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峥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发展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形式:xMOOC与cMOOC。通过这两种形式课程的对比分析来看,cMOOC更加符合未来互联网+的大环境, 它更加适合未来个性化在线协作学习。
模糊的xMOOC定义
关于xMOOC的定义仍然存在许多模糊之处。即使参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首字母缩略词MOOC本身的组成部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
大规模:什么是大规模?它的限制条件是什么?是相对于机构的大小吗?
开放:平台是否对任何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主导一门课程吗?任何机构都可以提供课程嗎?任何学生都可以注册吗?是否所有的资源都开放?它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学习者和不同语言的人吗?
在线:我们如何定义在线?是我们所认为的网上学习或者是可以移动的课程吗?还是混合学习?
课程:如何定义一门课程?为什么我们试图在新媒体上复制面对面的课程体验?传统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在线环境?
因此,创建一个适合所有MOOC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
超越首字母缩略词
为了更细致入微地发展MOOC,使之不断完善,去迎合个性化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不得不考虑更多更具体的问题:
MOOC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设计决策依据什么学习或教学理论?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的角色是什么?
学生如何建构新知识?
如何对学习进行评估?
是谁创建学习内容?
正在进行什么类型的互动?
课程路径和课程目标有多么灵活?
MOOC应该是多样化的,具有更多的形态。
新类型cMOOC的特点
需要承认xMOOC是基于讲座形式的,它更接近传统教学过程和理念,侧重知识传播和复制,强调视频、作业和测试等学习方式。
cMOOC是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MOOC模式,是一个新型的MOOC版本,一种强调自学、互助的模式,即开放边界体验,是面对面课程体验的在线扩展。它的网络社区可以做到入学的学生与非注册学生并肩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向某个知识领域或技能领域的“老手”学习具体的经验。下表中突出显示了MOOC的两个主要“分支”之间的一些差异。
cMOOC的结构与未来
如果你从来没有接触过cMOOC,那么它的组织结构是有挑战性的。下面这个案例来自于Mozilla的teach the web cMOOC,展示了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展开,并由参与者塑造。
cMOOC开始之前:Mozilla的成员通过网络邀请参与者共同制定目标和理念。课程大纲作为“进行中的工作”发布,其中包括一般主题和前两周的活动准备。随后的几周内容和活动将随着经验的展开而确定。
第1-3周:参与者了解中心主题,并建立社群。参与者互相沟通;实验一些不同建议的学习路径;创造自己的学习目标;记录和分享他们的见解和挑战;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总结社群活动;并形成小型协作社群。参与者协作计划未来几周的学习活动等。
第4-6周:参与者继续上述活动,重点从学习内容转变为学习如何将内容应用到实际。
第7-9周:参与者继续分享和计划,并离开网络。这三周的重点是把学习带给当地社群和合作者,以及尝试在现实世界中对知识加以检验。
第9周后:参与者继续利用在cMOOC期间形成的联系,用于真实世界的、持续的合作。小型合作社群成为自我维持的长期实践社群。
从以上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cMOOC和xMOOC结构完全不同,但它们各有不同的优势,重要的是选择最适合的学习形式和特定课程项目目标。xMOOC是一种传递内容的有效方法,这些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不大,并且可以从一学期到另一学期重复使用[1]。当在校园里进行学习软件平台的实验时,它们也很有用:学生的多个学习部分可以在面对面讲授之前在线查看讲座内容。例如,保定市电教馆现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的乐教乐学平台,其中的微课部分就是对此深入具象的体现,而其中的资源模块则很好地体现了cMOOC中学习者构建知识的形式,完全的资源共享体现形式。在面对面讲授期间,学生可以利用时间与教师探讨更深入的材料和参与小组讨论。然而,xMOOC对于生成协作社区或主观内容是不理想的。cMOOCs是利用协作性讨论构建意义的课程或主题领域的更好选择[2]。
它们也非常适合激发专业实践社区,并开发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相一致的完全在线体验。
国内的MOOC依然如火如荼,各种学习软件、平台如雨后春笋,但是没有太多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个性化的协作学习也成为纸上谈兵。“互联网+教育”每天产生着昔日的不可能,新的学习或教学模式正在逼近,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同伴间协作的cMOOC即将出现[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