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斌
摘 要:本文从分析当前基层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基层水利信息化自身基础环境及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大环境给基层水利信息化创造的有利条件出发,论述了当前基层水利信息化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具备了全面应用信息化系统良好的基础环境。并从转变思想认识、改变建设模式,明确建设目标等提出了如何做好基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V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8-0255-02
当前水利正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水利信息化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手段。为全面推动水利信息化工作,2003年水利部提出“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水利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当前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建设标准、建设目标等方面都越趋完善。同时,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水利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信息化工具已成为水利工作者完成工作的必备工具。因此,基层水利信息化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已具备了全面应用信息化的良好建设环境,基层水利部门应抓住机遇,认真分析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转变思维方式,探索新的建设模式,明确建设目标,加快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
1 基层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水利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有着悠久历史,同時也是一个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至今信息化建设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因水利信息化起步较晚,水的问题比较复杂等原因,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基层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尤为明显。
1.1 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有部分领导和员工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水利信息化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有些基层水利单位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1.2 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
当前基层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1)信息化基础数据库不健全。各种类型的工情数据,大量的水文基础数据还没有实现数字化;统一标准的基础数据库尚未建立;基础数据的更新没有长效机制保障,随意性较大。(2)从事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相关人员对IT技术发展把握不够深,大量信息化应用建设刚刚完成就成了落后产品。此外,整体性规划的不完善或实施不利而导致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差,信息流不畅,建成的信息化系统成为“信息孤岛”。(3)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单位对行业应用理解不够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差,甚至无法推广或交付使用。(4)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条件不足。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在水利系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
1.3 信息化系统应用能力不足
信息化系统应用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当前建设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对大量基础数据的分析提炼能力不足,尚停留在对基础数据简单化统计应用的水平;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专业性强,操作复杂,人性化操作有待提高;因水利信息化在水利行业起步较晚,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应用信息化工具作为工作的主要手段也相对较晚,思想上和习惯上都还未适应,基层水利系统人员信息化方面素质不高,使用信息化工具能力差。
2 基层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机遇
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耕耘,已建成不少好的应用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体系结构日渐完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重心也开始向基层转移,基层水利信息化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已具备全面应用信息化的良好基础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浙江水利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到2017年水利信息化投入要达到整个水利投入的2.5%,到2020年要达到4%的投入保障机制。《浙江水利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和2大应用平台、5个支撑系统及数据资源、标准体系、运行环境建设的几大主要任务,并出台了相关建设导则与技术要求,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建设标准、建设目标等方面变得越来越清晰。二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手机、电脑等通信、传播工具日渐普及,在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水利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信息化工具已成为水利工作者的必备工具。
3 做好基层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路
基层水利部门面对的是最基本的水利建设管理对象,尤其是点多面广量大的小型水利工程。水利信息化作为提高水利建设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建设好基层水利信息化系统,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不断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创新过程。
3.1 转变思想,变被动为主动
基层信息化系统建设一直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往往是从上到下各业务线下达建设任务,比如水文检测、水雨情应用、水资源实时监控、洪水风险图、山洪灾害等。基层水利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缺少系统性的思考和规划,寄托于上级能统一建设系统,地方拿来使用。当前要实现新世纪治水战略目标,实现水利的现代化,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这已成为水利系统的共识。水利部门应清楚认识水利信息化建设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层水利行业管理机构,更应清楚认识到水问题的复杂性和区域性特点,寄希望于省级层面来统一建设信息化应用难度大,实用性不强,应及早规划和思考符合当地实际的水利信息化系统。
3.2 改变模式,采用购买产品与服务
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目前采用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主要套用于水利工程建设模式:下计划,定方案,招投标,定制产品,验收,有限的建设后服务,这种模式一方面建设周期长,因信息化发展汛猛的特点,往往到产品交付使用时又到了需要升级改造的时候。另一方面系统后续升级、改造都比较难。在当前政府大力转变职能,部分功能提倡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大环境下,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也应积极采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有三方面好处:一是有利于水利部门将信息化建设费用逐年分摊纳入年度预算。二是能有效解决系统后续升级、改造难的问题。三是能迫使从事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相关机构对行业应用理解更深入,开发出易用性、实用性强的产品,有利于水利信息化产品市场化品牌发展。
3.3 把握重点,加强基础建设与资源整合
3.3.1 加强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
水利基础数据库是所有水利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基础,基层水利系统掌握着极大部分的水利基础数据。当前由于基层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差,相关硬件投入不足,导致大部分地区对数据资料的电子化处理滞后,很多资料都没有实现数字化,依然采用传统媒介存档方式,与信息化要求差距较大。这种传统媒介的信息保存方式,信息检索效率低,无法满足当前水利工作中对大信息量的需求。同时,传统媒介数据要转换成数字化存储,其工作量较大,费时费力。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一是要做好数据库规划,制订数据存储、共享的相关标准;二是要有计划的逐年实现传统媒介数据的数字化工作;三是要建立基础数据更新长效机制。
3.3.2 推进应用系统的整合共享
基层水利信息化早先的建设多基于上级相关管理部门单系统应用,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式被动建设,造成多个应用系统功能重复建设,数据结构不一致,很难做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基层水利行业管理部门要分析在水利信息化方面的应用需求,对当前各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梳理,针对实际需求,拟定资源整合共享方案,制定实施计划。
4 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新世纪治水战略目标,实现水利的现代化,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这是水利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基层水利作为推动水利现代化的基本单元,需要在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上有作为,有创新。
参考文献
[1]吴祥,张坤,陈欣,刘波.水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17-18.
[2]杨晓峰.浅析清水县水利信息化建设[J].大科技,2014,(15):175-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