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公益“教育扶贫”的成功探索

2017-10-24 00:09余柯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育扶贫春晖农村教师

余柯

今年7月25日下午,“2017春晖学院平江研修班”落下帷幕,4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教师告别“春晖讲堂”,踏上归程。临别之际,他们既依依不舍又迫不及待,依依不舍于六天晨读暮省结下的师生恩、同窗情,迫不及待于将“春晖”学习所得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回去与同事分享、与学生实践。

“我是第六次经历这样的场景啦,每一次道别的老师虽不相同,但他们脸上的神情却又相似,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收获满满的欣喜。”平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徐稳安老师从“春晖学院”创办起,就作为志愿者参与到每一期“春晖学院”的服务工作中。他见证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教师怀着期待而来,满载收获而归,“算上今年的网络直播,保守估计,六年来直接受益的乡村教师已达数十万,这个数字十分惊人。”

“春晖学院”是全国首个大型公益援教活动———“春晖援教”的一部分。她以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李镇西、吴正宪、王崧舟、华应龙等多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都曾来此为乡村教师免费授课。除此之外,“春晖援教”还包括乡村教师进城跟班学习、名师送教下乡、定点学校援助等。

“治贫先治愚。”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扶贫工作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一年,已有多名乡村教师受惠于“春晖援教”,或到省内名校跟班学习,或和送教下乡的名师交流;这一年,“春晖学院”在平江县开班。

2015年夏天,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旨在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发展乡村教育。这一年,是“春晖学院”举办的第四年,多位国内一线名师的示范课堂助力几千名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春晖”,不正和教育扶贫的理念一脉相承吗?

那么,“春晖援教”是如何发起的?它又如何将教育扶贫的理念在湖湘大地上生动实践?

一切,要从2009年说起。

“你看,乡村教师的手机朋友圈,暑假里都是琐碎的事;城市教师的手机朋友圈,每到暑假都是晒他们参加的丰富多彩的专业培训。”简朴的办公室里,李统兴拿起手机,打开他的微信朋友圈,对我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乡村教师最实质的需求仍然没有变,他们渴求培训、渴望成长、期盼引领。”

李统兴,“春晖援教”的策划者、发起人。2009年春节,他回老家探望一位老师,老师说起最近刚去过长沙。“是去培训吗?”“不是,是给家人看病。我都快退休了,还没去外地参加过培训呢。”老师的这句话让李统兴陷入了深思,他想起自己曾经的三年乡村教师经历。那三年里,他和同事从未参加过任何专业培训,一心渴望成长,却又找不到方向,仿佛被世界遗忘在了那个大山深处的闭塞角落里。可是,如今的乡村教师,参加培训还是这么难吗?

彼时的李统兴是《湖南教育》编辑部的一位编辑,因工作原因,他跑遍了三湘四水的农村学校。带着这个问题,他不断向各地的农村教师寻求答案。

“没有培训。”“不知道该怎么学习。”“想成长,却找不到出路。”……老师们的回答让李统兴心情很是沉重,作为教育媒体人,他想,自己能为乡村教师做些什么,能为教育做些什么呢?

缺什么就补什么,需要什么就给什么。老师们最需要的是培训、是交流、是专业指导,那就尽力为他们创造培训和交流的机会。

在再三斟酌后,李统兴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联络一群有情懷、有教育理想的名优学校校长,开始筹谋如何援助农村教师。

2009年,在李统兴和全省60多位小学校长的努力下,“春晖援教”诞生了。这一计划的实施,让乡村教师有机会进入长沙、株洲、湘潭等地的名优学校跟班学习。整整一周,老师们白天根据学习计划听课学习,晚上撰写反思心得,课程安排充实而丰富;接纳乡村教师跟班学习的学校还为其免费提供食宿,老师们因此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

乡村教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因得不到专业成长,易产生职业倦怠,丧失教育激情。但当他们走出闭塞的山村,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后,他们自然就会知不足而思奋进,从而唤醒内心已然沉睡的教育理想。

除了把乡村教师“领出门”,“春晖援教”还把一线名师“请下乡”,送教到乡村教师“家门口”。这支由湖南省内多位名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曾先后前往常德市汉寿县、岳阳市平江县、永州市东安县等地义务送教。同课异构、听课交流,通过面对面的深入探讨,真正解决乡村教师的问题与疑惑。

长沙市芙蓉区浏正街小学的李娟娟老师曾是送教队伍中的一员,说起那段送教经历,她觉得,这不仅提升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对送教老师本人的业务能力也是一种促进,“教学相长,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何乐而不为?”

