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晶?王秦俊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农科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特点,提出了促进农业大学生创业的对策。要充分整合学校创业教育资源;探索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农业创业;创业思想;现状;对策
一、农科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为整合创业教育优势资源,教育、引导以及帮助学生创业,同时创办了创业学院,下设办公室、教学科以及项目管理科等相应创业机构;并成立创业先锋班和普通班,分别面向有创业意识学生以及全校学生进行创业精英以及通识教育知识培训。
1、创业师资队伍现状
学校在建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和研究。坚持结合校内外以及专兼职原则,将师资库建立起来,在学校里,以教师和管理干部以及专业课教师为主要学习导师;同时在学校外面,聘请部分企业家、创业人士以及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者创业导师。
2、创业实践平台现状
学校在提供创业理论知识基础上,同时也为创业学生提供良好实践平台,并联合地方政府和涉农企业一起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园区,主要是农业创业领域,涉及蔬菜水果大棚以及大田种植。一直到现在,该园区已入驻团队达15个,累计人数120人。在“互联网+”大浪潮下,学校审时度势,成立了“互联网+”农业创业园区,已入驻该园区团队达34个,包括34个项目,累计人数45人。这个园区成立已经帮助学校大学生解决在农产品销售渠道存在的相关问题。
3、创业资金支持现状
学校积极探索多种创业融资渠道,在资金方面为农业创业大学生提供一定帮助。学校筹资设立“金银焕创新创业基金”;举行了基金成立大会;该基金一共花了14万元用来资助3个创业项目;同时该基金拿出19万来支持创业团队。学校拿出8万元用来奖励14个团队开展农业创新性研究;学校联合校外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争取到企业赞助资金200万元,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
二、农科大学生的创业特征
1、在管理上,农业大学生的创业具有不同特点
相比其他产业创业而言,农业行业创业具有门槛低,投资小等优势,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大风险:回报率低且回报周期长、从事农业创业还要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等。
2、在心理上,农业创业学生受到的压力很大
在农业创业过程中,比较容易受气候以及天气情况等客观因素影响,加之农业创业具有回报周期长且所获回报低等特点,意味着创业学生若不具备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是完全坚持不下去的。何况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对失败的容忍度低,没有形成宽容失败氛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选择创业必须承受多种压力:创业不仅包括各个学科,而且也是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难度系数较高;农业领域创业对创业者来说有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强大抗压、抗挫折心理素质;学生创业失败概率较大,一旦失败对学生的打击无以复加。
3、在社会方面,大学生创业得不到社会的普遍支持
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生从事农业创业认识不够全面的问题,认为大学生是象牙塔的代表,农业创业似乎是大材小用。宏观方面表现在社会媒体对创业的一种观望态度,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创业已经经历了三次浪潮,每当有大批人成功创业之后,媒体便大肆报道,而如果学生创业大量失败之后便再也没有关注了。从微观层面来说,由于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影响,家长十分看重教育,他们理想就业渠道便是体制内,从小孩上学到毕业家长都倾其所有也会让孩子上大学,从而从事稳定工作,他们对孩子创业难以接受,认为孩子应从事光鲜的工作而不是农业创业。
三、促进农业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1、充分整合学校创业教育资源
首先,要充分整合学校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明显效果,但学校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是两张皮,没有形成高校教育资源合力。学校教育应发挥理论教育优势,形成“思想+理论+专业+实践+教育”的创业教育模式。组建由专业、企业以及创业导师组成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指导师资团队,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正确创业动机,明确自己创业目标,坚定自身创业理想,提高创业能力,砥砺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其次,積极开展多种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课堂和实训室相互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培养创业兴趣。帮助形成技能、创新、服务以及拓展一起的综合体验链,用来帮助农业大学生萌发创业意识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创业的实质在于不管以后创业与否,关键在于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问题。
2、探索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高校学生创业具有丰富知识以及积极思想等系列优点,但是最大的短板也是致命因素的是资金问题,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资金政策门槛比较高。一些企业与学校合作设立孵化器,而其面临同质化问题。对入驻学生免水电费,以及工商注册工本费,对已经成功注册学生在三年内免征税,但学生起步创业本也没有利润收入,针对性不强。
在政府、高校和社会机构合作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发现社会机构内在需求,探索协同合作结合点,找到合作的最佳方式,进一步激发社会机构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事业动力,最后达到共赢结果。形成“政府政策+高校资助+企业实习孵化投资+公益基金”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模式。
3、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作为传播主流思想的高校阵地,重塑传统文化,纠正对于失败的错误认识,学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学生科学辩证看待失败,对创业失败有一份包容态度。创业这个庞大系统工程,包括各方面学科,难度系数极高,而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在校学生或是其他群体创业,失败再正常不过,失败率高也是必然,学生创业试错的成本虽高,学校也要允许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失败并且给予学生“试错”的机会。
学校要以创业社团活动为载体,有规律地组织学生开展部分相关实践活动,形成固定周期,通过此举提高学生对创业形成正确认识,鼓舞学生展开创业实践,争取吸纳其他学生进行创业再就业。
【参考文献】
[1] 欧晓峣,蒋璟萍.大学生创业教育讲座[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2.23-30.
[2] 木志荣.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意向关系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97-198.
[3] 吴爱华,侯永峰,郝杰,占艺,汪凯.以“互联网 +”双创大赛为载体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1).
【作者简介】
庞 晶(1992.10-)女,汉族,山西农业大学2015级硕士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