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吉
【摘要】当下,我国经济进步速度较快,经济模式也随之革新,社会对财政管理人才的需求度也随之提升,对财政管理人才的要求的严格度也随之提升。本科院校是对财政管理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机构,在本科院校对金融类学生的培养有极为重要的用处。在当下的本科院校教学中,相关教职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增加知识传输模式的创新性,从而使该学科授课的有效性增加,也增加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对社会相关要求的迎合度,从而使我国财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以多角度优化。
【关键词】财务管理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一、前言
在当下本科院校的财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的知识传输模式很难对现在社会的相关要求进行满足。针对该状况,本科院校财务管理的相关教职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知识传输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在教学中应当对当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有的漏洞进行反思,并采用合理的路径对其进行弥补,从而使相关模式的有效性增加。相关教职人员还应当对人才培養目标进行精准把控,采用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进行培养,面对授课中所存在的漏洞,及时采用科学性路径进行解决,从而使该专业人才的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
二、人才培养目的分析
首先,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相关授课内容的综合性较强,该专业包含会计、金融等多元性知识在内的较多学科,因此,该专业授课人员应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层次积累,并在授课中采用科学性授课路径提升学生的协调能力。并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多角度优化[1]。从而使该专业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深度增加。另外,在授课中,相关人员应当应当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融合,并且引导学生对相关能力进行科学性定期。在授课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知识获取的自主性,并且应当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通过该方法才能够使该学科授课有效性增加,也能够使该专业人才的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
三、人才培养现状
(一)在专业课授课方面缺乏科学性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学科具有复合性,在该学科中设计较多其他专业的知识。在该专业中主要涉及经济学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技能。该专业学生还应当具备会计的相关知识[2]。针对该状况,该专业教职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课程进行科学性安排。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没有对课程进行科学性安排,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其主要表现为,首先在对存有差异性的专业课进行授课时出现了内容的重叠,这对授课资源有很强的浪费性,而且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的具体性也不强。其次,当下,我国的很多本科院校对财务管理的相关专业进行授课时对会计专业相关知识的着重度较高,这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降低。最后,大部分高校对该学科相关专业的授课过于细致化,学生的知识获取压力较大,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多角度优化存有较大的束缚性。
(二)知识传输模式较为落后
当下,很多本科院校对应用性财政人才进行培养时往往采用较为陈旧的授课方法以及对学生教授较为陈旧的知识。在对该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相关教职人员应当引导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积累。同时还应当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应用的有效性[3]。然而在当下该专业的本科授课中,教师没有将授课路径同企业的需求相融合,在授课中也缺乏对实际案例的解析。在实践授课阶段中,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对相关技能的实际操作熟练性不足。
(三)师资力量较为单薄
当下,我国高等教学的规模扩大趋势明显,并且财务管理专业在很多高校中都是新型专业,快速的发展趋势导致在授课中存有较大的授课漏洞,在相关漏洞中,最为明显的使该专业授课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当下增长趋势明显的学生数量。在很多院校中该专业教师只有两三个。专业授课人员的数量不足导致学生的素质得不到优化[4]。另外,在实际授课中,很多教师都是在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进行任职,对财政管理的相关知识的掌控深度不足。由于当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授课人员的数量不足并且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缺乏双师型授课模式导致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有效性不足。
(四)实践教学得不到有效的效果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想要得到转型发展,实践教学是其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
首先,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践。所谓专业认知实践,就是让学生利用暑假或是寒假期间去企业的财务部门中对其工作流程、岗位管理以及机构设置等进行了解。等到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总结出一份实习报告并且上交于学校。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实践作用,但却很难使学校与其的实践效果得到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实习的内容与财务专业不符,或是很难监控实习报告的真实性。因此,致使学生专业认知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
其次,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调查显示,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方式大多以探讨比较典型的综合性案例为主,或者通过手工以及上机操作完成综合性作业的方式,这些实践训练的方式基本是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在此重现出来。因此,这种准也综合实践的方式也并不能使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得到提升,同时也达不到理想的实践效果,并不利于培养当下社会所需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
最后,学生的校外基地实践。对于各大本科院校而言,其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所提供的校外实践,通常都会选择校外的实训基地。但是,现阶段校外基地实践却得不到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了以下两方面内容的影响:第一,校外实训基地所提供的实践岗位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实践的需求,学生多岗位少;第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内部财务的运作情况通常属于商业机密,因此企业并不愿意将自身财务情况对外公开。这就致使学生在进行实践学习的时候,根本接触不到财务工作的实质,只是趋于形式化的实践,这根本达不到理想化的实训效果。
四、提升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有效性的科学性路径endprint
