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欧
中投的使命之一,是在保障外汇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基础上,更好实现国有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
“正是挑战和困难的磨练,让中投不断成熟壮大,成长为今天受人尊重、负责任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说。
十年前,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外汇储备连年增长,然而这也给宏观调控提出了挑战。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曾任中投首任董事长的楼继伟回忆,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已过1万亿美元且增速非常快,因此提出来是不是成立一家外汇投资公司。
那么,如何更积极地管理外汇资金,开辟一条获取更高收益的新渠道?成为了国家宏观政策设计的一大课题。
2007年9月29日,作為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应运而生。十年间,中投屡受全球金融危机考验,前行于荆棘遍布的国际资本市场——资产规模从初始的2000亿美元增至2017年8月底逾900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大主权财富基金;2016年境外投资净收益率6.22%,且十年间年度净收益率峰值达11.7%(2009年和2010年),境外投资累计年化净收益率5.51%,累计年化国有资本增值率达14.35%。
无疑,中投的组建宗旨是实现我国外汇资金多元化投资,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同时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因而其成长的十年,是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从无到有的十年,也是境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空前多变的十年,更是中国国际地位、大国声音渐强的十年。
这期间,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国际贸易增长乏力且跨境直接投资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剧、保守主义回潮、地缘风险上升等一系列全球政治新变局。
中投的难题,一边是如何完善治理架构和制度体系、优化资产配置;一边是如何培养投资队伍和发展研究能力、严抓风险管控以及如何在国际金融市场赢得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中国参加全球经济治理的一支有生力量。
十年不短,但对于年轻的中投来说,万里长征只迈出了第一步。
“我们将再接再厉,以专业素养和进取精神投身于激荡的国际金融市场,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塑造稳健、专业、负责任和有声望的国际大型机构投资者的良好形象。”屠光绍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业绩亮眼
中投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在保障外汇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实现国有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此,其投资效率最为市场所关注。
记者核算发现,中投资产规模十年间扩充到3.6倍,相当于十年再造了两个半中投。境外投资业绩上,自成立来其年度净收益率峰值达2009年和2010年的11.7%,2012年也高达10.6%。累计年化净收益率保持在5%左右的良好水平,最高值6.4%出现在2010年。期间,受亚洲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影响,于2008年、2011年和2015年出现了年度净收益负增长,但次年业绩均能迅速反弹,表现不俗。
“这与全球其他主权财富基金比较,已是成绩斐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长、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顾问委员会成员向松祚评价。
他认为,主权基金的单年或短期收益数据并不能反映长期表现。有的机构短期业绩出色,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本国汇率贬值或股市表现亮眼。而有的机构短期内业绩承压,是源于资源、金融等周期性行业下行或新兴市场表现不佳。
因而,对于追求长期稳定和可持续财务回报的中投,需要更深入、全面和长远的评价眼光。更何况,中投近年来的项目投资表现亮眼。
2012年11月,中投以4.5亿英镑购买英国希思罗机场控股有限公司10%股权,该机场可谓欧洲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枢纽,当年客流量达7000万人次,全球排名第三。同时其监管定价机制也为中投提供了良好的通胀保护和稳定回报,成为中投手中优质的非上市基础设施资产。
“我对中投表现出的职业精神及全面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印象深刻。”2016年起出任中投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理事会主席蒂安妮·朱利叶斯表示。
2015年10月,中投收购德国最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特许经营商Tank &Rast(市场占比90%)的少数股权。高速公路是德国的核心基础设施,该笔投资也成为中投对德首笔直投。
同年12月,中投海外、招商局国际及中远太平洋共同收购土耳其第三大集装箱码头Kumport约65%的股份。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而Kumport是距博斯普鲁斯海峡最近的集装箱码头和黑海航线的必经之路,地理和战略位置突出。
“这是中国企业在土耳其成功投资的首个码头项目,中方联合体将获得经营主控权。”中投公司副总经理、中投海外总经理居伟民介绍,Kumport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节点,为中土两国以及黑海国家海上商贸提供有力支撑。
五大成果
十年来,中投的治理水平和投资管理能力逐步提高。
一是,较好地实现了国有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成长为与国际接轨的全球第二大主权财富基金,书写了中国特色主权基金的建设史。并且,搭建了规范的内部架构、制度流程和投资管理体系,建立了资产配置以及股票、债券、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房地产、基础设施、直投等多个业务条线,并在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业务,机构投资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打造专业直投平台,发挥了对外投资“先遣队”和“排头兵”作用。随着2015年中投海外的正式运作,中投建立起了“中投公司:中投国际+中投海外+中央汇金”的管理模式,母子公司职能明确、术业专攻,境内外不同业务分工更加专业与细化,优化了公司架构和投资管理。成立两年间,中投海外以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完成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直投投资项目。endprint
三是形成了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独具特色的“汇金模式”。成立于2003年的国有独资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汇金”),主要职能是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出资额为限代表国家依法对其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实现国有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自2007年中投成立后,中央汇金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从注资改制工、农、中、建四家银行到救助券商、保险机构,从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规范股权管理机制,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国家队”到推动旗下机构整合、上市,中央汇金已然成为了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开放性平台。
