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萍
摘 要:在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中,一个最具活力的流派即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使西方存在几千年的社会基础与思想观念被动摇,而且至今仍在延续其产生的震撼与冲击。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传入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极大的影响了中国文坛,促使人们对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做出全新的审视。历经多年发展,已经于中国批评界占有一定的地位,但进入21世纪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具备的冲击力逐渐丧失,甚至陷入到了困境当中,使发展受到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对其困境表现与原因的分析,为如何突破困境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困境;表现;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001-02
一、前言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自进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扎根发芽,话语权逐渐合法,成为一门显学。不过,在中国文学创作的大背景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播时始终面临着困境,新时期中,要十分重视困境的突破,使女性文学创作更为良好的发展,构建与中国文化特色相适应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
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困境表现
(一)“看”与“被看”的双重身份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也随之营造了自由宽松的意识形态领域氛围,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如果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刚传入中国时的姿态为“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在90年代中后期时,遮掩已经不复存在。众声喧哗的文化语境下,“身体写作”这一现象出现在女性个人化写作中,并广受瞩目,埃莱娜·西苏提为一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法国人,“身体写作”的最早由她提出。埃莱娜·西苏提表示:对于写作,妇女必须参与其中,而且要写自己、写妇女,与被驱离自身身体一样,一直存在妇女被暴虐的驱离出写作领域的现象,原因、法律依据、目的均是相同的,妇女创作文本时,必须将自己写进去。
埃莱娜·西苏提认为物质化自身想法后,自身的思想可利用肉体表达。实质上,“身体写作”所强调的内涵中,除了女性生理感受外,对更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更为注重,因这些文化内涵被男权文化及历史所掩盖,挖掘时,视角应为女性自身①。不过,由于不断的深入消费主义浪潮及商品化思想,媚俗男权话语的现象逐渐的出现在“身体写作”中,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为卫慧、棉棉,她们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使大众对女性的猎奇心理得到满足,在其作品中,“女性身体”被强烈的、大量的突出,以求将公众目光快速的吸引过来,实现经济目的。恰是因此种现象的存在,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深深的陷入困境中,导致话语主体中,女性再次变为“他者”,造成本应是“看者”,却变成“被看”。
(二)“说”与“不说”的两难境地
一方面,“取”或“舍”男性文本的争议。伊莱恩·肖瓦尔特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她在其文章中指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包含女性主义批评与妇女批评两种类型,前一个类型中妇女是读者的角色,女性的话语为研究对象,即重新解读男性文本,而后一个类型中妇女是作者角色,女性话语,也就是女性写作的研究为研究对象。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后一个类型一直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倾向的,即批评女性作家作品。大部分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反叛、颠覆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就是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精神、意识仅存在于女性文本中,此种观念的存在必然导致对男性作家创作的排斥。然而,这种孤立式的研究造成了批评的无力,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处的境地始终呈现出边缘化、自说自话的缺陷,而且男性文本完全撇开后,文学作品难免会存在有失客观的问题。不同学者关于男性文本取舍问题的看法导致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陷入了“说”与“不说”的两难境地。
另一方面,对女性文本选择的困境。在20世纪90年代中,文学领域众声喧哗,而女性文学界中同时存在多个创作派别,依据创作状態,创作派别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非女性写作状态,代表作家为池莉、芳芳,她们作品创作时主要采取现实主义手法,性别指向并未明显的出现在作品中,对平凡人的平凡生活集中关注;
第二种,“个人化”写作状态,代表作家为林白、陈染,她们写作时,女性意识观非常鲜明,将女性生存本相表现出来,对历史因袭性及社会同化做出拒绝,以十分尖锐的姿态完成认同女性自我身份;
第三种,“后现代文学”,代表作家为卫慧、棉棉,此种写作状态将文学创作所具备的神圣性打破,增添可炒作的属性,从形式上看,她们的创作于为典型的结构文本,而在内容方面,则是将现代都市青年的不可遏制的欲望倾力的表现出来②。
因上述三种写作状态同时存在,写作选择多样化也必然会出来,繁荣女性写作的同时,也同样导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陷入了这种两难的境地。
(三)理论立场与价值判断的矛盾问题
如果前面两个困境得到解决后,那么“怎么说”的问题就是批评家们将要面对的问题。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在相应理论的基础上,判断文学作品的价值应是其题中具备的。但是大量的涌入商品经济后,逐渐的盛行“文学的消费”,并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媚俗文学,如“身体写作”、“私人写作”,尤其是“身体写作”的代表性作家棉棉与卫慧,文学创作时毫无忌惮,以极致疯狂的低俗来写作,使男性猎奇心理得到满足,这种写作方法极大的困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们,她们不能站在美学视角上判断棉棉、卫慧等人作品的一般价值,导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有的价值失去③。实际上,卫慧、棉棉是因为误读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所提出的“身体写作”,造成她们作品的出现,属于媚俗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杨飏曾在其文章中指出,对于私人化写作与私人性,一旦做出过度强调,甚至对立此二者,必然造成文学与社会脱节,导致作家不再反思与批判社会,并只对自己予以关心,淡漠、疏远一切自己以外的。相对于“身体写作”作家,批判理论发展呈现出滞后性,此种背景下所形成的话语系统成为两套互不关联的,最终,导致困境的出现。endprint
