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述元
庞清荣,二十多年来,曾做过国企职工、干过个体户老板、当过老板,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那就是脚踏家乡地、拥有一方田、突破自我、带动乡亲的田园化绿色致富梦。
2015年,怀揣田园化绿色致富梦的他回乡了。参加了当年湖北省潜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成为了潜江市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同年,他投资200余万元,流转土地400亩,成立了“庞清荣家庭农场”。
三年来,他不断求索先进技术,远立潮头创大业;他不负父老乡亲的众望,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奔跑。
夯实基础,构建绿色田园梦
2016年,庞清荣家庭农场种植虾稻连作300亩,湘莲20亩、葡萄40亩,养殖黄鼓鱼40亩,全年总收入达270万元。
小龙虾养殖肥水消毒是关键,水好、水肥、虾草好,小龙虾产量即高,品质就优,上市则早,价格既好,收入逾高。庞清荣勤奋探索小龙虾养殖技术。他加强饲料投喂,及时给小龙虾补充虾草、豆粕等,经常巡塘探索经验与发现问题,化解养殖难点。当年,他的家庭农场销售小龙虾10万斤,产值200万元。
为打造绿色水稻高产片,庞清荣农场与武汉跃达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盟,300亩虾稻连作全部实行机耕、机整、机插、机防、机收全程机械化生产,农场当年水稻单产达650公斤以上,粮食总产达20万公斤,产值30万元。
庞清荣一直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农场春种蔬菜甜玉米,秋种大白菜、萝卜、冬瓜,年收入每亩达3500元。农场生产的“夏黑”及“虞美人”个大,甜而爽口,在武汉市场火爆,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夏日,荷花莲藕闻鸡起舞,散发着浓浓的荷香,香莲秋收饱满,年收入达5万元。农场养殖的黄鼓鱼40亩,7月投苗,12月收获,年收入达40万元。
庞清荣的事业蒸蒸日上,他荣获市政府、市粮油购销公司种粮大户称号。
巧借东风,充实绿色田园梦
潜江市是全国小龙虾之乡,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的如火如荼,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2017年初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潜江市以补贴调动规模化种植积极性,对集中连片的2000亩以上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1000亩以上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给予补贴10万元。还推出了专门针对种粮农民的“种粮乐”金融产品,允许种粮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做抵押贷款,财政部门注资4000万元成立担保中心,为农民提供货款担保。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庞清荣农场沐浴着政策的春风,庞清荣的家庭农场扩大了规模,2017年增加土地100亩,虾稻连作面积达到400亩。截止到4月,农场销售小龙虾产值200万元,并投入虾苗2万斤,预计全年出售小龙虾产值达到320万元,获利200万元。
“现在育秧盘里的秧苗已经长到1寸高了,六月初插秧时,再把虾苗一并投进去。我盼稻虾双丰收。”庞清荣一边指挥旋耕机作业,一边告訴笔者,“这一季每亩可产水稻1300斤,收获小龙虾300斤。大家都知道养虾的稻田很少打农药、施化肥,所以我这里不仅小龙虾能卖上好价钱,生态稻米也能卖上个好价钱。”
自己富了不算富,庞清荣更多是关注他人,今年他在农场里安置7个农民工,他们当中大多是贫困户,每人每月支付工资3000余元,为潜江市精准扶贫工作作出了贡献。
展望明天,实现绿色田园梦
好水好地出好粮。庞清荣家庭农场位于排灌河源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远离城镇村落及工业区。稻田灌溉采用富含矿物质的水,在保证零污染的同时,又能极大提高稻米品质,从生产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
庞清荣家庭农场带动了周边大大小小的农户50余户,将分散农户组织起来。农场对农户实行五统一服务:统一供应优质苗种,统一提供养殖技术,统一的销售渠道,统一的商标,统一的价格。推广“稻虾共生”模式,实现“稻虾双丰收”,达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效果。将农民习惯的“油稻”“麦稻”种植模式改为“虾稻”模式。
庞清荣掰着手指进行了效益估算。“每亩成本包括稻田改造1200元;虾苗苗种700元,秧苗苗种200元,饲料600元,防逃围板150元。亩产生态有机稻谷1000至1200斤,农场保底每斤3元回购,小龙虾亩产280斤左右,根据近年市场价位保守估计每斤售价可达20元。”产品回购后由农场以绿色生态食品统一包装,配送武汉和周边各大批发市场、超市卖场等。
庞清荣是一个品牌意识极强的家庭农场主,为了提高种养效益,他于2017年将注册农产品商标品牌,构建起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拥有独立的设计包装,直销店、网店。“消费者通过网店和二维码的搜索,就可以了解产品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等一系列相关信息,农场生产的每一个产品有身份的,质量可追溯。”
“未来,农场将拥有自己的品牌,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农场面积稳定在1000亩左右,带动周边10000亩农户,农场年收入1000万元,真正实现我做一个田园绿色家庭农场主的梦想。”庞清荣信心满满地说。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潜江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