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才”考试为导向,改革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2017-10-25 20:20常念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职

常念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国际人才英语考试”,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从而从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国才”考试为导向,改革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关键词】“国才” 高职 英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际人才(即“国才”)是国家非常重视培养的人才类型之一。加强国际人才的培养对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可见,国际人才必须要拥有全球化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综合素养。这要求国际人才在培养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高等教育正面临着重大变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在全球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应只局限于语言能力和知识维度,还应关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国际人才英语考试”(English Test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简称ETIC,即“国才考试”)应运而生。不同于英语学业水平测试及學术英语水平测试,“国才考试”面向职场,聚焦沟通,旨在全面考察考生运用英语完成各类沟通任务的能力,即“国际视野与协同合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

反观高职院校的教学领域,我们的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乃至专业设计,与市场的人才需求有脱节。英语学科应试教育的痕迹还比较重,大部分学生看重的是一纸证书,而不太注重真正的语言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们注重的更多是语言的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这些语言技能在应试中可以达到的相应要求。如何培养出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通晓国际事务,既有精湛的语言技能又有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的学生,有很多的问题亟待我们思考。

二、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现状

1.教育者与学习者的互动模式悄然发生着改变。教师已不再处于绝对的“传授”地位,学生对新观念、新技术更易于和快于接受,可能在某些方面胜过教师。

2.职业院校的学生有其普遍特点,影响英语教学结果。进取心普遍不足、自觉性差、差异化比较显著,他们通常学习基础不一、学习习惯各异、学习要求有高有低、各具学习特点。大多数教师只注重“教”,而没有激发学生自发而能动地“学”。

3.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欠缺。教师更为看重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对于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等的提升关注不够,从而导致最终没有能培养出更多的具备综合能力的“国才”。

三、以“国才考试”为导向,改革高职英语教学

一个考试若设计得好,也可以引导教学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国际人才英语考试,(简称“国才考试”),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在中国各层次国际交往日趋频繁,国际影响不断增强,“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深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推出的英语沟通能力认证考试体系,旨在为用人单位招聘、选拔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尤其是选拔国家急需的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国才考试”重点考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英语沟通能力。“英语沟通能力” 是指运用英语完成各类沟通任务的能力,主要由三个维度体现:国际视野与协商合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设计,“国才考试”对于我们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改变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现状,培养出可用好用的“国才”。

1.教师唯有与时俱进、实现深度的专业成长与多维的自我更新,方能成为变革教育的一处“源头活水”。教师要尝试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最大化地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提供学习的空间。构建泛在的英语学习环境,提供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能满足所有学生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的、具有丰富语言学习资源的、技术水平先进的教学环境。在利用教育技术改变课堂形式的同时,教师记录并搜集数据,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学习成功的关键是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语言做事情”,即“学用一体化”。只有当学生想使用英语交流而又知道该怎样正确使用时,交际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师可通过设计生动的课堂活动保护课堂的生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度,教学内容与流程设计需体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好的个人活动、对子活动、小组活动和大班讨论,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从“我不会”——“我不想”?——“我想做”——“我能做”——“我会做”的阶段性渐进目标。

3.外语教育应该致力于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人文素养的融合发展,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语言现象、比较语言结构形式、归纳语言规则、分析语篇结构等各种途径,使学生掌握观察、归纳、比较、分析、建构、创新、辨识、批评等方面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增强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同时有多方位获得感:在知识层面收获百科知识;在语言层面获得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在能力层面培养锻炼了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在情感层面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对工作的热情。因而在高职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上,可以考虑重点在能力培养方面:一年级我们着重培养“读与写”,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二年级着重培养“思与批”,就是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三年级着重培养“批与创”,即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我们将在专业发展战略、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具前瞻性,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有很好的适应性,只要具备了能力、素质和潜力,在不同的职场工作和学术生涯中就能很好地调节,很快地发展。

四、小结

掌握一种通用的外语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技能之一。外语教育能促进人的大脑与心智发展,包括思维能力、包容性与国际视野,有益于个人学业和事业成功,有益于“国才”的培养,有益于国家软实力提高和国际交往。英语是现代社会教育素养培养体系的重要工具之一,英语学习在国际视野的培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刘延东.在世界语言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R].2014-06-05.

[3]王守仁.转变观念,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 2010(5).

[4]钟美荪,孙有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J].外语界,2014.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5CZY119)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