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0-23 12:49邓浩迪冯君颢
现代交际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教育

邓浩迪+冯君颢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是当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着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优化校园文化等,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9-0094-02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近代以来,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同中国反帝反封的革命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结合起来,不断得到继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我们党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还是第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对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文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大学是文化发展与传播的主阵地之一,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新人,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基本的思想理念,如“吹啕呼吸,吐故纳新”“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体现出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出的忧国忧民思想;“虽九死其犹未悔”“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体现出的仁爱思想等。这些基本的思想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迪,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所以,高校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举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帮助大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使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价值,这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人的文化素质、完善道德人格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例如儒学“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之道”“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增强“和谐”意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和宽广胸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准则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强烈的道德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和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其内化到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信念当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人格健全、灵魂高尚、意志坚定、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一代新人。

二、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先后出台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陆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开展了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但相比《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要求,目前高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部分高校为适应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新增设了许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虽然一部分学校也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哲学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选课程,但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低。根据对福州部分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4829%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举办了传统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4333%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开设有各类传统文化课程。①另外,部分学校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为导向,增加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功利性色彩,学生以升学和就业为第一要务,根本无力顾及与之无直接关系的传统文化学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蘊,传统文化教师必须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掌握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才能够担任这项教学任务。但由于过去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对相关教育人才的培养,目前专门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教育者为数不多,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大学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仅仅在学校,局限于课堂,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本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教师普遍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灌输式教育方式因欠缺情感因素的融入,而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逆反心理。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

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增强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一些高校未真正理解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教育支撑和保障作用,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对当今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巨大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各个高校不能仅仅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判断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纳入学校的公共必修课安排中,并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其次,高校要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研团队,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的传统文化的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增强教育效果。最后,高校应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对教育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并将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考科目,把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人文素养的提高等纳入考试范围,避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化。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十分必要。首先,高校要完善教师选拔程序,综合考虑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挑选出系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资质良好的优秀教师。其次,为了有效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要端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定期对传统文化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端正教学思想,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职责、待遇、考核以及选拔、编制、职称、晋升、任期和发展方向都要作出明文规定。最后,学校要对教师的生活补助、岗位津贴等制定政策倾斜,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

(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传统文化教育的需要,为了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增强教育效果,首先,高校应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古迹以及博物馆,使大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其次,教师应合理地利用我国在传统文化传递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如身教示范、环境熏陶、礼乐结合等,对大学生进行启发和教育,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高校应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首先,高校可以在校园的主干道旁、广场等地设置名人雕像、校园广播增开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栏目、教室内贴上优美诗词、校内设置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栏等,使同学们能够耳濡目染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高校应定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将教育活动与“微媒体”相结合,创新活动形式,优化活动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等充分地表达出来。最后,高校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社团的建设,加强对书法协会、戏曲爱好协会等社团的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加入传统文化社团,使社团保持生命力,充分发挥自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注释:

①陈永福,陈少平,陈桂香.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20-123.

參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三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2]陈永福,陈少平,陈桂香.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

[3]刘宏森.青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四大障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

[4]李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6.

[5]曾海宾.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报,2016(6).

[6]庄华峰,蔡小冬.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与对策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