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敏
一、一堂语文好课应有语文味,教师要为语文的发扬创造最适宜的课堂环境
语文是人文学科,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读、写、思、练是重要的语文实践。应把语文教学导向诗性的光辉和人文精神的宽途,让学生沉浸文本,体味语言,激发情感,引起情感的共鸣。
1.让语文味在读中弥漫
语文素养不是靠分析出来的,而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语文课堂是孕育美、生成美的地方。无论春华、秋实,无论晨曦、暮霭,还是正午灿烂的阳光,抑或是傍晚潇潇不绝的夜雨,都可以在这里观赏、描摹、喝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思想在这里碰撞、交流,产生火花。让学生通过静静地默读、自由地放声读、充满感情的朗读,或者是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听着录音摇头晃脑的跟读……总之在各种朗读的交汇中完成读者与作者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语文课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基本语言技能和达到一定思维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与古今中外人类高贵的灵魂对话,为日后人生发展提供精神滋养,“打”好人生的底色,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也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修炼自己的语言,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重视教学环节的衔接语;重视自身朗读的示范性;重视面对不同文体、不同文本自身情感的投入度……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和“曲终”余味无穷,余音绕梁。当然这是我们行走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的至高境界!
2.让语文味在品中绽放
语文课的教学设计既要有思维的梯度,又要有思维深度,同时还要有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入度。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大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教会学生能够安静地阅读、用心地聆听、细细地品味,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去关注人物的言、行、思、涵咏体味,去触摸词语内涵的丰富性,挖掘在词语背后更广阔的心灵世界,去体悟每一篇文章、每一部作品独特的思想内涵。能够让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让自己的心灵得以震撼,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文章的语言完成水乳交融的过程。文中的词、句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表示它们特定的意义和感情色彩的,教学时只有“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才能确切地理解其意义、作用和运用的目的。
3.让语文味在说中传播
一堂好的语文课可以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都有参与的愿望与机会,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说“我试试”“我来讲”“我觉得这样可以”等诸如此类的话。课后,他能说“这堂课,有意思,我喜欢”,或者说“今天这篇文章我读了很有感触,打动了我”,也可以说“今天我参与了、体验了,我很快乐,很有收获”。那么这堂课对这个学生是成功的,对教师来讲亦是成功的。学生对语文课、对文章、对教师有了认同感;而教师也有成就感、价值感。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搭好“梯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能打开思路,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分析,主动灵活地转换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摆脱思维定式的约束,开阔思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高“说”的能力。
(1)概括性的复述
对记叙文可以采用此种方式。如教《桃花源记》一课,在了解全文的情节后,我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板书,用自己的话连贯地叙述故事。学生既熟悉了课文内容,有利于背诵,又提高了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创造性的仿写
教材中有不少句式很有借鉴学习价值,尤其是在一些诗歌、散文中,让学生仿句式说话,效果很好。如《理想》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盛赞了理想的意义:“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以让学生仿照这些比喻句,以“爱心”“书籍”等为开头,仿写几句,使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
(3)对话式的交流
把握语文对话的时机,创设氛围,针对不同的课堂,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寻找新的刺激点和兴奋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转变观念,打造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应该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以真诚的态度彼此接纳。
(4)让语文味在写中流淌
如何把读和写不露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让语文味从学生的笔尖流淌出来呢?随堂小练笔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进行仿写的训练,既可以模仿某个句式,也可以模仿某个篇章、段落,实现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情趣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除此之外,还有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等练笔的形式。这些文本拓展的練笔,是学生富有个性化和具有独特魅力的创作,既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他们会悟出写作的窍门,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二、一堂语文好课来自于教师教学的独具匠心,凸显教师个性与特点
语文课不同的文体应有不同教学方法,每篇课文有适合教材的个性。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上课风格,风格可以迥异,但精心设计教学,对文本有深入独到的见解却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功底。如小徐老师在上初三复习课《如何把握文章中心》时,以月考卷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为起点,和学生一起提炼出适合学生能够掌握的技巧,并且当场链接拓展季羡林先生写的《清塘荷韵》,洋洋洒洒的一篇文章在短时间内快速浏览,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教师精到的教学流程、独特的个性设计,使学生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足见教师匠心和功力。简洁流畅、轻松的语言是小徐老师上课的魅力,她属于技巧型教学风格。
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就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诗意化课堂的构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要求老师们必须精心备课,深挖教材旨趣,并具有较强的业务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