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三线

2017-10-22 04:43凌云彬
广西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汗毛棉线女孩子

凌云彬/著

何姑是我们方圆百里有名的开脸高手,以前每到了秋后,要出嫁的女孩子排着队请她开脸。

开脸是壮族少女出嫁前的一项重要仪式。姑娘在出嫁前都会用男家送来的红丝线将脸上、脖子上的汗毛拔去, 称“禄昆那, 拔昆酬”,也就是开脸。壮族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这种未婚女子的打扮,开脸时就要打破。无奈现在村里的女孩子多到外面打工,结婚时就在城里的美容院美容,找她开脸的人少了。何姑对那些到美容店开脸的人摇头嘀咕:那是什么手艺,刀片在脸上刮,脸画得像个妖精。

我记得小时候,何姑每次给人开脸都要带上我,后来我长大了又到侄子接了我的班。我长大了才明白,女孩子在开脸时有个聪明伶俐、健康活泼的小男孩陪在身边,预示着开脸之女在结婚后可以生个聪明伶俐、健康活泼的小男孩。

女子开脸的地方也不能随意,要选择在背人眼的地方举行。女子坐的方向也有讲究,或坐南朝北,或坐北朝南,忌坐东西向。开脸前,何姑会手持长线在女子身边先上、中、下弹三下,嘴里念叨着,“上敬天地父母,中祝夫妻和顺,下弹子孙满堂”,再左、中、右弹三下,念叨“左弹早生贵子,中弹勤俭持家,右弹白头到老”,念叨完了之后先用粉涂在姑娘的面部、脖子上,尤其是头发边缘处涂擦,然后用红色双线,变化成有三个头的“小机关”,两手各拉一个头,线在两手间绷直,另一个头用嘴咬住、拉开,成“十”字架的形状。只需双手上下动作,那红色双线便有分有合,线挨到人的面部,由线的绞合便可将面部的汗毛绞掉。两线贴近姑娘的脸面,扯开、合拢三下,绞掉脸上的汗毛,脸上呈现出三条线,因此又叫“弹三线” 。就这样,反复在脸上绞掉四周的汗毛,再将辫子散开,在后脑壳上绾成“转”(发髻),并插上簪子及各种饰品:姑娘的形象霎时因开脸而改观,脸面皮肤变白了,发型也变了,这就标志着做姑娘的时代已结束,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就要开启。

我在村上的小学教书,由于学校处在边远的山区,生活条件艰苦,留不住老师,老师来了不久就走。自从支教的罗小红老师到来才让我从复式教学中解脱出来。课余时,她听我说起小时候能跟在何姑的身边给女孩子开脸的事,很是羡慕,说她出嫁时不在大城市美容院里美容,要请何姑为她开脸。这话让何姑很高兴,便说傻孩子,让姑给你开脸不成了我们壮家“侬俏”了。罗小红笑着说,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就是要成为壮家的“侬俏”。何姑说如果真的能为你开脸,那是我上辈子积的福分,不仅不收你的红包,我还要给你送上一个祝福的大红包,祝你早生贵子。罗小红听后满脸灿烂地说,姑就这样定了。

我们所住的村子交通闭塞,出门只有摩托车代步,罗小红是坐了村民的摩托返校时在村外的悬崖边上出事的。

当罗小红躺在村民为她搭建的棚子里,何姑蹒跚着脚步来到了山花簇拥的棚前,让众人把罗老师移动着脚朝南说,“侬俏”呀,说好了你出嫁时让我给你开脸,我还没有给你开脸你就这样走了……

说着把手袋放到了罗老师的身边,掏出棉线,叫我拿来一碗水把红棉线浸泡后,打开桄榔粉盒放在脚边,右手食指粘上桄榔粉,放到左手掌上,然后双掌合起来平举到嘴边慢慢搓。说,“侬俏”,“禄昆那,拔昆酬”了。她说着把那带有手温的桄榔粉往罗老师脸上搽。她搽得那样地仔细,那样地轻盈,那样地熟练。罗老师的脸经过何姑的手那么一搓,好像显出了一些血色。何姑涂好了粉,从碗中抽出了红棉线,把细线举到了齐眉的地方描了描。双手勾着那棉线举在罗老师的脸上晃了一下,神情如此肃穆,示意这个“妆脸、修眉”的仪式开始了。

仪式之后,何姑小嘴咬住线的一头,十个手指拢开纱线的动作是那样优美,像绽放的佛手。棉线在那十指的拨弄之下,折成交叉状挂在了左右手的指间。此时细细的棉线好像有了生命一样,不停地在罗老师的脸上,左右上下地跳动……

花丛中的罗老师好像在沉睡。三条线在瓜子脸上来回地弹,弹出了一串花。好像千手观音在舞动,由急到缓,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

当何姑的一个红包放到罗老师的手边时,接红包的手抖动了一下,好像对何姑的红包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汗毛棉线女孩子
烦恼的汗毛
一毛不拔
女孩子的钱都是怎么花光的
那个文科班的女孩子
棉线挂饰
命悬一线
需要警惕的汗毛异常
无法烧断的棉线
贵在坚持
左手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