三、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困境的成因
(一)理论上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无论是哪种批评,主要导致困境出现的原因均为理论本身。女性主义文学批判产生于西方,经横向移植后,传入中国,这也导致问题的复杂性提升。在西方国家中,阶段性、多元性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呈现出的特点,而进入中国后,批评家“译介”时存在不确定性,且女性主义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理论上,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发展过程包含两方面,一方面为纵向历史过程,一方向为横向理论过程。从纵向历史过程来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阶段可分为三个:
第一阶段将文学实践中存在的“厌女现象”揭露出来;
第二阶段发现父权价值观主宰的文化掩盖了女作家文学的价值;
第三阶段除了要求人们给予妇女作品承认外,还号召对文学研究的本质概念做出思考;在这三个阶段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④。
从横向理论过程来看,同时存在多个派别,每个派别各具特点,英美与法国是两个主要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阵营,二者尽管女性主义旗帜相同,但旗帜下的具体做法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另外,复杂性与矛盾性是理论自身具备的,这也导致困境的出现。
(二)理论本土化构建上存在的不足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入中国后,之所以会陷入困境,原因中最為直接的一个即为本土化构建不足。众所周知,在西方国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在矛盾中进行,它在理论上不断的设置难题,困境频繁出现,正是因为存在难题与困境,才促进理论的发展,一直寻找突破困境的路径。但在中国,理论上的追问较少的出现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历程中。
纵观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章,大部分属于美国批评的回声,导致本体自我构建不足成为其发展历程中的致命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将西方的直接“拿来”,先行实践,忽略理论发展,未充足的开展本土化构建,导致批评言论多样性、甚至在混乱性问题的存在。
四、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困境的突破
对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存在的困境,引起了多数作家及批评家的关注,而且他们一直立足于中国文学创作环境,做出突破困境的尝试。由他们的实践及研究成果可知,中国的批判家们可从三个方面突破困境:
第一,避免过度的依赖理论,将中国文学特有的审美内涵挖掘出来,批判家应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发展经验做出全面的了解,并认真总结,吸收其可借鉴之处,与中国历史及现实相结合,对女性主义价值诉求做出明确,坚持立场与审美属性,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性别文化视域标准,促进话语体系的重建,逐渐摆脱依赖理论的困境;
第二,本土化构建过程中,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对话性、兼容性做出强化,通过与社会各个阶层的沟通、交流、对话,使其理论、包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同时,女性主义表达时,对各方意见认真倾听,将自身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不盲目的对父权文化与男权文化做出颠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男性及男性文本,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并保证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当前社会中,依然存在质疑、批评女性的声音,批评家们应正确的对待这些声音,对于合理化的给予接纳,博取众家之长,促进自身不断的发展、完善,逐渐的摆脱困境,实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良好发展⑤。
五、结语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入中国后,在发展中陷入了困境,表现出一系列的困惑,使其深化发展受到直接的影响,批评家们应在充分分析困境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合理的对待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实现二者之间的良好沟通、良性对话,促进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批评理论,保证理论与实践并行,使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健康、繁荣的发展。
注释:
①姜波,耿春明.新时期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困境的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107-109.
②关鑫.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实语境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71-73.
③陈娇华.近年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新趋向[J].兰州学刊,2013(09):59-64.
④王澄霞.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反思——论王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南方文坛,2014(05):51-56.
⑤孙桂芝.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三十年的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6(02):30-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