(一)对专业课授课进行科学性安排
当下的本科院校财政管理的授课过程中,相关教职人员为了提升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首先应当对该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采用科学性路径进行优化,在课程的安排中相关人员应当专业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从而使人才培养方案得以科学性制定。在该专业授课授课中,相关教职人员可以在校内组织专家构建委员会,采用科学性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深度优化,在该课程体系中不仅应当包含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还应当包含金融学、财政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在授课中教师还应当将对资源运用的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授课,在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时,相关教职人员应当将知识结构层次作为构建依据,将社会对财政管理的实际需求作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对相关知识应当对其进行逐步分解,从而使该专业学生能够对相关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获取,同时相关教职人员还应当引导学生对该理论进行实践。从而使人才的培养目标的明确性提升[5]。随后,学校还应当组织相关授课人员根据该专业的实际授课规律对授课内容进行深度整合,从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性制定。
(二)对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优化
在授课中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授课方法进行革新,传统的授课方法为静态授课法,其本质是采用灌输性知识传输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对该专业学生采用该方法进行授课还导致学生的知识获取兴趣度降低。因此,在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授课时,相关教职人员应当授课方法进行多角度革新。将现代化授课方法和传统的知识传输方法相结合[6]。首先,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板书方法进行保留。例如在对财务管理有关公式推导时,教师应当运用板书的方法为学生推导。第二,在教学中,授课人员应当增加实际案例在授课中的比重,该授课方法能够将抽象性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知识获取的知识获取积极性进行调动,也使该学科授课有效性增加。第三,在授课中,相关教职人员应当多采用多媒体设备,针对没有必要使用板书进行授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当运用信息化授课设备对学生进行授课,采用该方法能够对授课时间进行节约,从而使相关内容的授课有效性增加。在授课中采用该授课方法还能够对授课气氛进行优化,从而使學生的知识获取兴趣度提升。第四,在授课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较为科学的知识获取情景,在财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内容授课中,教师应当根据授课内容为学生构建较为科学的知识获取情景,在该情景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提升。
(三)提升对师资队伍构建
在本科财政专业的授课中,相关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人才进行培养,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当提升对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的着重度。学校还应当引领教师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7]。学校每年都应当有计划的对人才进行引进,从而使教师队伍的构建质量得以优化,在教师队伍构建时应当在师资队伍中形成年龄梯度。在将人才在队伍中进行引入后,学校应当引导教师在企业中进行深造,采用该方法能够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优化,也能够使教师的授课水平进行多角度优化,该方法还能够引导教师对现代化的授课理念进行掌控。另外,该学科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采用积极的路径提升授课人员的知识传输能力。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当在授课的每个环节中贯彻双师型授课模式,学校还应当引导教师将授课与实践相结合,学校还应当对社会的教学资源进行利用,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作为特殊性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采用以上的授课模式能够使该学科授课有效性增加,也使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有效性增加。
(四)将VBSE综合实训平台引入学校的实践教学中
为了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校可以将VBSE综合实训平台引入学校的实践教学中。所谓VBSE综合实践平台,就是指将现代化的制造企业作为核心内容,利用虚拟化的商业环境模拟开展业务运作以及经营活动。该操作平台具有以下多方面的作用:首先,为学生创造出贴合实际的训练,使学生困难的情况得以改善。其次,使学生的实践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在仿真的商业环境中,就像身临其境一般,使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得到了大大的缩短。第三,实训平台的应用能够使校外基地实践的诸多不足得到弥补,这样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能力。第四,由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和多人之间相互写作,因此也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五、结语
在当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相关教职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相关模式进行优化,从而使该专业人才对社会需求的迎合度增加。在实际的授课中,相关教职人员首先应当对知识传输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行深度掌控,同时在该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才培养,从而使该专业人才的先进性提升,也使该专业人才的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当然,当下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有些许漏洞,因此,该专业教职人员应当在知识传输中采用文章中所提的科学性路径对其进行弥补,从而使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增加,也使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以多角度优化。
参考文献
[1]杨丽艳.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05):227-228.
[2]褚素萍.应用型本科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实践——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02):57-59.
[3]刘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7,(03):41-44.
[4]顾艳,杨英.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1):169-170.
[5]邹建国,言捷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衡阳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11-12.
[6]郑旭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6,(30):15-17.
[7]吴克平.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6,(04):121-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