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松
使用一台没有按钮、没有光学取景器、没有闪光灯、没有任何数字显示的相机拍照,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议。针孔摄影就是这样一种特别的拍摄方式,它呈现的是摄影发明之初最原始的状态,相对于技术而言,更依赖于人的本能和创造性,蕴含着一种特别的诗意,也让人思考摄影的本质,这正是当下很多摄影师仍然选择这种拍摄方式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所著的《墨经》中记载了针孔成像的现象;公元前330年左右,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也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
1038年,阿拉伯学者阿哈桑(Alhazen)首次描述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暗箱(camera obscura)的器材,通过一个小孔,可将外部影像倒映在暗箱内。暗箱曾使中世纪宗教、哲学产生了无数遐想,至今仍应用于物理光学和天文学的研究领域,电影、摄影的发展也贯穿着针孔光学的研究。1490年,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留下了关于暗箱的文字记载。
1611年,德国人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发明了可携式相机的原型,人置身于一顶帐篷之中,把从外面投射进来的影像描摹在帐篷内壁的画布上。
1807年,英国人贺拉斯·沃泊尔(Horace Walpole)研制的明箱在他死后问世,人们不用再钻进暗箱,通过棱镜,就能在小型暗箱外面看到影像。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解决了长久以来暗箱投射画面无法保存的问题,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
针孔相机是现代相机最原始的形态,它就是一个以小孔收集光线的盒子,没有镜头,在相机内放入胶片或相纸,打开小孔,光线进入相机,在底片上成像。使用针孔相机拍摄,是一种古老而又纯粹的创作方式,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但拥有无限远的景深,照片往往呈现出一种略带虚化的、梦幻般的柔软效果。
摄影艺术家阿比拉多·莫瑞尔(Abelardo Morell)1948年出生在古巴哈瓦那,1962年与父母一起移民到美国,碾转居住了很多城市。几年后,作为一名移民家庭的孩子,他幸运地被缅因州鲍登学院录取,学习文学。他在鲍登学院时开始接触摄影,毕业后便转去耶鲁大学攻读摄影硕士,1981年毕业后到马萨诸塞艺术学院任教,并开始摄影创作,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系列照片《照相机暗箱》。
1991年,莫瑞尔在自己的客厅里拍摄了第一张小孔成像作品,他以房间作为暗箱,用黑色塑料覆盖了所有窗户,然后在上面钻了一个小洞,窗外的图像投射到房间的墙壁上,莫瑞尔再用大幅面相机将图像拍摄下来,曝光时间5—10小时。
后来,莫瑞尔把这个从自家客厅开始的项目延伸到了世界各地。他跑遍了美国和欧洲几乎所有的著名景观,每到一处,就用小孔成像的方法把当地的地标建筑投射到一个房间里并拍摄下来。他把帝国大厦和罗马竞技场投射到卧室的床上,也把屋外的喧哗与崇高投射到了屋内寂静、平凡的角落中,让人感受到时空交融的错觉。在一个私密空间里“拥有”整个世界,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心理体验。
英国艺术家克里斯朵夫·巴克娄(Christopher Bucklow)1957年出生在兰开夏郡的乌姆斯顿市,十几岁时就开始对印象派绘画感兴趣,那迷人的光影让他百看不厌,这也奠定了日后他在作品中探索光影的基调。巴克娄32岁才开始从事艺术创作,此前他是一名艺术史学者,专攻浪漫主义艺术,包括当时的纸上绘画和早期摄影术。
