实践》、《中华文明的根柢——民族复兴的核心价值》、《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等,向世界介绍了最具中国特色、最具时代风貌的中国文化;一批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书走出去,如日文版《方言与中国文化》,英文版《中国园林文化史》、《中国长城史》、《中国饮食文化史》,韩文版《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中国宗族史》、《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等,从不同角度解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与传承流变,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中国传统阐发现代思想。
迎接2017,继续引领主题出版图书市场
201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将进一步坚持正确导向,树立世界眼光,发掘内容资源,提升原创能力,着力用党的声音和主流价值观引领出版市场。
一是加强组织策划。围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九大、建军90周年、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系列选题布局,积极备战纪念建党100周年。围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九大、深入宣传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方面,组织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各大高校学者推出“迎接党的十九大主题出版丛书”,上海市委党校刘红凛教授《全面从严治党难在哪里?》,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齐卫平教授《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维》,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沈逸《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主张》,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权衡著《中国经济新常态》,张维为主编“中国话语系列”,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党史资料汇编(全九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伟大开端》,上海市档案馆《不忘初心——上海市档案馆藏红色文献选粹》,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上海: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革命活动旧址寻踪》,高慧琳著《中共中央在陕北和陕甘宁边区》。围绕建军90周年,策划出版六卷本“解放战争系列丛书”,全景式再现解放战争的过程,另外还有肖甡著《中共早期军事活动探究》,侗枫著《莽莽昆仑:粟裕大将征战纪实》,吴清丽等著《百战百胜》,刘亚洲等著《南海策》。围绕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出版刘亚洲总主编《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图鉴》(10卷15册),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编《抗战文化的崛起民族精神的呐喊——文化抗战珍档》,与淞沪纪念馆联合出版《淞沪会战画册》《金山卫1937》,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联合编写《中流砥柱——卡尔逊抗战史料》,唐培吉著《中国抗日战争史稿》等。围绕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策划出版“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丛书”,其中《他们发动了十月革命》为国内首次出版。积极谋划改革开放40周年的相关选题。endprint
二是加快数字出版建设。近年来我们陆续与亚马逊等数字出版技术平台开展合作,初步尝试并探索如何利用版权经营来坚守并拓展我们的市场,为此在2015年成立了版权室,在电子书上新模式、纸电版本互动、预售和定价策略等方面积极实践、探索总结,2016年1-9月数字出版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93%。2017年将继续多渠道地进行版权经营的准备,力争取得更多数字版权授权,探索制定数字出版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业务流程和考核办法,拓展学术书数字出版的专业合作领域。同时全方位储备版权、编辑、技术、营销多方面人才,打造一支有市场竞争力的数字出版运营团队,努力实现数字化产品营收的有效提高。
三是形成发展合力,释放改革活力。当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正进行新一轮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首当其冲。人民社与学林、远东、上海书店、格致、文景五家出版单位整合重组,将携手共进、深化合作,共同做强做优做大市场,继续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在主题出版中形成更大影响、发出更有力的声音。格致社继续在当代经济学理论专著等细分领域精耕细作,以高度的专业性、权威性打磨学术精品,在小众学术出版独辟蹊径,领跑市场口碑,续写“等着他们的作者排队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神话;继《甲午殇思》《强军策》之后,远东社保持在党史军史方面的出版特色策划选题;上海书店深化近现代上海历史文献研究出版特色;学林社将迅速找准定位,形成优势互補的出书风格;文景公司继续探索新时代环境下大众出版商业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整合重组后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将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基础上,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推进业务公开,通过考核体系、人民社下属独立子公司员工持股等形式,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共同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任重道远。上海人民出版社将做到心中有责,不辱使命,继续坚守责任,研究开发更多反映中国和上海改革发展成就的现实题材选题,更广泛地宣传中国学者的原创学术著作,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贡献力量,推出更多出版质量水平高、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贴近群众实际的主题出版物,服务大局,凝心聚力,把工作做得更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