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山
可以说语文学科是一把锁,只有开启了它,才能学好其他各门学科。那么开启这把锁的钥匙是什么呢?语文教育过程中要发展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其中听、说能力固然重要,也应下力气培养和提高,但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时间和众多场合随时都可进行实践和训练,与此相反,读、写能力则要在一定的识字基础上,主要靠上学之后养成。加之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更困难些,所以在实际的教育中,读写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双翅,读写比翼齐飞,方能鹏程万里。读是基础,写是发展,写有利于增强阅读的兴趣,读则能促进写作的提高;读和写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
首先,阅读能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让学生感到作文好做。平时学生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应抓住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多读书,学生随着积累的增多,学生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大有文章可作。如学习《花未眠》,学生通过细读品味,知道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只是平时没有用心体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有许多“活水”喷涌而至,就容易写出见解新穎独特的好文章。其次,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文水平的基础。大文豪鲁迅说得好:“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书读多了,胸中列书万卷,视野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就会构思,就会谴词造句,语言就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
因而,阅读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为学生写作提供许多良好的文章样式。
总之,语文教学中,如果强调写作而忽视了阅读,写作就会陷入盲目性,但如果强调阅读而忽视了写作,阅读也会失去有效的巩固和检验的机会。
那么,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就要求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会阅读,在把握文路中学会感悟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路,就是要循着作者的思路去阅读。这是一种以清楚作者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为目的的,是从作者写的角度来感知和理解课文的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构思的过程,清楚作者的写作动机,理解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对语言和写作技法的运用以及对篇章结构的安排,透悟字里行间传递的情感信息,准确把握文章思想脈搏,还可以促使学生从满足自身写作需要的角度去感悟,去发掘,从中获得构思、立意、谋篇、写法和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的启发和暗示。这种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把学生快速、高效、准确、透彻理解和感知课文的需求同满足自身写作需求给统一起来,实现了在课文理解过程中读写的有机结合。
二、教会积累,在信息处理中发掘资源
语文材料中的课文,文章品类编选齐全,生活领域涉及广泛,思想情感蕴藉丰富,语言、写法准备充裕,在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面表现出其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归纳起来,课文中所包含的写作信息主要表现为语言词汇,写作方法、观点理念、思想情感和知识信息五大类型。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着眼于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引导他们去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和句子自己有必要去积累?课文中哪些写法值得自己去借鉴?课文中的哪些观点和理念可以引鉴为自己文章立意的基础?课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在自己的哪些作文中作为素材?并在科学的方法上给其以指导,让其通过自觉的感悟、积极的合作和广泛的交流实现对课文中丰富的写作资源的发掘和积累。
三、巧用教材,选准读写的结合点、教会创新、在读写结合中发展个性
在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资源。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把握时机,巧用教材,选准读写的结合点,经常性地去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诸如一题多写、仿写、改写、扩写、续写、想象写、拓展写、插补写、切换写、思路变向写、观点批判写等不同形式的具有创新性且富有个性色彩的写作练习活动,就一定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达到我们在读写结合中实施创新教育之目的。
总之,教师在读写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各种手段,让全体学生都自觉地活动起来,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其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