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 王士军 王军芳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20~69岁常住居民吸烟行为的特征和流行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对黄浦区2007、2010、2013年3次参加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
结果黄浦区20~69岁常住居民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被动吸烟率在2007年为28.3%、24.1%、41.4%,2010年为30.2%、25.1%、34.7%,2013年为25.5%、20.1%、39.9%。3次调查,男性标化吸烟率(60.7%、54.4%、48.1%)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趋势<0.01);男性标化被动吸烟率(34.8%、33.0%、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趋势=0.12),而女性标化被动吸烟率(48.4%、40.1%、40.3%)则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趋势<0.01)。
结论黄浦区常住居民的吸烟率与男性现在吸烟率仍处于高平台期,居民被动吸烟率较高,应加强控烟的宣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常住居民;吸烟;被动吸烟;流行趋势 中图分类号: R 163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n smoking behavior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aged 2069 in Huangpu District of Shanghai,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tobacco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Th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hanghai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 Surveillance in Huangpu District in 2007, 2010 and 2013. The three surveillances used 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ResultsRates of smoking, current smoking and passive smoking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aged 2069 were 28.3%,24.1% and 41.4% in 2007, 30.2%,25.1% and 34.7% in 2010, 25.5%,20.1% and 39.9% in 2013. Among men, the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of tobacco smoking statistically decreased (60.7% in 2007, 54.4% in 2010, and 48.1% in 2013; P<0.01). Regarding passive smoking, the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was similar among men in the three surveys (34.8% in 2007, 33.0% in 2010, and 42.5% in 2013; P=0.12), whereas it decreased among women (48.4% in 2007, 40.1% in 2010, and 40.3% in 2013; P<0.01).
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of tobacco smoking among residents, current smoking among men, and exposure to secondhand smoking remained high.
Keywords: community residents;smoking;passive smoking;epidemiological trends
吸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每年导致600万人死亡以及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但与此同时,吸烟也是世界上最可预防的死因之一[1]。为了解上海市黄浦区常住居民的吸烟水平,同时为采取针对性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对黄浦区参加的3次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中居民吸烟行为部分的数据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研究资料来源于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2010、2013年参加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
1.2对象
监测对象为黄浦区常住居民,是指在调查前12个月以内,在黄浦区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的中国大陆居民,与户籍无关。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分五个阶段,依次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规定数量的街道(2007年2个,2010年4个,2013年4个),在抽中的街道采用概率比例抽样法(PPS抽样)抽取规定数量的居委(2007年4个,2010年4个,2013年2个),在抽中的居委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规定数量的居民小组(2007年3个,2010年1个,2013年2个),在抽中的居民小组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规定数量的家庭户(2007年40个,2010年52个,2013年27个),在抽中的每个家庭户中采用KISH表法抽取1名常住居民开展调查。由于3次调查对抽样人群的年龄限制有差异,本研究截取20~69岁成年人群,并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比较分析。
1.3分析指标
分析指标有吸烟率、现在吸烟率、每日吸烟率、开始每日吸烟年龄、重度吸烟率与被动吸烟率。吸烟者指调查时吸烟的人和曾经吸烟的人;重度吸烟者指调查时每天都吸烟,且每天至少吸20支烟的人;被动吸烟者指现在不吸烟者中,每周至少有1 d吸入别人因吸烟而产生烟雾的人。endprint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使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EpiData程序,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检验水准α=0.05。率的标化采用2010年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2]。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07、2010、2013年3次调查,共2 347名20~69岁常住居民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 026人,占43.7%,女性1 321人,占56.3%,3次调查人口学特征见表1。
2007年920人,平均年龄(50.0±11.7)岁,其中男性(49.2±12.0)岁,女性(50.6±11.4)岁。2010年705人,平均年龄(47.8±13.4)岁,其中男性(47.5±13.7)岁,女性(48.1±13.2)岁。2013年722人,平均年龄(49.3±14.6)岁,其中男性(47.9±15.7)岁,女性(50.4±13.6)岁。3次调查,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6,P=0.06),各年龄组的构成不均衡(χ2=146.27,P<0.01)。
2.2吸烟水平
2007、2010、2013年3次调查,经χ2检验,吸烟率、现在吸烟率、每日吸烟率、重型吸烟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被动吸烟率2007年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P<0.01),2010、2013年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2](2010年χ2 = 3.29,P = 0.07;2013年χ2=1.29,P=0.26),见表2。
