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与愚公移山

2017-10-23 14:10王园园
进出口经理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列子傅斯年新文化运动

王园园

摘 要:“愚公移山”原为古代的一则神话,为何能在20世纪初被唤醒,上升为民族精神呢?它可以说是20世纪最大的一场文化构建:五四时期被重新解读,再加上毛主席极力推崇,之后愚公移山迅速推广,家喻户晓,成为民族精神。而傅斯年可以说是“愚公移山论”第一人。

关键词:傅斯年;愚公移山

一、傅斯年简介

傅斯年生于1896年,卒于1950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五四时期著名新文化运动启蒙者,《新潮》杂志主编。

傅斯年出自山东聊城有名的望族,世代书香门第,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国学基础知识雄厚,思想相对保守。但入读北京大学之后,傅斯年受到胡适、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新思想学者的影响,逐渐抛弃保守思想,开始抨击专制思想,鼓吹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带领北大学生,扛着大旗游行,火烧赵家楼,逐渐成为北大学生领袖。

虽傅斯年先祖是清朝開国状元,但后期家境逐渐没落,傅斯年出生之时,已经完全败落。因此,傅斯年从小就对中国的下层有很深的了解,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也激发了他为社会而奋斗的精神。他对于中国的社会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中国应将个性与社会责任心相结合,应该以建设理想的社会组织为要任,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但是从社会发展史来看,却具有重要意义,与我们国家当前提出的社会治理有颇多相似之处。

二、傅斯年“愚公移山论”形成的原因

五四时期,是一个激荡的年代,不仅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政治运动交织兴起,而且也出现了各种社会运动和社会革命。适逢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各派知识分子开始眼光向下,出现了一股关注民间、面向社会的新趋势。本偏向保守的傅斯年在胡适的影响下,也开始冲在了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线,成为五四运动的弄潮儿。

傅斯年在《新潮》第一宗第一卷就发表了《人生问题之发端》这篇文章,并在文章中用《愚公移山》这篇故事来代表他的思想,那么傅斯年为什么讲《愚公移山》,并重点关注“为公”“民众”和“努力”这三个方面呢?

一是国人人性趋恶,应努力改善。20世纪初,西方列强强取豪夺,清王朝逐渐走向衰退,官员腐败,民不聊生,满怀爱国热忱的傅斯年更多的看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但是傅斯年认为人首先是自热属性,是人生之初,无善恶评价,善恶则是心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结果,人究竟是趋善还是趋恶,是需要引导和教育的。“且善恶因时因地因等因人而变,人性之变则非如此之速也而无定也”。因此,他并没有丧失人民幸福、国家强盛的信心,“虽然,自自然人变为文化人,需要世累之继业,无限之努力,多方之影响,故放心之事少,克己之端多,以大体言,荀况自近于实在”。

二是国人德智缺陷,应改造人格,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傅斯年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时的国人都有一毛病——好行小惠,这是一种德智上的缺陷。所谓“好行小惠”,即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顾表明风光,而忽视内心所需,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欺骗。之所以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毅力,缺乏恒心,心气薄弱。而这种“好行小惠”,就会造成人的道德缺失,没有主义,没有独立的人格,对于国家来说,这样的人也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更是中华民族落后的根本原因。而克服这种弱点关键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清晰地定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白自己的机遇和挑战。要成为有自知之明的人,需要树立恒心和毅力,克服意志薄弱的缺点,选择一项兴趣列为自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

总之,由于傅斯年所处的时代使他一生都在思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通过多角度的探讨和思索,使傅斯年最终将落脚点放在了发动群众力量,以“愚公移山”的力量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傅斯年的“愚公移山论”对后世的影响

一是将“愚公移山”引入世人眼界。愚公移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为人所知,其原因还从出身说起。“愚公移山”出自《列子》,其原作者是列子,战国时期著名学者。但后因多种原因,《列子》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已丢失,晋朝时期张湛进行了重新编著,但张湛编著的《列子》很多内容来自《庄子》、《说苑》等书籍,因此,后人将张湛的《列子》认为伪书,很多人不予承认。而“愚公移山”受其出身影响,不入主流,不为人知。这种情况直到傅斯年发表《人生问题发端》。傅斯年对“愚公移山”进行了重新解读,在中国知识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从此,人们也开始抛掉出身论,而从“愚公移山”本身所蕴含的道理去理解它,这样这则寓言故事逐渐从沉重的历史古籍中走了出来。可以说傅斯年的“愚公移山论”完成了《愚公移山》由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的发轫。

二是对“愚公移山”赋予了新的内涵。“五四”时期,无数仁人志士寻求变革图强之道,决裂旧“我”,诞生新“我”。傅斯年作为北大学生代表,一直在积极的宣传革命的理想,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改造中国社会,首先要改造的就是正确的世界观,用这个正确的世界观去指导人生理想。而傅斯年的“愚公移山论”正是通过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塑造了新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他认为解决社会实践问题必须通过群众运动,通过社会上多数人共同劳动。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

猜你喜欢
列子傅斯年新文化运动
楚怡学校与湖南新文化运动
列子学射
《列子》研究综述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列子》文体的分类梳议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
NORTHERNMOST COUNTRY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
傅斯年:我们不是读书的人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