中投公司副总经理、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白涛表示:十余年来,中央汇金较好地完成了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压舱石”、稳定金融市场的“调节器”和金融改革的“试验田”等各项任务。
四是摸索出一套投资管理流程与运营体系。中投已基本实现了对投前、投中、投后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并建立起投资经理责任制、风险内控体系、运营支持体系、考核激励机制、会计核算体系、审计问责机制等长效治理体系。
由此,其投资能力显著提升——一方面,中后台团队在風险管控、内部管理上有序运营,支撑前台业务;另一方面,聚集和培养出一批专业性投资人才与支持团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策略并产生了一批业绩良好的投资项目。
五是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眼下,中投已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与尊重,搭建起包括外部管理人、商业伙伴、交易对手、同业机构、外国政府与监管机构等在内的国际合作网络。并且,中投积极参与高端外交和多双边对话,参与制定了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规则,公司高管先后出任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主席、董事会成员等,赢得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院长玛丽特·洁诺就对中投的国际形象表示高度肯定。她从中投国际咨询委员会成立起就担任了委员,对于中投的十年成长体会颇深。
内外兼修
当然,成长难免会有磕碰,中投也不例外。
十年来,境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空前复杂多变,中投因此不断应变、内外兼修。
“内”指敢于优化组织结构和企业理念以求高效和精细化运营;“外”指洞悉国际市场,铺开海外机构网络并搭建海外直投项目库。
在国务院副秘书长、中投公司原董事长丁学东看来,中投诞生之时,全球经济复苏疲软,经济形势阴影重重。但中投却坚守了长期财务投资人的初衷,审慎应对全球风险,实现了相对优良的业绩。无论是推进境内外投资和管理,还是公司治理和应变,均游刃有余。
的确,梳理中投的发展史,便可知其“修内”之功。
一方面,组织架构历经了多次调整——2007年9月成立之初,中投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执行委员会,中央汇金全资注入;2010年11月,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9月,中投国际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15年1月,中投海外直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目前,中投的境外投资和管理业务分别由中投国际和中投海外承担,中央汇金则负责境内国有金融股权管理业务,形成了三个子公司各有侧重、精细化经营的治理格局。
“把直投业务和其他公开市场业务分开,让其按照自己的逻辑规律和方法来开展投资,这的确是中投发展转型的一个重大举措。”丁学东对此直言。
2015年底,中投国际引入简单、透明、有韧性的参考组合配置模式,为实际投资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指引。2016年,中投强化“研究驱动投资”理念,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部,以提高投研效率。目前,中投还不断完善自营投资流程,深化自营投资和委托投资能力的相互补充和促进,一些自营组合建仓以来大幅超越基准。
另一方面,中投的团队建设逐渐成熟。
成立伊始,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各个行业,如何上下齐心地协同作战,是其初创者们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直到2012年公司发布了《中投文化共识》给出了清晰、统一的远景。
当前,中投已形成颇具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了延揽、培养和留住人才的环境。截至2017年6月30日,员工总人数626人,其中境外投资团队19人,83%以上拥有海外经历,中央汇金也建立了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股权管理业务人员及专职派出董、监事队伍。
“对于成功的投资机构而言,优秀的人才队伍和良好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要。”中投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挪威FSN资本董事长科努特·凯尔表示。
至于“修外”,则主要是根据全球市场变化和国家战略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海外机构网络。
2010年,中投全资子公司——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成立,旨在利用香港一流的投资、金融环境来拓展中投境外业务。其职责,包括全球投资级公司债、中国香港股票策略、中国企业特殊信用机会和美国高收益债四个投资策略组合。
“该机构目前在管资产约120 亿美元。除去上述职责,还借香港的区位优势来关注全球及区域市场动态、开展同业交流,为中投的研究工作、投资者关系拓展和投后管理提供支持。”屠光绍介绍。
同时,做精、做细、做强在美投资,对中投而言至关重要。2011年,中投设立多伦多代表处;2015年设立纽约代表处并关闭了多伦多代表处。纽约代表处重在开展美国经济、金融市场及监管政策调研,维护和发展与北美地区资产管理人及商业伙伴的合作关系,为总部收集项目信息和提供支持,并与当地政府和监管机构沟通。
大国责任
作为全球第二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的十年也是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对外交流的十年,是中国政治经济外交高速推进的十年。
这期间,中投承载了巨大的沟通和发展重任。
2008年4月,全球主要的主权财富基金召开会议,拟组建主权财富基金国际工作组并起草相关规则,但各方争议较大。直到同年10月才达成共识并发布《圣地亚哥原则》。中投作为起草小组成员,全程参与各项工作,在首个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了“中国声音”。
2009年4月,该工作组改组为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中投公司是创始成员之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时任中投监事长的金立群当选了论坛第一副主席,后又担任第二任主席。2011年5月,中投在北京承办论坛第三次年会。2015年,时任中投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克平被推举为该论坛新一届董事会董事。
“我在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一做就是六年。”在金立群看来,该论坛能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全球投资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中国可借此更好地让世界了解自己。
而作为创始成员,中投多年来自觉遵守并全面执行《圣地亚哥原则》,每年都全程参与论坛内部治理和重大事项决策,推动其各项工作。根据《圣地亚哥原则》进行的自我评测结果显示,中投开放性和透明度较高,很好地履行了对该原则的承诺。
屠光绍对此表示,中投的投资行为是基于商业目的,即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但同时,作为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也需彰显我方应有的责任和风范。
例如,中投不仅注重与全球财经界、有关国际组织、投资接受国政府与监管部门等各方的经常性接触与对话,还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中外高端国际会议和重大多、双边对话商活动等,促进和维护公司自身利益、宣传自身公司投资政策与理念,并推动全球金融稳定和资本与投资的跨境自由流动。
正如巴基斯坦前总理、中投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肖卡特·阿齐兹所说,中投公司是值得中国骄傲的机构,不仅专业,还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享有良好的信用度和国际声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