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倒霉的投资者

2017-10-26 22:42崔鹏
第一财经 2017年41期
关键词:决策层按揭流动性

崔鹏

十一假期之后,和几个熟人见面。大家聊到了一个话题—投资中的倒霉事。聊这个话题的规则是,大家轮番说自己投资中遇到的倒霉事。听着别人赔钱的故事,喝着伏特加,真的好开心啊。

听完大家的故事,我总结了一下,投资中最倒霉的人似乎总伴随着一种特性—他们并不是那些最容易被诱惑而忽视了风险的投资者,而是那些犹豫不决的人。

最倒霉的人的倒霉路線图大概是这样的:一种投资品开始被追捧,很多人被诱惑了,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投资了,而犹豫不决的人会停在那里观望。这些观望者不跟风,并不是由于他们真的看出了那种投资方式有什么问题,而是他们习惯犹豫。然后,过了一段时间,那种投资品的价格更高了,又有一批人投资了它。犹豫的人开始蠢蠢欲动,但是还没有行动。到了第三波,犹豫的人看到那种东西的价格还在上涨,他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开始投资。而结果,在这个时候,泡沫破灭了。

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受诱惑的人投资的成本是最低的,虽然最后泡沫破灭了,但是他们亏得并不一定很多。而那些犹豫不决的投资者,他们投入的成本最高,泡沫破灭时他们也亏得最多。小弗雷德·施伟德写过一本《客户的游艇在哪里》,在里边他提到了一位木讷而贪婪的银行家也是这样。

在投资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例子,知道一点点比什么都不知道的回报要差—这是个有趣的现象。实际上,那些犹豫不决者并不是傻瓜,他们犹豫的原因很可能是在用淳朴的规律总结方式寻找投资的逻辑。

这么说,可能太拗口了。我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比如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吧。在15年前,认为房地产价格会下跌的人大概能占到投资者的50%,而且很多人对房地产商的印象都非常不好。而15年后,大概所有的普通投资者都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就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来一样,是一种自然规律。但这是真的吗?

大多数投资者可能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在中国房地产价格一直上升的15年里,中国一直处于货币增发状态。经济决策层的逻辑一直是,发行更多的货币,让经济保持一定增速。但是逐渐的,发行的货币开始更多地用于购买资产,比如房地产。这是造成房地产价格一直上涨,并在2016年迅速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在2017年,经济决策层去杠杆意图明显的前提下,房地产价格上涨还会是一种常态吗?这是有疑问的。

如果一个犹豫不决的投资者经过很多年的观察,开始以房地产价格上涨为规律,很可能是很危险的。其中最不靠谱的资产配置是,变卖掉其他资产,把所有的钱投资到比较昂贵的房地产中,而且每月负担相对大额的按揭贷款。这些人可能预期在适当的时候卖掉升值的房地产来填补自己紧张的流动性。但这么做可能让你成为我们上边所说的最倒霉的投资者—紧张的流动性很可能让投资者生活幸福程度大大下降;同时,又会因为可能出现的房地产价格下跌而痛苦不已。

为了不成为最倒霉的投资者,我建议你每个月的房地产按揭金额不要超过家庭税后收入的30%。而且,应当注意,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很可能表现出更明显的结构性。在选择房地产所在城市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投资房地产是投资地产所在地的经济增长的未来预期。

流动性开始回收的年头,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是个难题。它将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你不投资,只持有现金,资产很可能被通货膨胀啮噬得千疮百孔;但是你投资,又会遭遇资产价格剧烈下跌的风 险。endprint

猜你喜欢
决策层按揭流动性
国际体育组织“决策层”中的中国面孔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内控时间背景下的中小学内部控制建设路径构建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文化自觉对高职院校领导决策层的影响
婚前按揭房产分别所有制的法理反思——以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三)第10条为对象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
英国不动产担保制度之历时演化
试论离婚诉讼中按揭房的分割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