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洪泉
摘要:汉语声音符号体系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和规律。在汉语听力教学中帮助留学生解读汉语声音符号需要做到“四个理解”,即理解汉语语音的基本特点和发音规律,理解汉语声音符号的指代和表述关系,理解说话者使用汉语构建意义的特点和规律,理解汉语声音符号的意义。把“四个理解”既作为听力水平提升的前提,也作为听力教学的目的, 从而最大限度地整体提升留学生的汉语听力水平和綜合能力。
关键词:留学生 汉语 听力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0-0029-03
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这些符号在发展中先后分化为符号音节体系(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和单字表意体系(如汉语、日语等),结果其功能与优势亦有差异。研究表明:英语、法语比较容易学、容易使用,也容易变化;汉语、日语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几千个单字,阅读较为浅显通俗的文章。不过,虽然汉语和日语不易学习和掌握,然而一旦具有阅读能力,人的大脑对于单字表意体系文字的反应明显快于其他体系的文字。①
汉语作为单字表意体系的代表,一旦掌握之后,阅读起来更为快速,更容易理解其意义。但是在学习和听音的过程中,汉语却有着更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汉语具有单音节特点,并有很多独特的发音和声调,这对于母语为其他体系的留学生来说不易听音辨音;二是汉语中发音相同、相近的字词较多,根据发音很难确定具体的字词和意义;三是汉字用法灵活,意义复杂多样且富于变化,加之汉语中有大量的成语、俗语、谚语等,因此很多时候即使听懂了发音并确定了字词,往往也很难理解其所指意义。
根据传播学和符号学的理论,以符号为介质进行信息传播,其目的是达到意义的交流和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只有通过传受双方对符号意义的解释才能够获得。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过符号化活动来构建意义,而受传者则通过符号解读来理解意义。②汉语听力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分析和解读汉语声音符号。在这个过程中,应重点帮助学生做到“四个理解”:
一、理解汉语语音的基本特点和发音规律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其自然属性(语音的生理、物理和心理特性等)和社会属性(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均有明显差异。就自然属性而言,英语、法语、俄语等发音与汉语有很大不同,汉语中有很多独特的拼音字母及发音,如zh、ch、sh、r,z、c、s,ü等,而且具有不同的声调,这会给初学者造成较大的障碍;汉语音节虽由元音和辅音拼合而成,但以元音为主,甚至可以只有元音而没有辅音(即零声母音节),音节发音响亮且界限分明,这也是汉语发音的一大特点。
就社会属性而言,汉语中音位的组合规则也有独特之处,如辅音音位一般只能置于音节开头,不能置于音节末尾;辅音音位不能和[er]进行组合,[be]、[fi]、[ra]等组合都是不允许的;元音音位可以进行 [iao]和[uai]等组合,但不能组合成[uao]和[iai]等音位序列。学习汉语音位的区别特征有助于留学生对汉语语音的感知和掌握。
在符号音节体系中,不同的语音及其组合大多指代不同的文字符号和意义。如英语[bju:tifl] 指代其文字符号“beautiful”(美丽的、美好的)。英语中虽然只有48个音标,但其发音组合理论上是无穷的,《牛津英语词典》收录词汇超过60万,③发音完全相同的词汇相对较少。而汉语中同一个发音常常可以指代不同的文字符号和意义,如现代汉语里[lì]包含“丽”“力”“历”“厉”“利”“例”“立”等54个相同读音的汉字,[měi lì]可指代“美丽”“每粒”“每例”等,加上不同的声调还可指代“魅力”“没理”“没力”“梅李”“没离”等,通过听音很难确定其准确的汉字和意义。现代汉语共有417个音节,加上声调和轻声,共计1335种发音。要用这有限的音节和发音表达几乎所有的意义,其重复率之高可想而知。由此可见,汉语声音符号具有重复性和模糊性,从而增加了汉语听力的难度。
现代汉语音节统计④
因此要给留学生讲解汉语语音学和音系学的相关知识,让他们理解汉语语音的基本特点和发音规律,掌握常用词的正确发音以及发音相近、不同声调的音节之间的细微区别,这是汉语听力教学的首要基础环节。
二、理解汉语声音符号的指代和表述关系
不同的声音符号和声音组合代表不同的意义,理解声音符号的指代和表述关系是理解意义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词语的积累和语法的掌握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才能建立意义对应模型,把听到的语音与存储模型对应并检索出词句,从而有效避免听清发音而不理解其意义的情况。
对于词汇的积累,首先应掌握常用的基本语素和单纯词,在此基础上学习了解汉语的造词法和构词法,掌握更多的复合词、派生词和复杂合成词的构成法则和生成来源。如学生已经掌握了“雪”“花”两个基本语素,当听到“雪花”这个词的时候,就容易明白这是比喻式修辞法创造出来的词语,其构词方式为补充式,自然就能理解其意义。在听力教学中可通过听音与分析思考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词汇量,为听懂重点词语、复杂词语打下坚实基础。
在积累词汇的同时,还应掌握基本语法,主要包括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单句结构和用途分类、复句结构类型等几个方面。只有掌握了汉语结构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词语和词语组合在一起所表达的相对完整的意义。如听到这样一句话:“啊,这花香得很!”通过语法分析,就容易抓住“花”“香”这个主谓成分,明白“啊”是一个叹词,作独立成分,“很”作补语,从而理解整个句子表达的花很香的感慨心理。
如果说意义是声音符号的灵魂,那么词汇和语法就是声音符号表达意义的载体和纽带。只有掌握了这种能指(词语、句子的声音符号)和所指(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才可能听懂说话者所要传达的信息。endprint
在听力训练之前,可在导入环节围绕听力训练的主题,学习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避免泛泛而听收效甚微的情况。
三、理解说话者使用汉语构建意义的特点和规律
理解说话者的汉语编码方式有助于听者对汉语声音符号进行快速准确的译码和释码。说话者的编码方式与汉语的语言特点、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密切相关。
漢语是一种个性鲜明独特的语言,动词没有人称、时态、数、性等变化,不同的时态概念主要通过“昨天”“今天”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和时态助词“着”“了”“过”等来表达。
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无论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结构关系。如词“河流”,短语“阳光灿烂”,句子“柳树发芽了”等都是主谓结构。
数词和名词结合时,一般都需要在数词后加个量词,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也往往不同。如“一个人”“一匹马”“一阵风”“一声叮咛”等。
汉语可通过语气助词表达不同的语气,如“是他吗”“是他吧”“是他呢”表达出来的语气和意义有明显区别;也可通过叹词表达语气,如“哈哈”表示喜悦,“哎哟”表示悲痛,“哼”“呸”表示愤怒,“哎呀”“咦”表示惊讶等;还可通过语音上的不同语调表达不同的语气,如重音表示强调,降调常用来表示陈述、感叹、请求等语气,升调常用来表示疑问、惊异、号召等语气。
