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通讯的写作技巧

2017-10-22 20:50马宏利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闻价值要点

马宏利

摘 要:新闻通讯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在新闻报道中,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

关键词:新闻通讯;要点;新闻价值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280-01

一个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娴熟地掌握写消息的基本功,同时还必须学会写通讯。当然,新闻报道的其他“十八般武艺”,如综述、新闻分析、评论、调查报告、访问记、特写等等,也都应该学会。根据我自己学习、实践的体会,写通讯,需要把握住六个要点:主题、选材、矛盾、细节、抒情(议论)、语言。

首先是主题。一篇通讯,主题思想站得高不高,立意深刻不深刻,是不是具有时代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的成败。举凡优秀的、为读者喜爱的通讯,无一不是以其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重大主体而赢得读者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以上的例子说明,一篇通讯要想有好的社会效果,其主题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的精神,代表时代的主流;必须仅仅扣住人民群众的心弦,与人民群众的思想一起飞翔,与人民群众的脉搏一起跳动。要做到这几点,一要熟悉全国的大局,全国的形势,这就是全局观点,要把主题放在全局的天平上掂量掂量;二要熟悉人民群众的情绪和思想动向,这就是群众观点,要衡量主题是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终日关在房子里的人,对全国形势两眼漆黑,又和群众长期隔膜,思想感情同群众格格不入,是不可能写出优秀的通讯的。

其次是选材。鲁迅说过:“开掘要深,选材要严。”开掘,主要是指主题思想的开掘,主题思想确定之后,紧接着的工作,就是必须搜集大量材料,并从中精心地严格地挑选出具有典型性又有充分说服力的材料来。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主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只能从自己的材料袋里十里挑一、百里挑一地运用材料,而决不可把仅有的材料全部搬到稿纸上去。精选材料的基础,是深入调查研究。

《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敌狠”的阶级觉悟和国际主义精神,选取了朝鲜战场上最壮烈的松骨峰战斗中的十四名烈士的英雄事迹。烈士们在汽油弹的火焰把阵地烧成一片红的危急情况下,不顾自己身上已经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猛扑过去,搏斗了整整八个小时。当十四名烈士英雄牺牲后,人们在战场上看到,他们有的还仅仅抱着敌人的腰,有的掐着敌人的脖颈把敌人按倒在地,有一个战士嘴里还噙着敌人的半个耳朵……。这是朝鲜战场无数次战斗中最足以表现志愿军英勇顽强的一个典型。人们读完这个令人激奋的战斗故事,对烈士们肃然起敬,对残暴的敌人切齿仇恨,必然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的结论。

主题确定以后,怎样表现?平铺直叙,像老奶奶讲年深久远的故事那样从头说到尾,这种写法读来往往索然无味;但是,把精选的材料围绕事物内在的矛盾纵横交织起来,通过矛盾揭示主题,读来就会使人感到有血有肉,丰实敦厚再加上悉心安排结构、层次,更会使人感到波澜跌宕起伏,有如船驶三峡,柳暗花明。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意思。

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我们采访、报道任何事物,要想写得深刻,必须把握这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而要做到这一点,浅尝辄止是不行的,更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必须到实际中到群众中做艰苦深入的调查访问。只要我们深入地了解了事物,并通过写矛盾表现这一事物,那么,我们的报道就不是表面的,而是表现本质的;不是片面的,而会是全面的;不是平板的、呆滞的、公式化的,正是深刻的、动人的、有个性的、有立体感的了。

精采的细节是一篇好通讯必不可缺少的。如果把一篇优秀的通讯比作一件绚丽多彩的衣裳,那么,细节就是镶嵌在这件衣裳上熠熠发光的珠宝。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一篇通讯记述的故事,年深日久,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但是,它那精采的细节,却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写通讯象写别的文章一样,应是有淡有浓,有疏有密,有简有详。该淡则淡,该浓则浓,浓淡要相宜。安排好写好细节,就是淡中的浓,疏中的密,简中的详。

抒情,是指通讯中作者借助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和叙述所夹带的感慨。它可以是感情上的抒发,也可以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评说。真挚的抒情,精辟的说理,犀利的见解,在通讯中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足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有人比喻说,抒情(或议论)是通讯的“眼睛”,它能传神,它能传情。有时候,经过对事实行云流水般的描绘,但没有顺理成章的必要的抒情或议论,就嘎然而止,反而使人感到文未尽意。当然,这样的议论要恰到好处,不可冗长,要与描述结合的天衣无缝,不可故做文章,否则就成了“画蛇添足”。

大家都知道,新闻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而事实应该是具体的、生动的和形象的,只有形象的东西才能感动人、吸引人和教育人,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新闻的宣传作用。要做到这一点,似乎较难,但是我们认为,只要记者和通讯员们到现场去采访,到生活的一线去采访,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靠打打电话、看看材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不可或缺的现场感,体现人物动态美。为了使新闻报道形象化,许多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都注意到,采访时尽可能到现场。有些新闻通讯不新鲜生动,引人入胜,新闻老前辈穆青曾说:“病根就在于采访不深入,缺少细致的现场观察,只看到了轮廓,而没有找到典型场景和細节。因而只能告诉读者一个一般化的概念,构不成感染读者的具体、生动的形象。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闻价值要点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书写要点(十四)
书写要点(十二)
书写要点(十一)
书写要点
新闻人要做好社会的“瞭望者”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