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建构观的角度来谈谈对如今新兴起的自适应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关键词:建构观 自适应学习
一、研究背景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不再意味着传统的课堂教育,在线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并一直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翻转课堂,智慧课堂,MOOC等已经成为如今的教育趋势。而在此同时,许多以实时动态提供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策略为主的自适应学习平台在国外发展尤为迅速。[1]
美国著名的自适应学习平台Knewton完成迄今为止最大一笔的5200万美元F轮融资,继续推进其针对每一位学习者个性化需求而提供教学内容的模式。而在国内,猿题库通过智能算法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利用自适应学习工具准确评估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从而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培生集团也推出了《解码自适应学习》的研究报告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适应学习平台在目前教育科技市场收到青睐的原因。本文将从建构观角度来谈谈对自适应学习平台后的自适应学习理论的认识。[2]
二、从建构观看自适应学习理论和实践
1.自适应学习理论
所谓自适应学习,就是学习者在考察具体实例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操作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自适应学习中,学习者面对的不是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示的抽象知识和规则,而是具体实例或待解决的问题,学习者需要通过考察实例或解决问题来获取这些知识和规则。
从建构观来看,自适应学习主要把学习者要掌握的知识和规则通过具体实例或待解决的具体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学习者对于知识的获得并不是教师讲授的方式,而是通过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而建构出来的。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意义具有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自适应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目前自适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
(1)示例演练教学法
为解决中学教育中学生超负荷完成作业,教师超负荷批改作业,也无法很高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的现实状况,朱新明等提出并实验了示例演练教学法。
从建构观角度来看,该方法确实能帮助学习者个体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改变原有的图式。但不得不说的是,该方法只能适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可用公式去解决的学科教学。对于外语教学等,该方法并不能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建构。此方法主要通过呈现抽象的数字符号的方式适合帮助学生实现逻辑上的意义建构,但对于语言等学科的知识的意义建构不大。
(2)自适应学习系统
自适应学习系统,是根据自适应学习理论,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学习系统。它是通过学生每一阶段的能力测评结果,再制定出适应于用户自身能力状况的学习解决方案,精准定制专属于每一位用户的动态学习计划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未来教育行业的发展目标。
王枫博士曾经这样定义了如今的自适应学习系统。他认为,自适应学习系统就是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自动适应”,然后给出学生最适合他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可能推送不同的题目或者视频等内容。在这种推送的别后所隐藏的,是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在教育层面的深度应用。
谈及大数据和只能技术在教育层面的深度应用,我们不得不把慕课(MOOC)与自适应学习系统做对比。如今,MOOC模式充分发挥了如今的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录播和直播等形式解决了教育领域的“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问题——这使得学习者和教师跨越了空间的障碍;其次,解决了教育领域的“灵活性”(Flexibility)问题——这使得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时间协调问题得到了缓和甚至是解决;最后,它还解决了一个成本问题,使得学习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取知识,而教师也能获得其应得报酬或者更多。
但我们MOOC存在这一个严重的缺陷,缺乏交互性(Interactivity)。缺乏交互性的课堂意味着该教师只是一味在传达知识,而没有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辅导。这样的课堂是“死”的,它无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课程进度进行调整。我们都知道“教学”是包括教与学两部分,是双向的,而非MOOC模式的单向性,这样的缺乏交互性的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存在大量输入,但是输出不多,特别是外语教学中,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其二,无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点,学生理解与否,学生无法反馈,教師无法接受反馈,只是一直继续其原本的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缺乏针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的辨别,处理和知识调整能力;其三,学生对缺乏互动的课堂易产生疲惫心理。
从建构观角度来看,如今的自适应系统以其“交互性”为第一大特点,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切实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前拥理解,和不同程度的理解搭建了属于他们的支架,帮助他们获得新知。但从目前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来看,自适应学习系统并不能完全做到能够给与学生切实的“个性化辅导”,上述所言的“个性化辅导”——仅是学习者在学习者过程中反馈的学习效果的“个性化辅导”。但学生这个群体的教学,还须考虑学习风格,动机等许多主观性的信息。因此,它更多的是替代教师工作中的批改、推荐题目和机械讲解等方面。但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建构其自己的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的文化,逻辑等方面的意识和技能,仍是教师。自适应学习系统仅能成为教师的一个辅助工具。
结语
无论如今自适应学习理论获得何种程度的发展,毋庸置疑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得到了人们一定程度的认可。从建构观角度来看,自适应学习是教育领域发展上的一个必然趋势,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学习者的学,教育者的教。
参考文献
[1]李亦菲.自适应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12月第5卷第4期
[2]郭朝晖.国内外自适应学习平台的现状分析研究[J] .上海:学习环境与资源,2016年第四期
[3]李广.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 .辽宁:东北师大学报,2005,(3)):152-156.
作者简介
梁文思(1993.6.5-),女,汉族,广东茂名,学生,专业硕士,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