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蜀新:与“中国天眼”一起成长

2017-10-23 01:10王法
当代贵州 2017年37期
关键词:中国天眼脉冲星射电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王法

张蜀新:与“中国天眼”一起成长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王法

在大窝凼的这些年,作为“FAST首席摄影师”的张蜀新,几乎走遍了附近的每个山头和FAST的每一个角落。图为张蜀新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这既是一种引以为豪的荣誉,更是一份不可懈怠的责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副主任、FAST工程办公室主任张蜀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是对FAST整个团队的肯定。今年4月20日,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39名党的十九大代表,张蜀新便是其中之一。

去年9月25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天眼”FAST正式建成,成为世界上正在建造及计划建造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射电望远镜。从选址、创新设计到研发制造、组织施工,整个过程历经20多年。置身贵州喀斯特洼地里的这口大“锅”,已接收到1351光年外的脉冲星信号。

“FAST庞大的系统和应用的技术,目前在其他射电望远镜里是没有的,但作为一个硬件平台,它更大的作用是为我国乃至世界天文学家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张蜀新说,FAST的综合设计体现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其建设将推动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它的建设与运行将促进西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进步,符合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

在大窝凼的这些年,作为“FAST首席摄影师”的张蜀新,几乎走遍了附近的每个山头和FAST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黄昏、午夜、黎明,只要是取景需要,张蜀新总是二话不说,背起相机就走。为了取到更好的景,有恐高症的他还会不顾危险爬到高高的塔架上去找拍摄角度。

张蜀新在用人方面,同样匠心独具。“我从来不会手把手地告诉大家该怎么做,只是给他们指明大致的方向,具体如何操作是他们自己需要考虑的事情。”张蜀新说,FAST工程的意义绝不仅限于科学研究上的探索与突破,更重要的是,它让一批年轻人跟着大科学工程一同成长了起来。

在FAST工程指挥部,有农民工,也有科学家。张蜀新差不多能准确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还能说出与其交往的二三事。充分的信任与放权,带来的是团队工作能力飞速提升。尽管张蜀新手下的“兵”都是年轻人,但他们的工作能力却与稚嫩的外表的反差极大,很多人在毕业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成长为工程师。

根据国际惯例,大科学工程落成后,会进入为期数年的调试阶段,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技术指标与性能指标达到最优。“我们还需要克服困难不断进行调试,取得更多好成果。”张蜀新说,2017年计划对工程进行调试,并完成验收工作,将通过试观测脉冲星和中性氢,并根据试观测的具体情况对望远镜各部件进行调整。

“FAST建设汇聚了强大的科技力量,凝聚了卓越的创新精神,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张蜀新说,将来通过加速FAST科研成果转化,打造贵州“天文经济”,为贵州带来更大的进步。

“天眼”的落成使用,让贵州又拥有了一张响亮的世界级金字名片,为当地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据统计,已有24万余名游客亲临FAST5公里核心区内的观景台,目睹了“天眼”的风采。

(责任编辑 / 岳振)

猜你喜欢
中国天眼脉冲星射电
谁能抓住“神秘天神”——快速射电暴?
射电星系
FAST捕捉到快速射电暴啦
宇宙时钟——脉冲星
让脉冲星来导航
揭秘“中国天眼”选址过程
被自己砸伤的脉冲星
绿岸射电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