3次调查,20~49岁男性的吸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007年χ2趋势=16.87,P趋势<0.01;2010年χ2趋势=22.24,P趋势<0.01;2013年χ2趋势=18.97,P趋势<0.01);2007、2010年,40岁以上男性吸烟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2007年χ2趋势=12.50,P趋势<0.01;2010年χ2趋势=4.06,P趋势<0.05)。各年龄组男性现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χ2=24.70,P<0.01;2010年χ2=36.46,P<0.01;2013年χ2=43.44,P<0.01);各年龄组男性每日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χ2=32.29,P<0.01;2010年χ2=40.01,P<0.01;2013年χ2=51.70,P<0.01);各年龄组男性重型吸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χ2=34.50,P<0.01;2010年χ2=18.59,P<0.01;2013年χ2=28.89,P<0.01)。3次调查,男性每日吸烟者占现在吸烟者的比例分别为91.0%、93.0%、87.8%,男性重型吸烟者占每日吸烟者的比例分别为53.4%、40.0%、50.4%,见表3。
2007、2010年不同年龄段男性吸烟者自述开始每日吸烟的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F=4.50,P<0.01;2010年F=3.40,P=0.05),而201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2,P=0.20)。3次调查,男性开始每日吸烟平均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P<0.01),见表4。
2.3吸烟水平趋势变化
按年龄标化后,3次调查,男性吸烟率(χ2趋势=10.94,P趋势<0.01)、现在吸烟率(χ2趋势=15.34,P趋势<0.01)、每日吸烟率(χ2趋势=12.93,P趋势<0.01)以及重型吸烟率(χ2趋势=9.65,P趋势<0.01)均明显下降。男性的被动吸烟率没有明显变化(χ2趋势=2.38,P趋势=0.12),女性的被动吸烟率有下降趋势(χ2趋势=6.79,P趋势<0.01),见表5。
3讨论
针对吸烟所造成的广泛危害,2003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同时发布MPOWER系列政策,其中“M”表示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3]。我国虽然在室内外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立法方面进展缓慢,但在监测吸烟流行率方面起步较早。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人群吸烟率为35.8%(男性66.0%,女性3.1%),人群现在吸烟率为31.4%(男性57.4%,女性2.6%)[4]。
按照2010年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数据进行标化,结果显示,2007年黄浦区常住居民标化吸烟率(29.5%)和标化现在吸烟率(26.5%)低于山东省的34.2%、28.9%
[5]及全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现在吸烟率28.5%)[6];2010年的2项标化率(31.1%,26.3%)低于四川省的水平(33.8%,28.2%)[7];2013年的2项标化率(25.1%,20.3%)低于上海户籍居民平均水平(31.0%,26.6%)[8]。
纵向比较全国、上海与黄浦区男性标化现在吸烟率的变化:2004、2007、2010年全国男性现在吸烟率依次为58.7%、58.2%、54.0%[9],上海市[10]与黄浦区分别为48.9%、46.2%、39.6%与55.5%、47.1%、40.6%,黄浦区下降明显(χ2趋势=15.34,P趨势<0.01)。整体上看,在全国层面,男性吸烟水平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而上海地区(包括黄浦区在内)男性吸烟水平有所下降,但仍处在一个较高的平台期。
有研究证实,如果推迟开始吸烟年龄,将显著影响甚至降低吸烟率[11];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如果青少年在21岁前未吸烟,那么很可能终生都不会吸烟[3]。本研究发现,黄浦区男性开始每日吸烟的平均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由2007年的22.5岁下降到2013年的20.6岁(t=2.69,P<0.01),上海市也有同样变化(2007、2010、2013年分别为22.3、22.0、21.4岁),我国多地(四川[7]、山东[12]、贵州[13]等)甚至全国[9]的平均年龄也都小于21岁。因此,必须重视青少年的控烟工作,以此减少未来新增的吸烟者。endprint
被动吸烟可引发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脏病和多种癌症,其中女性和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归因于被动吸烟的死亡中有47%是女性,28%是儿童[3,14]。本研究中,黄浦区女性被动吸烟率有下降趋势(P趋势<0.01),但2013年仍超过40%。有调查显示,女性被动吸烟的主要场所是“家中”[4,1516];国际烟草控制政策评估项目(ITC项目)报告,家庭内如果制定禁止室内吸烟的制度,是促使吸烟家属戒烟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可以保护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免遭被动吸烟的危害[1718]。因此,建议以家庭室内禁烟为契机,促使现在吸烟者戒烟。2017年3月1日,新版《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开始施行,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本市全人群吸烟水平有望迎来大幅下降的拐点。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烟草流行报告: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R].世界卫生组织,2013.
[2]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手册[EB/OL].(20160201)[20170602].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203/239823.html.
[3]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烟草流行报告:MPOWER系列政策[R].世界卫生组织,2008.
[4]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5]张义成.山东省2004—2013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趋势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6]章蓉,曹乾,路云.中国城乡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8489.
[7]刘玲玲,陈晓芳,唐雪峰.四川省慢病监测点人群吸烟、饮酒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8):666669.
[8]刘晓侠,姚海宏,鲍萍萍,等.上海市户籍居民吸烟行为及二手烟暴露现状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33(10):925930.
[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
[10]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3)[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
[11]何君,陈小芳,邓颖,等.四川省慢病监测点18岁以上居民吸烟状况调查[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2,27(5):274277.
[12]张高辉,胡军,唐俊利,等.2013年山东省18岁以上居民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11):801803.
[13]徐莉娜,刘涛,李凌,等.贵州省成人烟草流行状况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6):675678.
[14]BERG M,JAAKKOLA M S,WOODWARD A, et al. Worldwide burden of disease from exposure to secondhand smok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data from 192 countries[J].Lancet,2011,377(9760):139146.
[15]何志辉,蔡秋茂,许晓君,等.2007年广东省15~69岁居民吸烟行为流行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3,13(4):499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