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梅 屠建
[摘 要]在防汛抗旱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的推广以及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有效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在现代化的技术帮助下,如通信技术、卫星遥感、GPS、微电子以及 GIS 等,它们各自在防汛抗旱中发挥各自的优点,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全方位、系统化监测灾情的目的,进而提升信息化在水利防汛抗旱中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防汛抗旱工作。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 防汛抗旱 工程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0-0268-01
0 前言
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水以及干旱灾害,人民群众的财产遭到严重的损害。因此,水旱灾害的应对部门水利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监测能力,依靠信息技术有效地采集、收集、传输以及分析信息,在这些可靠信息的支持下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应对洪水以及干旱灾害的能力,但由于各地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再加上数字化信息的覆盖面不够,从而使得防汛抗旱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洪抗旱能力,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1 分析在防洪抗旱中运用信息化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1.1 可以提升预警能力
在自然灾害高发的地区,尤其是在季节性所发生的洪水以及干旱情况,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监测以及预警机制,那么将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洪水的防御中,提升洪水的预防能力[1],就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民的财产安全,从而达到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1.2 提升人们应对灾害的能力
在当前的工作中,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积极转变治理思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防汛抗旱能力。①加快信息技术的覆盖范围,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有效地提高洪涝灾害的应对能力;②在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以收集各种红洪涝灾害的信息,然后通过专业技术的分析,达到有效应对险情的目的,可以为人们的转移争取时间,减少损失的发生;③在水利设施的建设中,需要信息技术来充分保障安全性,尤其是出现洪水灾害以及干旱灾害等灾难时,能够给人们提供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在信息化的支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进而实现水利工程可持续化的发展目标。
2 简述防汛抗旱信息化应用的现状
2.1 信息覆盖面范围有待扩大
根据了解,目前在水利部门只是形成了初级的网络覆盖,在信息的传输工作中需要对信息技术的依靠性没有得到较好的提升,如图1所示:在汛期,对河流实时流量情况、能够容纳水流量的大小等问题,当前所具有的信息技术难以做到全方位情况的监测,从而使得工作人员难以有效评估,不利于人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增加了人们面对洪水灾害的危险性,因此需要实现有效性地控制以及预防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需要扩大网络信息的覆盖面,而实际的情况是信息技术仍然难以满足当前的防汛抗旱需求。
2.2 基础设施较差,对信息处理能力不够
在防汛抗旱中,离不开对信息的采集以及分析,这其中就包括对汛期河道水位的监测、雨水信息评估、汛情旱情的监测以及抗灾物资需求的分析等,这些多样化数据的需求,在目前所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中还难以做到有效分析,从而使得应对灾情时难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除此之外,在信息采集方面的配套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地提升,当前已具有的信息化能力难以做到有效地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应对防汛的前期工作中,由于缺乏比较全面的数据信息分析,这使得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
2.3 缺乏对专业数据库信息的建设与应用
由于当前发生洪涝灾害比较频繁,对每次所发生的灾情没有有效地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收集、统计以及分析,并为之建立数据库,由此使得水利工程在应对灾害方面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使得人们在灾难面前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或者是盲目的采取应对方案,这不仅没有达到应对灾害的目的,而且还大量地浪费了资源。此外,对水利资料的收集,抢险知识以及水利工程的收集与整理还做得不够,使得在应对河流或者水库等在汛期所发生的各种问题[2],如科学的评估水库的蓄水能力、河流的流量等缺乏预见性,从而使得应对灾害能力大大削弱。
3 解决防洪抗旱中信息化技术应用问题的策略
3.1 提升防洪抗旱技术的处理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可以在防汛抗旱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以开发信息技术的多层次性,满足防汛抗旱中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力,下面通过分析防汛抗旱的指挥系统,以提升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为例,说明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在防汛抗旱中,指挥系统是一个关键性的部分,因此需要在信息采集、通信网络、数据统计等方面加强建设工作,一方面需要提升不同部门所管理的水流情况,然后通过分析这些信息,使得各个单位都能够有针对性的灾情应对以及作出处理方案;另一方面是再进一步升级现有的技术系统,弥补已经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有效提升防汛抗旱的能力。
3.2 统筹信息化建设与设计的各个项目
由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在应对防汛抗旱情况中出现一些问题,而通过加强统筹信息技术建设的工作能够使得防汛抗旱的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在信息化的建设中需要充分地做好统一规划以及整体统筹的工作。①可以较好地避免由于各个条块的分化而降低了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②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防汛抗旱的指挥工作能够实现全局和谐开展的目标,因此,从水利应用的系统、信息网络以及信息采集这个方面加以统筹安排。
3.3 建设具有专业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确实带来了积极作用,除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之外,还需大力培养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从而提升防汛抗旱中对各种灾情的分析以及判断能力,及时制定有效地应对方案,减少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①要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培训,根据不同工作岗位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而制定出不同的培训内容,以便更好地提升水利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②需要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的人才,在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下,扩大对人才引进的途径,能够有效补充水利部门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地提升水利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有效性,使得应对防村抗旱的情况时,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指导有步骤、有计划以及有目的地开展工作;③水利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立良好的人才考核以及评价制度,通过这样方式督促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水利单位还可以与各大高等院校、IT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开展广泛的合作,进一步推動化水利单位中信息技术的发展。
4 结束语
防汛抗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能够有效对各类灾情、水情以及险情进行监控,从而提高防洪抗旱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在防汛抗旱中运用信息化处理技术的重要性,然后简述水利工程中对信息化应用的现状,最后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 蔡阳.水利信息化“十三五”发展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水利信息化,2016,02(25):1-5.
[2] 杜得彦,袁静,叶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探讨[J].人民长江,2013,11(28):137-140.
[3] 徐涛.试析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5,20:174-175.
[4] 张照余.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J].环球人文地理,2014,12:96.endprint
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