巴克娄是英国“无冕”摄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画作和照片经常描绘人体的抽象图像,以三维实体和无形的状态出现,仿佛带着神秘的光环。他从1993年开始创作系列作品《来访者》(Guests),一直持续了10年左右,照片中的人物包括他的亲人、朋友和他自己。最初开始拍摄时,巴克娄让他的保姆站在一大块铝箔前面,在铝箔上描绘出她的轮廓,并在这个剪影上制造出数千个小针孔,然后将铝箔放在一大张相纸上,带到户外,让相纸短暂暴露在阳光下,最终呈现出由数千张针孔照片组成的独特的影像轮廓。光线强度和曝光时间长短会产生出独特的颜色变化,产生迷幻绚烂的效果,从中似乎能感受到灵魂的存在。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洛伦佐的埃里克·雷纳(Eric Renner)和南茜·斯班瑟(Nancy Spencer)夫妇,既是摄影师,也是策展人。1984年,他们成立了“针孔资源”(Pinhole Resource),这是一个致力于收集针孔照片的非盈利组织,也是全球唯一的针孔摄影作品的权威研究机构,几十年来,共收集了36个国家、500多位摄影师的近6000幅针孔摄影作品,以及相机等大量实物资料。这些作品没有一件是机构出钱购买的,全部来自捐赠,由此可见全球摄影师对针孔摄影的热情和对这家机构的信任。2012年,南茜和埃里克将机构的收藏全部捐赠给美国新墨西哥洲历史博物馆。
系列作品《耳聋》中的针孔图像拍摄于2001年夏天,是南茜和埃里克合作完成的。他们的针孔摄影作品题材广泛、理念开放,对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物有独特的洞察力,在对政治、宗教、历史、人权、世俗等的思考和表达中,情感、思想、幽默、敏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与人们分享作者对世界的认识。
针孔摄影的形式非常多样,暗箱形态任意,针孔大小可变,因而影像的最终呈现具有不确定性,能够同时记录所见和所未见。根据这一特質,南茜和埃里克创造了很多超越现实、充满神秘感的影像。有时他们会跨越时空,主观地把历史和现在、物和光、玩偶和人……集合在一起,他们认为:“用语言来描述针孔影像的神秘感很难,但把心灵、深度、向往、永恒和特殊感觉注入到视觉现实表现中,人们可能在一个梦幻的国度看得到。”endprint
迈克尔·韦斯利(Michael Wesely)1963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是一个艺术摄影师,以城市建筑、风景以及采用特殊的超长时间曝光技术拍摄而闻名。1986—1988年间,韦斯利就读于慕尼黑巴伐利亚州立大学摄影学院,随后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深造。
20世纪90年代后期,韦斯利别出心裁地采用自制的针孔相机拍摄了柏林波茨坦广播公司重建的场景。2001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重建期间,他又被邀请用他的独门绝活记录下整个重建过程,他在四个不同方位架起了8台照相机,拍摄直到2004年才结束,快门整整打开了34个月之久,这个拍摄项目被称为Open Shutter,2004年在MOMA展出。34个月里发生的变化,被韦斯利以超慢速快门收进了一张照片之中,包括时间的流逝、天际线的调整、人群的来来往往、新建筑物的兴起……他的针孔相机就像一台时间机器,引发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
杰夫·麦康奈尔(Jeff McConnell)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在北卡罗来纳州长大,1990年开始拍照。1999年,他看到捷克摄影师约瑟夫·苏德克(Josef Sudek)的全景照片,受到启发,也想尝试一下。为了更接近想要寻找的拍摄感觉,他自己制作了一个针孔相机,此后,他觉得再也不需要那些带光学镜头的相机了。
从2015年9月到2016年,麦康奈尔在新泽西州的亨特顿县放置了500多个针孔相机,它们被安装在树上、建筑物和岩石上,停留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以形成太阳活动轨迹的图像。太阳穿过天空的路径每天都不一样,在这些图像中,太阳的轨迹变成了明亮的曲线,每天出现一次,非常壮观。
麦康奈尔认为,针孔摄影是一种特殊的观看方式,就像是一个时间的容器,收纳了眼睛看不到的场景。他甚至在旅行时也使用针孔相机拍摄,这无疑需要极大的耐心。
体验针孔摄影
最简单的方式是网购一个成品针孔相机,还有一种需要自己拼装的,使用起来更有乐趣。
任何不透光的密闭空间都可以是制作针孔相机的材料,比如鞋盒、胶卷盒、饭盒等,此外还需要一块小金属片,打好进光孔,通过孔径计算焦距。
苹果应用商店中可以找到模仿针孔相机效果的软件,例如iPinhole Camera和PinholeCam。
了解更多信息:
针孔资源:www.pinholeresource.com
日本針孔摄影协会:jpps.jp/web
美国的针孔摄影网站:www.pinhole.or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