“春晖援教”实施后,迅速得到了乡村教师的回应。各地乡村老师纷纷报名参加学习,许多农村学校也主动联系“春晖援教”团队,争取名师专家下校送教的机会。可李统兴逐渐发现,无论是跟班学习还是送教下乡,都具有暂时性和分散性。对部分乡村教师而言,有的全校只有一个老师,教学工作中无人交流,学习所获难以在教学中持续实践。与此同时,他还发现,乡村教师群体存在阅读量少、文化底蕴不够等知识缺陷,而对于小学老师而言,文化基础又是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让乡村教师把培训所得内化于心,如何让他们养成长期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形成持续性的文化自觉?这成了李统兴下一步的重要考量。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要形成教师的文化自觉,必须借助群体的力量。于是,2011年底,李统兴开始思考,如何构建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在乡村教师群体中形成不断学习和追求进步的文化氛围。

2012年,集公益性、专业性、针对性于一体,以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培养自觉学习思考习惯为目标的“春晖学院”成立,第一期在平江县举办,七天时间共培训了400多名乡村教师。国内多位一线名师前来免费送教;省内多位资深校长、名师亦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担任班主任,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

晨读《论语》,白天聆听名师示范课和讲座,晚上撰写学习心得或开展学员说课展示活动,满满当当的课程设置虽然辛苦,可老师们却乐在其中。“这七天的所得比我从教多年学到的东西还多。”“大学毕业后我就没有这么全身心地投入过学习了,感谢春晖。”“聆听完大师的课堂,又准备自己的说课展示,学练结合让我受益匪浅。”学员感悟印证了课程设置的实用有效,而如此贴合乡村教师需求的课程设置自然不会一蹴而就。

为了制定一份真正精简实用的课程安排,李统兴与多位校长、名师、乡村教师不断沟通交流,经过几个月的商讨,课程设置五易其稿,最后敲定的方案与初稿已截然不同。正是这份用心,换来了培训学员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赞美。

“春晖学院”其名亦有深意。春晖以“学院”命名,辅以封闭式和分班管理,意在让乡村教师回归校园,安心感受大学的文化与思维训练。诵读《论语》,学圣贤之理,可静教师之心,养浩然之气;名师授课,传先进之理念,授有效之方法,增教师之底蕴;学员说课展示,还主体之位于学员,培养其表达和展示的兴趣,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信心;班级制管理,培养同窗之情,构建学习小组,借助群体的力量巩固培训成效。凡此种种,皆是为了培养自觉学习而又幸福的乡村教师,激发他们追求美好、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春晖援教”助力乡村教师的脚步从未停止。2016年9月,“春晖援教”第一所基地校在平江县三墩乡新兴小学成立。这所学校的老师得到了更为系统全面的定点援助,并设有专项基金支持他们外出培训。

截至今年7月底,“春晖学院”已成功举办了七期培训。在最初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春晖学院”组委会不断创新,依据国家最新教育政策和乡村教师的需求增添新内容。于是国学经典吟诵走进了“春晖讲堂”;儿童绘本和传统湘剧表演也走进了“春晖讲堂”;执教心理、音乐、美术、科学的名师来了;李镇西来了,吴正宪来了,王崧舟来了,华应龙来了,还有许许多多国内的一线名师都来了。“春晖”创立与坚守的背后,是教育人扶贫攻坚的君子大义,是他们对提升中国教育质量的一片深情,是他们愿为乡村教师发展添砖加瓦的一颗至善之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扶贫春晖农村教师
百年富春:四季宴魁春晖飨
游子吟
为教育扶贫做实实在在的事
贵州思南县春晖人才扶贫计划正式启动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