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2017-10-26 15:34刘晓平陈士燕任维政
大学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实验班互联网+

刘晓平 陈士燕 任维政

[摘 要]“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组建成立了“物流工程(邮政快递智能工程)”实验班,积极探索面向行业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本文对实验班的学生选拔方式、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做了介绍,并对实验班培养特色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实验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011-04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无人智慧工厂、智能装备、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各种创新发展层出不穷,制造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国都在积极谋划布局信息时代制造业技术发展,抢占制造业强国高地。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一、组建实验班的背景

实现“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提出了需求,但最重要的是人才的需求。《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健全完善中国制造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提供人才保障[1],要重点培养“三类高端紧缺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既懂制造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可以说,传统条块分割式的人才专业结构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一专多精、多专多精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将是未来信息化时代工业制造业人才需求的方向。[3]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和供应的主阵地。日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本科教育要重点推进探索应用技术型发展模式,加强制造业相关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切实把制造业相关高等学校打造成“工程师的摇篮”。[4]

在这种背景下,北京邮电大学依托自动化学院和新成立的现代邮政学院,积极开展面向“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在自动化学院开设的多个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基础上,重新进行培养方案的规划设计,形成多专业具有共性学科基础知识平台,而在专业课程知识模块部分,则既设置本专业独有的专业课程模块,又考虑设置交叉学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模块。基于这样的设计思想,我们设计形成了现代邮政学院新的交叉学科专业“物流工程(邮政快递智能工程)”的培养方案。学校于2016年6月组建了该交叉学科专业的实验班,并以此实验班为试点,面向“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发展需要开始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改革实践。

二、实验班的选拔培养机制与管理模式探索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 “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以及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在尝试根据本校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各具特色的实验班,收到了很好的实践效果,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在筹建北京邮电大学“物流工程(邮政快递智能工程)”实验班过程中,我们调研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实验班、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實验班、哈尔滨工程大学陈赓实验班、中山大学逸仙实验班、湖南大学李达实验班、五邑大学华润燃气综合实验班[5]-[10],以及我校目前已有的叶培大学院实验班等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办实验班的培养模式与培养实践情况,结合专业面向的主要行业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在选拔方式、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实验班的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培养目标

北京邮电大学“物流工程(邮政快递智能工程)”实验班从现代制造业与现代邮政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培养目标定位于“宽口径、创新型和复合型”,培养方案既考虑对学生多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与理论的系统学习,也关注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验班的教育管理中侧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该实验班旨在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和管理科学深度交叉与融合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备从事邮政快递智能信息、智能装备、智能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二)选拔方式

为使教学改革的效果更具有普适性,在制订“物流工程(邮政快递智能工程)”实验班组建方案时,没有采用国内各大高校实验班常规的“精选生源”原则,而是放宽对学生成绩的要求,采用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基础学业成绩+灵活面试考核”三部分综合考查的方式进行选拔。

根据组建方案,实验班选拔在一年级下学期进行,面向全校本科一年级在校生选拔30名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的必修课成绩全部合格、思想积极向上的学生可以自愿报名。由于实验班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数理基础要求较高,为保证学生后续学习顺利,报名的在校生其高考时须为理工类考生。

为避免学生选择的盲目性,在学生报名前,学院组织召开了专场政策宣讲会和行业发展报告会,在大一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让学生对实验班的设立背景、培养方案和管理机制等有更加清晰深入的了解。

报名结束后,对报名学生大一第一学期学业成绩、报名人数等进行综合考量,对学业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直接予以录取,对学业成绩不够突出的学生组织面试,面试环节侧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不仅考察学生的精神面貌、沟通表达和应变能力、创新意识,而且特别注重了解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行业认知,以期选拔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经学院组织专家面试,结合学业成绩和面试成绩确定入选名单,在全校范围内公示,报学校批准后正式组建实验班。endprint

从实验班最终选拔结果上看,30名学生来自我校5个学院9个专业,其中学业成绩在原专业排名前30%以内的学生为14人,其余学生大约在30%~80%间均匀分布,与其他普通专业相比,生源相差不大。基于这样的生源样本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其研究成果与改革效果对于普通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三)培养模式

“物流工程(邮政快递智能工程)”实验班采用“2+2”的培养模式。“2+2”即前两年进行宽口径跨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侧重面向行业需要,通过基于交叉学科专业知识模块有机组合的知识体系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

在前两年,以学生的通识教育为主,通过公共平台课学习,注重学生多学科思维训练,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强化学生的数理和计算机基础,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后两年采用“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将物流工程与智能制造、管理科学等有机融合,在专业培养方案中通过设定“信息智能模块”、“装备与系统模块”、“管理与运营模块”三大专业课程模块,将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创新设计、大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等相关技术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以使学生掌握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

(四)组织管理机制

目前,国内开办实验班的大学普遍采用的组织管理机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校直接管理,另一种是由实施教学改革的学院托管。不管哪种管理形式,基本都是低年级不分专业,学生单独组班,集中授课,后两年再进行专业分流。学院为实验班安排富有经验的学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能力教育培养贯穿于日常学生管理中。由于按照新专业形式培养,学生后期不再进行专业选择和分流,这样就避免了因后期学生选不同专业或学院造成的课程体系衔接困难、学生心理压力大、集体融入感不强等弊端,也利于通过实验班对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改革效果进行充分验证。