汉语中有很多模拟表达事物声音的拟声词,如“走到山涧便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他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几只麻雀在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嘟嘟!摩托车开来了”等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生长于某种文化环境中的人会自然地具有该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一般来说,中国人常有主体思维习惯,倾向于整体思维模式,注重综合形象思维,这与西方人倾向于客体思维,注重个体和细节,注重形式逻辑的抽象思维有很大不同。
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紧密相连,汉语在语句表达和语篇铺排上均有自己的特点。汉语主观性强,习惯用人作主语,西方语言注重客观性,以物作主语的情况较多;汉语叙事顺序一般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西方语言则正好相反;汉语注重先表达话题,然后对话题进行阐述、说明、铺叙等,核心内容往往在句子后面,常用“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的方式进行表述,西方语言一般遵循“主语+谓语”的基本框架,先抓住核心内容和本质属性,再辅之以其他修饰、限制、补充成分,习惯于 “谁+做什么事+什么地点+什么时间”的表达方式;汉语语篇铺排上往往采用迂回的方式反复暗示逐步引出主题,西方语言惯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明确主题;汉语衔接模式上注重意义的接合,在句法结构上没有形态变化的条件,连接词、关系词、介词较少使用,西方语言注重句子形式和结构完整,连接词使用频率高。
在汉语听力教学中,需要向留学生讲解汉语构建意义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熟悉汉语的表达习惯,以便在听力过程中能够预先判断可能出现的关键信息,为理解听力内容作好铺垫。
四、理解汉语声音符号的意义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仅仅听懂了发音及其字面意义并不意味着完全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为了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汉语声音符号的意义,还需要向学生讲解语用学和语义学的相关知识,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抓住关键词,通过句间关联和语境分析语义。在理解句子的表面意义之外,还要结合完整的篇章、当时的语境来领会会话的含义,从而明白说话人真正的意图,即话外之音、言外之意。
第二,理解汉语同义词、近义词及不同表达方式带来的微妙变化。如听到“我喜欢这个学校”和“我喜欢这个校园”两句话时,要迅速抓住“学校”和“校园”两个关键词,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分析两个词的细微区别,就容易理解前者所表达出来的意义侧重于我喜欢这个学校的人、教学活动及其精神面貌,后者主要侧重于喜欢学校里的各种自然景物及其建筑。另外注意语序的变化也会产生意义的变化,如“不很好”和“很不好”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
第三,理解不同语气、语调产生的意义变化。汉语除了词汇意义还有语调意义,即说话人用语调所表示的态度或口气。同样的句子,声音高低、快慢、长短、轻重的变化不同,意思就会不同,有时甚至会相差千里。如中国女性常说的“讨厌”一词,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示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学习汉语中的方言、文言、成语、口语、俚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网络用语等,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掌握比喻、借代、比拟、夸张等常用修辞手法。中国的成语、谚语、俗语等内涵丰富,有的出自历史故事,有的出自诗文语句,有的是经验智慧的总结概括,如果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很难理解其内涵。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提升表达效果,但同时也给汉语听力增加了难度。如“大手大脚”“巾帼不让须眉”“一柄弯刀搁在夜空上”等,都不能简单从字面意思去理解。
综上,汉语听力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单纯地从“听”的角度来训练,而要树立兼顾思想和目的意识⑤,把“四个理解”既作为听力水平提升的前提,也作为听力教学的目的,把听力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汉语思维和表达习惯、语用学和语义学等结合起来,把听力教学与其他语言能力教学结合起来,使听说读写等课程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如可采用同一时段所有课程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教学的方式,集中互补式地最大化提升留学生的听力水平和综合能力。其次,深入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增加知识积累,把文化与听力教学融合起来。最后,进行一定的听力策略训练,并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听说练习。
注释:
①邵培仁.传播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8.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5.
③https://en.wikipedia.org/wiki/Oxford_English_Dictionary.endprint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⑤刘颂浩.汉语听力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On the Four Understandings in Listening Teaching of Chinese for Foreign Students
WEN Hong-quan
(School of humanities,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400074)
Abstract: The Chinese phonetic symbol system ha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There are four understandings that could help the foreign students in unscrambling Chinese phonetics, which are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Chinese phonetics,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phonetic and its meaning,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constructing the sentences and express the meanings, understanding the whole meanings of the Chinese phonetic symbols. As a premise of listening promotion and a goal of listening teaching, the four understandings may promote the Chinese listening and overall ability for the foreign students.
Key words: Foreign students; Chinese; Listening
責任编辑: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