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是高考综合改革的强有力支撑

2017-10-25 08:01卢秋红仲玉维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选择性信息化信息技术

卢秋红+++仲玉维

2014年,上海、浙江两地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旨在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单一考试评价方式,探索构建分类选拔、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录机制。2017年秋季,北京市入学学生进入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高考改革服务,怎么样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新高考的综合改革呢?本期我们约访了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主任杨德军、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花洁。

记 者:您如何看待新高考综合改革和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作用的呢?

杨德军:高考综合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实施“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是指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我们理解这次高中改革的核心就是增加选择性。选择性涉及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学的选择性,二是教师教的选择性,三是考试的选择性,四是管理的选择性。这四个方面的选择性,保证这次高中改革“增加选择性”的落地。

高中综合改革,实际上是课程结构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必修课减少了,但是选修课大量增加。从改革目标的角度来看,现在是“扬长性”地支持学生的选择性学习,而过去是“弥短性”的选择性学习。过去,必修课程是大家都要学的,选修课程是每一个学生都要有选修,侧文的学生要选修物理、化学、生物,侧理的学生要选修历史、地理、政治。改革之后,侧文的学生完全有权利不选修理化生科目,侧理的学生如果对史地政不感兴趣,也有权利不选修,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过去考试的选择方式只有两种,而这次改革的核心就是选择。高考改革6选3后的变化比较大,理论上来讲,组合的方式会有20种,学生选择的可能性也大量增加;再加上学业水平考试每年两个学期都可以考,什么时间考、选择早考还是晚考等,这些变化更加需要信息技术全面的支撑。

花 洁: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深化教育领域新中高考改革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随着工作的全面推进,全国各地主动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提供新方法和新动力。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理念与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应用,信息化与教育的結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推动新中高考改革日益引起教育管理部门、企业、学校以及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出台,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应“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教育信息化在推动中高考改革与发展方面的战略地位凸显,教育信息化对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

记 者:具体来说,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杨德军:从高中改革的重要性来讲,信息技术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重要的支撑基础,在上海、浙江高考改革的调研过程中,已经能够看出来改革前后有着特别明显的差异。

就课表而言,在改革之前,教务处能够把全校的课表、每个班的课表很好地排出来,此时将计算机作为辅助也好,或者不使用计算机,排课都是比较顺畅的。在改革之后,如果还要采取人工的排课方式,已经是不可能了,所以必须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

信息技术支持学生有选择地学,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泛在学习就成为可能。因为高中的课程更加丰富,学生的时间就有可能是碎片式的,如果能够做好一个学习系统,就能够支撑起孩子无时无处不在的学习。

在调研了浙江、上海高考改革的三年发展后,我有一个特别深的体会就是,新的高中改革离开了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持,肯定是转不动的。

花 洁:按照国家、市、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在新高考改革要求下的教育改革需在“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中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信息技术的支撑,开展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发展性教育评价、学习分析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通过教学大数据收集、智能分析和预测帮助教师针对性的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开展个性化学习,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减轻师生负担,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

记 者: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花 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面对各地教育竞相发展的新挑战,区域教育现有发展水平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评价体系还难以满足智慧教育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不足,教育大数据没有发挥作用。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够强,虽然产生了大量的过程性和结果性数据,但数据背后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分析,与教育教学融合还不够,与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日益迫切的个性化教与学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不断增长的教育信息化管理需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学校还是按照积累的经验教学,无法进行因材施教。

二是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程度有待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教育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群体差距、阶段差距、公办民办差距仍然较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分布在各教育单位的教育资源无法实现有效的整合与共享,优质资源的积累与融合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制度保障,其示范和引领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展示,从而制约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利用。

三是教育评价方式不充分。教育评价对于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和有效的促进作用,主要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体系以及评估与自评手段,从而达到促进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的目的。然而目前的情况更多的是以考试结果为主的数据汇聚与分析,教育评价也主要围绕结果性的学业数据采集分析为主。离建设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以教学活动评价、教师专业能力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管理过程评价等多维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四是教育评价展示能力不足。建成在用的教育信息化系统数据展示能力不足,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反馈能力欠缺,无法按照科学的教育评价准则,对如区域学业数据等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区域教育质量测评与分析数据,难以实现最终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价值评判。

五是新高考下教务教学能力不足。新高考政策虽然已落地实施,但是通过对上海多所名校实地考察调研结果来看,在执行层面还有诸多待解决的问题。学校普遍在教务教学上遇到了新挑战和困难,例如,如何解决学生志愿与教学资源冲突。学生们在如何选择未来专业方向和选课志愿决策上陷入迷茫。

杨德军:信息技术对高考改革的作用原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有可无的状态,现在的信息技术是必要的基础。过去信息技术是“志愿军”,现在是“义务兵”。

从下一步发展来看,学校马上要面临着一件事情,就是课程管理平台的建设,发挥有效的管理和教与学推进的重要作用。高中课程和义务教育阶段还不一样,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没有选修课的问题,高中的选修课有的学校就是开不了,一部分学校是过去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它能够把选修课基本上开足、开齐开全,让学生有更充分的选择权,有充分的学习空间,落实课程的选择;但是还有大量的学校,尤其是近郊、遠郊的一些学校,人员规模也少,班级也少,师资不足,所以大量的选修课开不起来。这样的情况下,课程资源跨校的甚至跨学区的共建、共享就格外重要。

高中改革总体衔接来讲,现阶段需要完成基础性、支撑性的信息技术平台的搭建和试验、使用。教室资源是高中学校普遍缺少的硬件资源,过去没有走班,都是相对的固定班。固定班的情况下,教室的利用率是最高的。一旦走班了,怎么样最大效率地利用好教室资源和设备设施,需要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

信息技术是高中改革的一个必要的基础,推动这样的一个基础的落实,要充分看到存在的阻力和现状。比如有的学校要求手机不能见“房顶”,规定在教学楼、教室里不能接听、拨打手机。类似这样的一些阻力也需要逐渐去克服。

当我们觉得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必须要做的时候,家长还在质疑、学校还在踌躇。信息技术作为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支撑,需要从管理方面出来一些办法,消除家长家长对于孩子健康、视力、网络安全方面的担忧。另外,资源的配套、建设、开发、使用,需要社会力量支持,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开发者能受益,使用者也能够受益。

记 者:感谢您二位接受我们的采访。

猜你喜欢
选择性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选择性听力
选择性应用固定物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分析
选择性执法的成因及对策
铈基催化剂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研究进展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