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人都找到事业出彩的“支点”

2017-10-24 22:37王静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支点青年教师微课

王静

这所学校很“雅”,校舍清爽,门廊洁净,绿树红花相间,文化品位十足,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管理者的细致与匠心。

这所学校很“潮”,无论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有个人的二维码,都能制作微课。

这所学校声名鹊起,学校连年被评为区级管理先进单位,每年前来学习参观的考察团络绎不绝。

这所学校就是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中心小学。

管理团队:捧着一颗心来

2015年,人称“才女”的唐静被选聘到丹洲乡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她之前在有着“百年名校”之称的武陵区东升小学任教20多年,当过管教学的副校长、校工会主席,是市骨干教师、省劳动模范。

“组织上派我来当校长,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使命。农村学校虽然比城区学校要难,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相信野白合也会有春天!”唐静是个富有教育理想和激情的人,她和班子成员一道大力倡导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提炼出“洁、静、礼”的习惯养成核心教育观,并形成以此为中心的德育课程体系。洁,就是要让农村孩子学会爱整洁、爱干净,不再成为“泥娃娃”;静,就是要去掉农村孩子身上的“野气”,培养出静气,让孩子们沉着从容、含蓄内敛;礼,就是让孩子们接受礼仪教育,学会“洒扫应对”,懂得文明礼貌。

“洁、静、礼”的推行,让校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去城里读书的孩子陆续转学回来,家长学校红红火火地办起来,家长会“代理”现象、“缺席”现象成为了“过去式”,关心孩子教育、配合学校工作的家长越来越多。

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马阿妮是2015年从卫门口小学交流过来的,一年后她选择留在这所农村学校。她将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托付给母亲,一心扑在工作上。倔强的她坦言:“我就不信这个邪,为什么农村小学就没人愿意来?为什么农村教育就上不去?”她制定并完善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出了“抓课堂,促全员,育骨干”的思路,创立了“快乐教研组”评选机制,设计了“煮教材四步走”常规教研活动,还组建赛课团队,将教师参赛过程提升为团队研究过程。

青年教师:凭借好风向青云

几年前,丹洲中心小学的教师队伍状况和许多地方一样:年龄结构严重两极分化,年纪大的教师知识老化,缺乏学习动力;年轻教师教育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更为严重的是,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一个调走一个,2015年,全乡4所小学60多名教师中,一个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也没有。

“除了培训,关键是要把他们推上平台,让年轻教师有机会参与和展示,获得成就感。”身为校长,唐静的办法是12个字:给平台、上课题、开“小灶”、提品位。

给平台,就是尽可能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比武活动,学校则安排专门力量进行指导帮助。还将青年教师推上适当位置,让他们放手工作,大胆担当。张辛凝是2015年毕业被分配到丹洲乡中心小学的。两年前,她还是三尺讲台上的一名新手,两年后,她不仅获得了武陵区“幸福武陵杯”品德学科竞赛第一名,还一路过关斩将,获得该学科市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她至今记得,为了参赛,学校专门组织了研课团队,帮助她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种可能性都进行预设,试教40多次。当她胆怯了想退缩,领导就鼓励她;同事们则忙前忙后,为她代课、代理班主任。最终,22岁的张辛凝代表常德市参赛,获得了省级一等奖,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现场赛课省级一等奖的年轻教师。

上课题,就是学校申报了《利用微课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刚开始,老师们都不接受这新生事物,说微课做不好,效果难达到。为了打开局面,学校组织教师看了校长精心准备的示范课———《糖豆老师带你学法之在路上》,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后来,学习风气越来越浓,制作微课的老师越来越多,袁红、付晓等老师制作的微课获得省级二等奖。今年,学校开发微课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后学习的做法还被湖南卫视报道。

开“小灶”,就是针对老中青教师量身定制不同的培养计划,对中老年教师,主要是進行常规的校本培训,而对青年教师,学校创设了“蓝青”系统培训课程,一方面将专家请进学校,通过专家、骨干的传、帮、带,点对点传授方法与技巧;一方面将老师们送出去,参加各种观摩、听课、研讨活动。唐静说,学校将培训作为一种福利奖励给好学上进的年轻教师。今年8月,谭精华老师就因为教学认真、带班出色,获得了去呼和浩特观摩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的奖励。

提品位,学校结合教师的兴趣爱好,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一些文化性培训。学校请礼仪专家讲授中华传统礼仪课,培养教师的优雅气质;组织青年教师读书会、朗诵演讲会。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生活有了品位,气质发生了改变。2016年,青年教师张敏、朱启娟、杨静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常德赛区朗诵大赛获铜奖,学校也获得优秀组织奖。

“年轻教师充满热情,学校多创设平台,他们就成长得快,学校也有活力。”分管政工的副校长余伟深有感触。如今,学校青年教师在区里露脸的多了,新的骨干群体正在形成,学校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资深教师:不用扬鞭自奋蹄

“年龄偏大的资深教师,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是学校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唐静对老教师明显有一份敬重之心。

在丹洲乡中心小学,有一批扎根农村20年以上的教师。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学校采取“敬其人、解其难、用其长、激其志”的办法,赢得了一致认同。

乡村教师少有出去见世面的机会,学校积极争取赴外参加活动的名额,舒仁华、罗定春等教师先后赴华东、云南等地学习考察,见识了外面的世界,视野开阔了,为课堂注入了新鲜元素。学校还为他们做好评优、评先、晋级、晋职的服务指导工作,大力表彰、推荐资深教师。“乡村教师红烛奖”的评选,让临近退休的教师能站在领奖台上,高级教师职称晋升也为资深教师敞开大门,被肯定、被认同成了对他们的最大鼓舞。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学校也依靠资深教师,通过建立“蓝青合作”工程,让部分有经验、有建树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传授管理班级、联系家校、课堂教学的好方法。中心校派驻泽远小学任校长的杨晓安经验丰富,在数学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上很有一套,他和周晓澜结成了对子,将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倾囊相授,周晓澜茅塞顿开。2015年,周晓澜要在全国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上一堂课,为了帮助他磨课,杨晓安不辞辛劳往返于中心校和泽远小学之间。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周晓澜在本次研讨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55岁的罗定春老师是学校的信息技术能手。他在泽远小学当过十几年的校长。现在微信火了,微课也走进了校园,罗定春经过学校的培训,制作微课时得心应手,还经常指导其他老师制作微课。endprint

猜你喜欢
支点青年教师微课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