三、实验班培养特色

实验班的培养理念设计凸显两方面的特色:一是多学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面向行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二是加强政产学研深度合作,企业全程对接,探索“新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多学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面向行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学院成立专家组,结合“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制订实验班的专业培养方案。专家组不仅查阅了大量参考文献,还实地调研走访了多家典型快递物流企业,总结了当前“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方向,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跨学科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体系清晰的专业培养方案。

1.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满足知识完备性与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

对自动化学院目前开设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物流工程四个专业知识体系中具有共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加以提炼,并结合“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对现代物流领域专业人才专业基础知识的特有要求,形成实验班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将其设置为必修课,使学生具有跨学科、较为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课部分,设计了“信息智能模块”、“装备与系统模块”、“管理与运营模块”三大专业课程模块,形成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核心专业技术知识体系。各模块不仅融合了当前各专业的专业课程,还根據行业发展需要开设了新的课程。每个模块开设了多门专业课程,将其中1门最重要的课程设为该模块的必修课,其他课程均为选修课。学生在后两年的专业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各模块中的选修课。此外,学校还开设了丰富的任选课程,设置了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班学生多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又提供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途径。

2.改革教学方法,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实验班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理论授课+期末考试的方式,多采用讨论式、自主学习汇报式等方式。例如,在实验班刚刚过去的学期中,“邮政与快递运营管理”这门课程将实验班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除基础理论知识授课外,有一半的时间由每小组学生查阅不同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每周由1组学生进行主题汇报。每种学习形式都评定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实践教学尽可能采用项目融合式,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应用能力的有机结合,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此外,实验班还为学生配备了专门的创新实践指导教师,实验班学生每3人一组,划分为10个项目学习小组,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定期开展创新实践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并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对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进行训练。

(二)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企业全程对接,探索“新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各重点大学教学和实践活动基本以校内为主,企业参与度不高,学生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但实际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相较而言,地方应用型院校和高职院校较为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大都采用订单式的培养,通过强化企业顶岗实习等实习实训,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但这些学生的专业技术理论功底及专业技术面较重点院校的学生薄弱,其岗位变迁能力较弱,不易适应或满足行业创新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作为教育部和国家邮政局共建的学校二级学院,在教育部和国家邮政局的政策支持与指导下,积极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既发挥重点院校的办学优势,又实行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强化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过程参与。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探索在较高层次上面向企业需求的“新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较为扎实广博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能对企业发展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既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从而广受企业的欢迎。endprint

1.企业参与培养方案规划设计

在前期制订实验班培养方案过程中,与多家企业开展座谈会,实地走访,调研企业人才需求,围绕企业和行业需求设计实验班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多次邀请企业代表和高校专家参加培养方案的论证审议。针对已制订的专业课程体系,目前,正在组织专家教授进行一些新设课程的教材和讲义编写工作。我们将邀请相关行业领域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与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新教材的编写工作。此外,我们将邀请企业参与对校外实习实训内容进行规划设计。

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的规划设计,能有效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使制订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创新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知识体系和实际能力的需要。

2.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

在实验班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院将聘请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与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企业导师,由这些来自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定期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或讲授实操性强的课程,并指導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或实践训练。我们正在与合作企业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将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暑期实习,包括顶岗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将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使教师对行业企业发展和实际技术应用有更为深入实际的了解和把握,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学生培养工作,同时,也密切了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引入企业师资和企业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对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将有切身的体会,对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体验,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提升职业素养。

3.设立企业专项奖学金和创新创业基金

在实验班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支持实验班的培养。企业将在学院设立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并设置专项的企业奖学金和创新创业基金,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很好的完成学业的同时,自主开展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例如,学校与圆通速递有限公司签署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圆通公司除参与实验班的教学全过程外,每年还提供一定的奖助学金,用于在实验班所在的现代邮政学院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和创新创业奖学金;对部分优秀学生还将为其提供到圆通公司的海内外公司实习实训的机会并予以费用资助,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此外,圆通公司还计划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以此支持师生开展科技开发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四、结语

我校“物流工程(邮政快递智能工程)”实验班组建成立以来,从目前实施效果来看,实验班的学风良好,班级凝聚力强,学习氛围浓厚,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无一人出现课程挂科情况,成绩远高于同级其他班级的平均水平,班级还获得校级十佳主题团日支部荣誉,可见在实验班选拔方式和管理机制上的创新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实验班学生目前刚进入大二下学期,还处于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实验班培养还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如何将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思路进行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并产生积极的改革效果,是我们关注和努力的重点;对实验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如何进行考核评价,也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Z].2016.

[2] 豆丁网.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要求[Z].2016.

[3] 吴晓蓓.“中国制造2025”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4] 中华网.中国制造2025来了 教育体系应如何培养相关人才[Z].2016.

[5] 郑海涛,魏法杰.关于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创办实验班的思考——基于北航经管学院的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6] 虞立红,李艳玲,李敏谊.本科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班建设与改革经验[J].中国大学教学,2009(1).

[7] 王金发,邓少芝,陈慧,吴晓枫,何素敏,徐小梅.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山大学“逸仙试验班” 8年回眸[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

[8] 欧群慧,周宁玉.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湖南大学“李达”教学改革实验班的思考和建议[J].教育管理,2007(5).

[9] 欧阳卫平,裴然.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实验班的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工程大学陈赓实验班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4(4).

[10] 郝晓曦,李辛沫.高校“双主体”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五邑大学机电学院综合实验班改革实践[J].价值工程,2015(2).

[责任编辑:钟 岚]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实验班互联网+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