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教育现代化的湖南篇章

2017-10-24 21:17肖国安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建设教育

肖国安

湖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尊师重道、崇学尚教的传统,享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美誉。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穿“质量、结构、公平”三大主线,全面推动湖南教育强省建设,奋力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近2.7万所,在校学生约1282.5万人,教职工约86.5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77.9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99.99%、9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充分整合课堂和校园内外各类资源,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入选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日常养成教育、劳动实践教育联动一体,中小学德育亮点纷呈,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最美孝心少年”杨沛锦等一批先进典型。持续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跃上新台阶。立项建设了一大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项目、心理素质提升示范校和实践育人共同体等项目,区校共建德育高地的“岳麓模式”、“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等做法被教育部重点推介。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推进精细化订单式培养,创新实施了学生专业技能抽查、与部门行业共同举办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等制度,构建了省、市、县、校四级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训练,累计立项国家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600项,高校学生多次在重大国家级赛事中夺冠,先后2次荣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2013年本科组全国唯一MATLAB创新奖,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屡屡折桂。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5年来立项资助省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558项,通过开设创新论坛、举办暑期学校、开展专业竞赛等措施,全面提升研究生专业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戏曲动画进校园”已在近百所小学开展,创建33所非遗传承学校和5个非遗实践基地。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发展,新建和改扩建校园足球场1477片,在全国第九届大运会和全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上荣获佳绩,在“2017中国初中男子校园足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中夺得冠军。

补齐发展短板,破解发展难题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破解各类教育难题,在发展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2016年,湖南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378.19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了35.9%。5年来累计投入141亿元,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571所,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占比提高到65%。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将其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予以重点推进,5年来建设合格学校7248所,2015年圆满完成全省完小以上合格学校建设任务,目前正加快推进标准化教学点建设。“全面改薄”累计投入190.1亿元,校舍类建设项目累计开工1028.5万平方米,占5年规划的97.96%,项目竣工938.8万平方米,占5年规划的89.41%。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省共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9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38所,遴選建设了44所省级卓越中高职业院校、151所示范性(骨干)中高职院校,长沙、株洲、怀化等地建设了职教基地(职教园)。着力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全省高校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较5年前均有明显增长,一般图书资料较5年前增长18.9%,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较5年前增长41.6%。先后有9所高校列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学校,9所高校和58所中职学校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覆盖全省,8个市(州)本级和57个县(市、区)建成教育城域网,全省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9和17.9个百分点。在全国率先启动平安校园建设工程,80所高校和86个县(市、区)获立项建设,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全面升级。

改善教育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共享教育发展成果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实施城乡统一的免费教科书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政策,规范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全面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中小学“择校热”得到有效遏制。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基本解决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问题,特殊教育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深入实施“阳光高考”,不断规范和完善高考加分政策,取消了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获得鼓励类加分人数较2012年减少97.36%。持续扩大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高校三项专项计划招生规模,仅去年和今年的招生人数就增长了58.3%,“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扩大到全部少数民族自治县。加大对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力度,2016年51个贫困县教育转移支付占全省总数的54%,超出贫困县学生人数占比20个百分点。完善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近5年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197.06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800多万人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扩大到所有51个贫困县。组织2000多所大、中、小优质学校与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开展校校结对帮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辐射。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技能培训,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累计资助1.7万名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并就业。目前,正整合全省159所中高职院校的优质资源,选择429个具有就业优势的专业,为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开展点单式技能培训。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离校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连续7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强化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措施,通过发放求职补贴、“一对一”跟踪、托底帮扶等措施,帮助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困难毕业生就业率与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大致相当。endprint

深化综合改革,释放教育发展活力

坚持改革创新,优化顶层设计,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试点项目,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持续释放教育发展活力。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实施建设教育强省“十三五”规划。围绕湖南“创新引领、中部崛起”战略,研究制定科教强省规划。出台《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是该领域全国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相关方案均已正式印发。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2个、学前教育改革试验区1个、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2个,省级课改样板校62所。启动第二轮义务教育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扩大试点范围,加大交流力度,教师和骨干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分别达符合条件教师的17.8%和17.6%。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制定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以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文件,进一步理顺了自学考试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扩大到全省所有高职学校,招生专业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扩大了高校在人才选拔、学科专业调整、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等方面的自主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省属公办高校章程核准工作已全部完成,在全国率先开展章程实施专项督导。创新教育督导制度,在全国率先实行县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特别奖。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率先实施“在线督导”与“现场督导”相结合的学校督导新模式。教育国际交流不断深化,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生奖学金,在湘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连续9年举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荣获全国“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称号。

加强师资建设,夯实教育发展根基

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师德师风、培养培训、改善待遇等方面多管齐下,努力铸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通过教育、激励、惩处等多措并举,整体提振全省师德师风面貌,涌现出杨建一、段江华、谭兰霞、张京华、李贤武等一批优秀教师典型。创新实施教师培训培养,在国培、省培计划中实行差额遴选制和末位淘汰制,5年来累计培训各类教师近60万人次,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大力推进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近5年新增“两院”院士9人,1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0人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7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5个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初步形成与国家免费师范生相衔接,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5年来累计向贫困地区输送了1万余名“一专多能”型乡村教师。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扩大到75个县,累计为农村中小学补充3.9万名教师,大大緩解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切实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在全国较早出台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6年起将这项政策扩大到51个贫困县,每年省级补助资金约8亿元。自2015年起,为农村教师落实了200元至500元不等的乡镇工作补贴,且不抵扣乡村教师津贴。建立中小学教师公费体检制度,明确教师体检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负担。2014年以来,将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目前累计开工建设近7万套。

对接经济社会需求,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积极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不断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主动推进机制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对接湖南10大千亿产业和7大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需求,先后组建了34个职教集团,遴选建设了10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成立了湘绣、湘瓷、湘菜和湘茶学院,增设中职专业112个、高职专业点1098个,建设示范性特色专业(群)150个、特色专业158个,已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基础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主要岗位和工种的特色专业群,5年来累计向社会输送210多万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接湖南“创新引领、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指导高校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设工业机器人等一批省内急需的专业,建设1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高校牵头或参与的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7个,建设4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近5年来,全省高校新增20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1万项,全省80%以上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均由高校牵头承担,诞生了诸如炭/炭航空新材料、“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海牛号”深海钻机等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重大成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近5年高校共获得专利授权1.3万件,与企业签订技术合同9400多项,合作开发新技术8700多项,研发新工艺1.4万项,帮助企业新增产值近千亿元,催生了红宇耐磨等学科型上市公司。先后建设了岳麓山大学科技园、湖南大学科技园、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湖南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入驻企业达数十家,引进了“磁悬浮数控”“钒液流电池”“特种石墨材料”等十多项国际领先技术,相关企业发展势头良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设教育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